第一图书网

货币文明及其批判

李振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振  

页数:

368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前由最发达国家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这激发人们对货币、资本、金融与现代文明关系的深入反思。这显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与货币打交道;在现代性的构建逻辑体系中,货币逻辑成为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货币与文明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看,货币具有历史性,属于人类文明的范畴。古代社会存在着货币化的各种禁区,货币仅限于特殊主体、特定对象和特别领域。可以说,普遍的货币化与资本文明的诞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货币文明真正成为一种普遍化、日常化的文明形态,是在资本成为文明主流话语之后。因此,当我的学生李振告诉我他选择以“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博士后选题时,我十分赞赏,并鼓励他努力探索。经过几年的钻研,李振拿来二十余万字的书稿。通过这个书稿,我觉得他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进一步验证了我早些时候经常说的观点:经济哲学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致力于马克思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近来已经有所成就。在一些高校、研究部门,经济哲学已经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据我所知,全国以经济哲学为论题的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大约有十篇,而李振的这篇博士后出站报告显然属于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趁该书稿出版之际,我愿意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视角,对“社会主义与货币文明”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内容概要

当代货币、资本与文明之间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了货币化对整个生活世界的彻底改造。探究“资本”决定和影响下的本体论、认识论、文明价值论及其存在限度,已成为现代文明深省的核心主题。 “资本文明”与“货币文明”具有相互重合的历史空间、逻辑线索和文明景象,“资本文明”以“货币文明”的形式获得了普遍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日常性,“货币文明”已成为“资本文明”生成、扩张和普遍化的根基。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所隐含的货币文明批评思想,反思从货币到资本转化的文明逻辑,深省资本强化逻辑对货币的钳制,以及探究资本文明解构的现实可能,是深化马克思资本文明批评思想及反思时代、参与时代、面向未来的必要工作。本书力图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简介

