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元代道教史籍研究

刘永海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永海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只有两家,一是儒家,一是道家。道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见小日明,守柔日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贵柔无为思想,与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双峰并峙,优势互补,成为中国古代治世、处世的重要法则。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对立转化观,丰富了《周易》辩证法思想的内容。道家“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与人一也”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强调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在当今仍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因此,道家思想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忽视对道家思想文化开掘利用的偏向,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与道家思想文化密切相关的道教,是在汉代特殊历史条件下,以道家黄老之学为理论支柱和指导思想,综合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鬼神信仰、方技术数,杂取儒、墨、阴阳诸家之修炼方法和伦理观念而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宗教。体现道家思想文化的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与儒学、佛教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并立的格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道教典籍,这是我们认识道教思想文化的基本材料。同时,由于宗教离不开社会,因此道教典籍中除了专讲教义、符篆、灵图、威仪、方术的一些道书,还有不少典籍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比如,其中的谱录、仙传、山志、碑铭集、游记、目录等几类道书,不仅记述道教历史,而且有不少关涉其他社会历史的史料,我们将其称之为道教史籍。充分发掘道教史籍的史料价值,将可以大大丰富中国古代史各门专史的研究内容。正如陈垣先生在谈论佛教史籍的作用时所说:“中国佛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旁考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迹。”对于道教史籍,亦可作如是观,这也是我们要重视道教文化和道教典籍的一个重要原因。  道教发展至金元时期,达到鼎盛,北方产生了全真、真大、太一三个新的道派,其中尤以全真教最为兴盛,南方的正一道也迅猛扩张。虽然在蒙元有过宪宗、世祖两次抑制道教和焚烧道藏的举动,但也只是遏制了道教发展过猛的势头,并未使其衰落。因此,晚清罗浮山高道陈铭珪日:“道教之兴,以元为盛。”

内容概要

本书重点探讨了元代道教史籍的产生背景及其编纂、刊刻、损毁、传播等诸多问题,整体考察了元代道教史籍的编纂与流传之概貌。提示了元代道教史籍中所蕴含的道教立足于自身,吸收儒家、佛教思想精华而形成的三教圆融思想,回归老庄、摒弃传统道教流弊、融摄禅道内丹、心性学说而成的修道成仙理论,重视建观度人、面向民众传播等理念。阐述了元代道教史籍所充盈的平等思想、向善思想、重生思想。

作者简介

刘永海,男,汉族,1968年生,河北遵化人。1988至1992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系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92年到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工作至今。其间,于1997至2000年赴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求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9月赴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晋升教授职称。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及对象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一)深刻地认识道教史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二)更深入地了解道教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元代道教的发展 (三)更合理地利用道教史籍的史料价值,对元史及其他阶段的社会史研究有所补充 (四)通过对道教史籍编纂方法的研究,丰富中国历史编纂学和中国史学史的内容 三、元代道教史籍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某些著作的集中研究 (二)关于元代道教史籍编撰者的研究 (三)关于元代道教史籍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仙真的研究 (四)对元代道教史籍的整理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一)总结元代道教史籍编撰流传的总成就及发展的特点 (二)揭示元代道教史籍所蕴涵的史学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 五、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及重点 (一)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六、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指导元代道教史籍的研究 (二)运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分析、考察相关材料,客观谨慎地审视其学术价值第一章 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背景 一、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国家的统一、政局的安定是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基础 (二)学术文化水平、出版印刷技术的进步是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催化剂 (三)金元帝国崇道政策促进了道教史籍的发展 二、元代道教的发展是道教史籍繁荣的内在因素 (一)道派的分衍与创新促使道教史籍呈多元化态势 (二)元代道教传播范围的拓展对道教史籍的影响第二章 元代道教史籍的编纂与流传 一、元代道教史籍的编纂 (一)编纂者的组成与特点 (二)编纂目的 (三)官修与私修 二、元代道教史籍的刊刻与流布 (一)元代道教史籍的抄写 (二)元代道教史籍的刊刻 (三)元代道教史籍的收藏与损毁 (四)元代道教史籍的传播第三章 元代道教史籍的体裁与义例 一、元代道教史籍的体裁 (一)谱录体 (二)仙传体 (三)山志体 (四)碑传集 (五)游记体 (六)目录体 二、元代道教史籍的编纂义例 (一)材料来源与取舍 (二)道教神秘化与史书直书的矛盾 (三)内容结构的安排 (四)语言的风格第四章 元代道教史籍的史学价值 一、对道教发展史的记录 (一)关于历代仙真事迹的记载 (二)关于道教重要事件及有关活动的记述 二、对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经济、民间信仰的反映 (一)关于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 (二)关于道观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三)关于民间神灵信仰的反映第五章 元代道教史籍的思想价值 一、三教圆融的思想 (一)有容乃大的思想基础 (二)三教圆融的会通观念 (三)以三教合一为旗帜,创立新教派 二、修道成仙的主要思想及其在元代的发展 (一)仙道理论向先秦道家思想归复 (二)对传统道教成仙思想的革新 (三)元代道教的民间传播理念 三、元代道教史籍主要社会思想的积极因素 (一)元代道教史籍中的平等思想 (二)元代道教史籍中的向善思想 (三)元代道教史籍中的重生思想结语 一、元代道教史籍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一)在道教史籍中的地位与影响 (二)对道教史、古代史研究的作用 (三)在思想史、文学史等领域中的研究价值 二、元代道教史籍的不足 三、利用元代道教史籍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辑佚、版本、校勘等问题研究,利用时注意与其他道教典籍和教外史籍的结合 (二)辩证地看待虚妄的内容,处理好教内神话(仙话)、民间传说与信史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 一、道教典籍 二、相关古籍 三、今人论著 四、今人论文后记

