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曹玉涛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曹玉涛  

页数:

283  

前言

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标志着政治哲学在西方国家开始复兴。之后,一大批政治哲学著作相继问世,形成了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保守主义等学派之间的争论与交锋。在中国,近年来政治哲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权利等成为高频率使用的概念。政治哲学在中国兴起的深刻原因是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现代转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新需求,而且要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改进。因此,我们在经济领域继续深化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快在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的步伐。近年来,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推动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合理处理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公平、正义、权力等价值规范的意义日渐凸显,在这样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探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的路径、方式和价值指向,就成为重大的理论前沿问题,就成为政治哲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我们看到,在我国,政治哲学的研究在不断向前推进,已经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曹玉涛博士的专著《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就是政治哲学研究的较有学术分量的成果之一。

内容概要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于英美地区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主张用分析哲学和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工具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即方法论、经验理论和规范理论。本书在概述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征和宗旨的基础上,选取了它的规范理论即正义理论作为研究的对象。 分析马克思主义围绕“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焦点集中于三个方面:1.马克思是赞成还是反对正义?2.马克思缘何批判资本主义?3.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吗?本书以这三个问题为主题安排篇章结构,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 本书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维度,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内容和性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批判。并且指出,尽管分析马克思主义离马克思主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探讨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曹玉涛,1972年生,河南省商丘市人。先后获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1992~1996)法学学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96~1999)哲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哲学系(2003~2006)博士学位。现为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曾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哲学。论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述评》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序导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三、思路和内容 四、创新之处第一章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衰落及其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和苏东剧变 (三)英美“左派学院”的兴起 (四)分析哲学的“应用转向”和实证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渗透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同点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 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宗旨 (一)柯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辩护 (二)赖特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修正 (三)埃尔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第二章 马克思如何看待正义 一、正义的历史考察和论争的起因 (一)对正义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正义论的批判和论争的起因 二、“马克思反对正义” (一)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建立在对法权概念的拒绝上 (二)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 (三)正义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口号 三、“马克思赞成正义” (一)马克思确实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 (二)正义原则有双重决定因素,它不一定内在于特定生产方式 (三)可以使用社会主义的正义标准评价资本主义跗 (四)分配正义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并有助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形成第三章 马克思缘何批判资本主义 一、“道德的善”和“非道德的善” (一)马克思谴责资本主义是基于一种综合的资本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根据是“非道德的善” (三)自由是非道德的善吗 二、马克思的“自由的伦理观” (一)自由: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础 (二)自由何以能成为评判资本主义的标准 三、初始分配的不平等:剥削非正义性的道德基础JJ (一)剩余价值作为衡量剥削不公正尺度的失效 (二)剥削的财产关系定义 (三)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在于初始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公正 (四)资本主义剥削非正义性的消除和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原则 四、强行榨取剩余价值:剥削非正义性的根本 (一)两种非正义:描述性非正义和规范性非正义 (二)对罗默的批判 五、马克思的“平等主权的理想” (一)“社会马克思主义”与“分配马克思主义” (二)平等主权的理想: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剥削非正义性的根据 (三)暴力与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 (四)资本主义并非彻底不公正 六、剥削、自由和正义 (一)剥削的两种含义与类型 (二)自由、强制和被迫 (三)分配不公与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第四章 平等与社会主义的正义目标 一、“作为权利的平等”和“作为目标的平等” (一)马克思对“作为权利的平等”的批判 (二)平等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马克思的非道德结构和对平等观念的批判 (一)作为道德的平等 (二)社会主义的目标:非道德的善 三、平等与市场社会主义 (一)平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 (二)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目标的手段和模式 (三)平等主义的未来 四、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与共同体原则 (一)平等:从事实到规范. (二)自由和平等相容:对诺齐克的批判 (三)差异原则是“与资本主义所塑造的自私性格的冷静妥协” (四)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原则第五章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批判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批判 (一)“文本方法”的陷阱 (二)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二元对立 (三)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分离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背离 (一)唯物史观基础的缺失 (二)拒绝剩余价值论 (三)共产主义社会正义目标的丧失 三、分析马克思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吗 四、分析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当代意义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另一方面,马克思显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描述和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以及预测其未来进程。他谴责资本主义,赞美社会主义,他的著述充满着或明或暗的道德评判。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著作对异化和奴役的批判与对共产主义的憧憬,到《资本论》中对工厂劳动条件和剥削后果的抨击,表明马克思对伤天害理和暴行的愤慨,以及对美好世界的热切渴望。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对先进产业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同样充满道德批判,马克思也赞同该著作揭露了“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资本主义剥削所造成的精神与[道德]摧残”①。在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主义视阈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理论,而且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政治见解,实践和道德信念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那种“价值无涉”或伦理中立的科学社会学,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这样,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被解释成为一种伦理观。这种伦理观不管马克思本人说过什么相反的话,也不管它与其他社会理论有多么根本的不同,都在一套诸如公正和自我实现的绝对道德原则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进行谴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道德的这种“矛盾”态度,引发了后人的广泛争论。早在第二国际时期就掀起过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还是伦理的争论。马克思对道德的批判词句,例如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哥达纲领批判》等多次出现的段落,已常常为一些理论家引用作为证明马克思反道德或非道德的证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米勒的“新贡献”是分析和描绘了马克思理论的“非道德的结构”。

后记

本书是我主持完成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本研究还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有8篇论文分别发表于《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其中4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论文获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2篇论文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不禁回顾过去,感激之情油然而生……1996年我大学毕业,有幸被推荐免试到陕西师范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时任政治经济学院院长的门忠民教授,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从此开始了我的学术道路。师大三年,我还聆听了刘学智教授、金延教授和武天林教授的教诲,是他们引导我进入了哲学的堂奥之门。尽管已有多年未曾看望,但心中常怀感恩和思念之情。借此书即将付梓之际,向他们特别是业师门忠民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2003年我考取了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研究生,时值中国的改革开始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和文化领域推进。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迁,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问题,必然成为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由此,政治哲学研究在中国学术界悄然兴起。这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选择“政治哲学”这个话题来言说“时代精神”,便有了相当的合理性。南开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由社会哲学进而到社会政治哲学,从而引领了国内哲学界的“政治哲学转向”。


编辑推荐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维度,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内容和性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批判。并且指出,尽管分析马克思主义离马克思主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探讨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好书就是不一样哦


对正义论很感兴趣,随手就买了,博士论文有信息量大的优势,独创性嘛,就难说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