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伦理导论
2010-8
人民
程东峰
403
400000
20世纪80年代末我就开始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责任,至今已二十余年。回首走过的路,仿佛一个身体羸弱的登山者,虽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不停地攀爬,但到老之将至,仰望前程,仍然道路羊肠,阶梯层叠,峰巅还在九霄云雾中。进耶?退耶?我谨记孔夫子教诲:“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不求登峰造极,但求尽职尽责。生命尚存,岂可停而不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蛰伏斗室,不分寒暑,不计工闲,不计荣辱,不顾青白,蜗牛般爬行,蚯蚓般拱进,终于在《责任论》面世15年以后,又写出《责任伦理导论》。《责任伦理导论》是我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责任伦理研究》的最终成果,自2006年5月30日立项到2009年3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结项,历时两年又十个月,寒来暑往,夜以继日,其间的酸甜苦辣和痛苦煎熬,只有亲历者清楚。由于受到我的学术视野、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我的研究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释责任伦理理论体系的专著。责任伦理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高科技时代的伦理,也是人类摆脱蒙昧、告别崇高、揖别盲目信仰、进入世俗化社会的伦理。本书从全球伦理的视域出发,着眼于社会伦理的责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不仅提出了责任伦理的原则、范畴、主客体与类型,而且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存在与现实,展开个人责任、组织责任、契约责任、职业责任、未来责任、神圣责任与天下精神的多维探讨,勾勒出责任伦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对“责任伦理”作了颇具特色而富有体系性的阐发。
程东峰,男,1948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现任皖西学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曾任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皖西学院科研处处长、政法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主要著作有《责任论》(1994年)、《修德与立业》(合著,2009年)等,并在
自序第一章 导论 一、责任、伦理、责任伦理 二、责任伦理是对规范伦理的继承和发展 三、责任伦理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角色 一、角色的含义 二、角色与责任 三、角色与人生 四、角色与精神 五、角色与自我第三章 责任伦理的原则(上) 一、共生共存原则 二、以人为本原则第四章 责任伦理的原则(下) 一、和谐发展原则 二、竞争协作原则第五章 责任伦理的范畴(上) 一、责任 二、自由第六章 责任伦理的范畴(下) 一、平等 二、公正 三、诚信 四、修身第七章 责任伦理的主体和客体 一、责任伦理主体 二、责任伦理客体 三、客体的觉醒及其对主体的监督第八章 责任伦理的类型研究 一、责任伦理类型研究的含义 二、责任伦理类型划分的依据和类型特点 三、责任伦理类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四、当代中国责任伦理体系内的责任类型第九章 个体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一、个体存在与个人命运 二、个体责任的存在与构成 三、个体责任实现与个人幸福第十章 组织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一、组织及组织伦理责任 二、家庭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三、社团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四、政府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五、执政党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六、宗教组织责任的存在与实现第十一章 契约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一、契约责任的现实存在 二、契约责任实现的本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三、契约责任的合法性研究 四、契约责任的实现第十二章 职业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一、职业责任与个人责任 二、职业责任的存在形式 三、职业责任与伦理 四、职业责任的实现第十三章 未来责任的存在与实现 一、什么是未来责任?人类为什么要对未来负责 二、未来责任的存在 三、未来责任的紧迫性与合理性第十四章 继承和借鉴: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责任伦理 一、社会责任与个人道德 二、中国传统道德与责任伦理 三、社会主义道德与责任伦理 四、对西方责任伦理的学习和借鉴第十五章 神圣责任与“天下精神” 一、责任之神圣 二、“天下精神” 三、《人类责任宪章 》:“天下精神”与神圣责任的统 四、责任伦理研究前景展望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可能,新闻媒体的渲染不仅能左右政府的决策甚至能左右司法的判决。最普遍、最随意、最灵活的是人民群众的街谈巷议,朝起暮落,任意而为,无凭无据,不负责任。但这三种舆论中的任何一种都表现出了特有的威慑力,即使是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人们信奉民心不可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捧你时足以让你志满意得、风光无限,贬你时也足以让你威风扫地、身败名裂。所以人们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愿去触怒舆论。舆论监督之所以有力,是因为舆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舆论传播快,特别是在传播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只要信息一上网,顷刻之间传遍全球,鼠标轻轻一点,世界风云尽收眼底。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广告,都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报纸还可能因为过时而封存销毁,电视广播还可能因为过了播放时间不能再现。唯有网络,只要你轻轻点击,过去封尘的信息永远会以最新的姿态扑人你的眼帘,网络成了当代人离不开、摆不脱、洗不清、抹不去的影子,谁不害怕?一旦被记人逃避契约责任的“黑名单”,马上人们就会以不信任的眼光来打量你,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来对待你,以躲避瘟疫似的方法来冷落你,多么可怕!二是舆论传播范围广。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街谈巷议的,还是新闻媒体传播的,一旦成为舆论,会马上传播开来。舆论一旦形成,其传播渠道是纵横交错的,传播方向是东南西北上下左右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工农兵学商和男女老少,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人。
2009年3月,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6年一般项目“责任伦理研究”按时获准结项,专家鉴定等级为良好。至此,我总算是舒了一口长气,浑身轻松了许多,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终于有了结果。而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我认真拜读了五位匿名专家的中肯意见,又对书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到2009年8月底,终于可以杀青付梓了。2006年秋学期,教育部专家组到我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迎接评估是学校大事,不可也不敢懈怠。评估期间我担任政法系主任、学校材料组成员。专家组进校期间及专家组进校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天,夜以继日,全力以赴,而且,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评估不过,影响学校声誉,影响招生,进而影响学校生存。正如我在2008年创作的《皖西学院赋》中所述:“二零零六年暖冬,迎评促建真忙。京都关怀,人民期望,群情激奋,摩拳擦掌,学院师生,披挂上阵,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夜以继日,众志成城。更得地方鼎力相助,喜讯不断,亮点纷呈,一鼓作气,捷报频频……师资之盛,学问之盛,教育之盛,人才之盛,国运昌盛,民族复兴!”所幸,评估顺利通过,万余师生的辛劳没有白费。然而,整个2006年,我没时间顾及课题,只好将其放置一边。准确地说,本书的写作是从2007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一边写作,一边研读,直到2008年6月,初稿完成。这期间,我把所有的工余时间(除了上课、处理日常事务和开会)全部用于本书写作。
中国责任伦理学体系的建构,意味着一种新伦理观念的诞生。当今世界,责任是拯救人类、挽救地球的“上帝”,责任是人的本质、人的灵魂。为此,《责任伦理导论》提出以“角色”作为责任伦理的起点。角色同责任紧密相连,角色解除了责任也就不存在了;角色贯穿责任伦理研究的始终。角色的终极关怀表现为生命活力的激活和对人生最高价值的追求。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找准角色,负起责任,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有利于个人,有利于社会,也是雷锋当年践行的,物超所值。
值得阅读的专业书籍。不错!慢慢学习
很有帮助的书,导师点名要的。
理论系统性还不错
提供了一种关于责任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