章节摘录

  更深入地了解道教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元代道教的发展  道教史籍对道教自身的嬗递流变有较为充实的记载。诸如各教派的发展、历代仙真的行迹灵异、宫观殿宇的规制沿革等内容,记述较详;为整体把握道教发展的全景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料来源。  元代道教史籍是研究教派史的较好材料。考察《甘水仙源录》、《金莲正宗记》、《七真年谱》等全真派道教史籍,可以了解到:元统一前,全真教教徒在北方为了传播本教、争取信众,使其走上政治舞台及道教的世俗化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努力;元统一后,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及广袤的疆域,为已隔绝百余年之久的南北文化交流融会提供了可能,全真教亦不失时机而南传。《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记载李钰师事全真道士宋德方后入青城山,在江南传教。《武当福地总真集》记武当道士鲁大宥访道全真,归山后与另一嗣全真教法的道士汪思真在武当山建宫观、收门徒之事。这些材料,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全真教的传布情况。此外,《茅山志》之于上清派,《清微仙谱》之于清微派,《许真君仙传》、《净明忠孝全书》之于净明道等,对于各派的研究皆必不可少。  通过考察元代道教史籍对远古仙真直至元代高道的记述,不仅可以对道教史上的高道大德有所认识,也可以对道教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有整体把握。道教思想在宋元之际十分丰富,与儒释的交参碰撞异常频繁,集中体现着道教的圆融合一思想。秦子晋撰《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二卷,开头分别为《儒教源流》、《释教源流》、《道教源流》,继之为50余位神仙,其中多道教神及俗神,间有几位佛教及儒家人物杂入,可视为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最好例证。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论仑文首次对元代道教史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评估了它的学术成就,探讨了它的思想性和主要内容.并系统地总结了它的史学价值、思想价值,颇多创新点,所论平实可信。  ——巍丁  该学位论文以元代道教史籍为考察、研究对象,立意新颖.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功莫大焉。论文将社会政治史与学术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新见迭出.精彩纷呈。  ——张涛  本文的撰写,不仅解决了学术与文献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而且对于中国历史文献学、古代史、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牛润珍  该论文集中展开对元代道教史籍的研究。这对于人们系统了解道教在远代的发展和这一时期道教史籍的编纂与流传情况及其蕴含的史学价值与思想价值等,都是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  ——汪高鑫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局限于从思想文化和社会文化,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的视点来开展对道教的研究,很少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史的角度来研究道教文化,以及道教历史文献本身的价值,而这正是这篇论文的选题价值.也是创新点之所在。  ——向燕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元代道教史籍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的文献价值非常高,研究元代思想和历史的学者必读的一本书。作者下了很大功夫,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本很好的书。书本印刷质量也不错,送货也很快。


书不错,稍微有一点小旧,可能是运输途中压的,不影响阅读。


向老师致敬,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