李振,1972年生,安徽涡阳县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都市文化和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亚洲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文化所所长。在《人民日报》、《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国外理论动态》、《探索与争鸣》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哲学、经济哲学以及德里达思想。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资本、货币与文明的密切关联:当代世界的突出主题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挑战 三、资本文明批判:透视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根本视角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 一、把握货币与人类文明演化的内在关系线索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与“非货币文明”的深层比较 三、以“资本文明”反观“货币文明”、“非货币文明”形态 四、以“(非)货币文明”透视“资本文明”的可能限度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历史哲学方法 二、现象学方法 三、解释学方法 四、解构与批判方法第一章 犹太人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原型 第一节 犹太人问题:青年马克思的货币文明思想转向 一、犹太人:基督传统的解构者 二、犹太人:货币文明的承担者 三、犹太人问题:马克思走出纯粹理性、走向货币文明思想探索的重要场域 第二节 犹太人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原型 一、犹太人货币生活与“卑劣的实践” 二、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与经济解放:解答“犹太人问题”的四种途径 三、犹太人问题:货币文明视角下的透视与批判 第三节 犹太人与货币:现代资本文明的反省 一、犹太人:现代资本文明的享有者、推动者与维护者 二、犹太人:现代资本文明的解构者 三、犹太人与货币:透视资本文明发展的可能限度第二章 货币与文明的原初关联:货币演化的文明意蕴 第一节 从实物交换到一般货币:货币演化文明史 一、实物交换与实物货币:实物文明的典型形态 二、实物货币的文明制约:实物决定货币 三、从实物货币到一般货币:货币文明的转换 第二节 货币化与文明祛魅:货币演化的文明主题(1) 一、货币神学:传统文明的重要特征 二、货币实践:现代文明的强大魅力 三、货币科学:现代文明祛魅的重要标志 四、货币中性:现代文明祛魅的重要形式 第三节 货币化与文明返魅:货币演化的文明主题(2) 一、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洞穿现代性的返魅命题 二、货币幻觉:货币神性的现代显形 三、资本救赎:货币返魅的重要方式 第四节 祛魅与返魅的当代循环:货币演化的文明主题(3) 一、当代货币文明:“圣与俗”的循环 二、当代货币文明:“实与虚”的循环 三、当代货币文明:“个体与共同体”的循环 四、当代货币文明:“有限与全能”的循环第三章 文明元素与货币力量的深层勾连:资本文明的诞生秘密 第一节 从货币到资本:传统文明的货币化转型 一、商业文明:货币向资本转化的逻辑起点 二、城市文明:货币向资本转化的训练场、推动器和集聚地 三、“黄金热”:货币力量对传统文明世界的改造 四、“地理大发现”:货币文明空间的全球化拓展 五、重商主义:货币文明向资本文明的初步转变 六、政治变革:货币文明向资本文明转变的制度保证 七、技术体系与货币力量的结合:资本文明的最终崛起 第二节 资本体系的多元共生:现代文明的深层建构 一、从商业货币到商业资本 二、从一般货币到货币资本 三、产业资本 四、金融资本 五、人力资本 六、社会资本 七、文化资本 第三节 从货币到资本:货币参与现代文明的深层逻辑 一、从货币到资本转化的文明线索 二、货币对人的依赖性的驱逐与资本对“传统文明主体”的系统改造 三、货币对实物价值的改造与资本对传统实物文明的系统解构 四、货币时空:资本对“文明世界”的系统重塑 五、资本与文明相互融合:资本文明合法性的内在机制第四章 文明形态与货币形式关联的深层危机:资本文明批判 第一节 货币化与资本文明形式批判 一、作为“形式”范畴的货币文明 二、货币化极端形式与资本文明的深度关联 三、货币文明的极化形式:资本文明的深度危机 第二节 货币化与资本文明性质批判 一、资本文明:货币与文明内在冲突的克服和强化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发展的极端限度 三、资本、货币与文明关系的颠倒:资本文明批判的最终指向 第三节 马克思资本文明批判的当代视野 一、资本文明的“主体逻辑”批判 二、资本文明的“结构化逻辑”批判 三、资本文明的“效用逻辑”批判第五章 未来文明与货币关联的可能:货币文明的解构 第一节 取消货币:马克思对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批判 一、原始共产主义与货币存在可能性的讨论 二、货币祸害与未来文明可能 三、消除货币:“社会主义者们”的空想与马克思的批判 第二节 自由人的联合体与货币文明的彻底解构 一、劳动货币:未来文明的可能形式及其批判 二、自由时间:货币时间的超越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与货币文明的终结 四、未来文明:货币与文明原初关联形态的复归第六章 社会主义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时代反思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货币:资本文明的理论反思 一、社会主义与货币:马克斯·韦伯的反思与参照 二、社会主义与货币:席美尔的反思与参照 三、社会主义与货币:回到马克思是否可能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货币:资本文明的实践反思 一、苏联的经验与教训 二、当代中国的探讨与启示 三、当代资本主义货币危机的反思与启示 四、社会主义与人类未来:货币文明的实践地位结语 第一节 货币文明难题: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回应 一、货币化:平等关联的一种外在形式 二、货币化:自由实现的一种计算途径 三、货币化:理性训练的一种逻辑力量 四、货币化:价值实现的一种数量模型 第二节 货币文明的当代走向:遵循马克思的指令 一、货币文明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发展 二、货币符号的技术依赖、文化依赖特征进一步凸显 三、货币符号之间的张力与调节 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非货币文明”力量进一步积聚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挑战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现实生活的回应,不能仅仅停留于“重复”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传统话语层面,而应该在当代资本实践的语境下,对资本运行背后所深藏的充分发展的货币形式与货币功能进行分析;只有将资本批判“再次返回”到货币文明批判的层次,与当代的货币科学展开对话,重视当代日益重要的货币和资本实践现象,才有可能重新激活隐藏在马克思文本背后的生命力和独特价值,显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1.资本文明、货币文明的相关解释类型许多中外“主流经济学家”普遍为当代资本文明“正名”,认为资本已经走出血腥、残暴的原始积累阶段,走向文明。随着市场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文明化程度会越来越高。针对极度繁盛的货币经济和货币社会现象,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领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回答。归结起来,针对“货币与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式: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的合法性和普遍性与权力(利)、法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货币价值不在于其外在的自然材料,而在于“权威”的接受与承认,尤其是法制权威的保证、维持和认同,则成为“货币与现代性”相互关联的主要内容。这是许多政治学家、法学家普遍坚持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货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通过法律产生的”,为货币、商品契约关系奠定了现代法制的形式和精神;霍布斯就把货币不仅看成市场经济的血液,更把它看成是产生现代自由、理性和文明规则的重要来源;洛克也将货币交易存在的“默许协议”上升到社会和政治层面加以探讨;而林肯则直接将货币视为“法律的制造物”,等等。第二种更为盛行的观点认为,货币和市场的发展是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的客观条件和途径,市场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形成“个体的恶与公共利益的善”之间结合的最有效机制,从商品交换、信用演化“自然而然”孕育、塑造、演化、扩展现代文明的诸多特征,货币成为现代文明——自由、平等、诚信以及契约关系、交往、规则等内容的重要起源和象征;而货币中性、经济非道德化、非意识形态化、市场智慧等则成为政治畅达、经济强盛、文化多元的重要内容。显然,这是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尤其是经济学家普遍遵循的观点。

后记

在跟随余源培教授攻读博士期间,我一开始选择的方向是经济哲学,但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迟迟不敢落笔。一般而论的经济哲学研究所涉及的基础方法论、价值论、评价论之类的术语和逻辑与当下探求的现代性批判命题和主题很难相关,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修正自己视野与方法的解构命题——“解构与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该论文获得同行前辈的指点与提携,获得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出版基金的资助并已经于200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我的经济哲学兴趣重新蔓延开来。我一直在努力奋斗,希望能够达到和超越导师们所具有分析和批判时的彻底性,在知识的缜密、完整和逻辑性方面下工夫。导师们为我树立了榜样,一直是我不断攀登的高峰。在与师友们的接触中,我分享到知识流动、共勉和共进的喜悦。于是我选择攻读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的博士后,希望能在以张雄教授、鲁品越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哲学土壤中成长——本书就是根植于这一土壤所结出的初步成果。随着对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认知水平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经济现象、经济知识所彰显出的理性、功利主义的巨大威力,同时也越发意识到经济哲学研究的艰难性——进行严肃而审慎的经济哲学分析和反思实在太不容易了,最起码就是必须深谙经济学和哲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种深谙的确不易。因为经济学立足于经验的感性世界,对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和经济知识的反思和批判的理论基础、逻辑语境与一般的哲学问题逻辑截然不同,以至于在哲学领域中正常讨论的话题。


编辑推荐

《货币文明及其批判: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高校社科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货币文明及其批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