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民资格与正义

宋建丽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宋建丽  

页数:

286  

内容概要

从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一直到当代论争,“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表征着西方在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文化建设中所经历的经验。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公民资格”的不同确定依据背后,事实上隐含着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正义观念的对话和冲突。“公民资格”作为宪政民主制度中的形式规范,蕴涵着丰富的人本的政治伦理和正义理念,然而,“伦理的政治”与“政治的伦理”在“公民资格”中的抽象化,以伦理与法的形式化遮蔽了对公民主体本身的完整理解以及公民主体背后的利益纠缠。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与当代论争,或许可以使“公民资格”之形式化论争所遮蔽的作为“现实个体”的公民及其背后的利益纠缠本性得到澄明,这可能为“公民资格”理论在中西对话中走进本土找到超越理论性“正义”的契点。
《公民资格与正义》由宋建丽编著。
《公民资格与正义》既挖掘、研究了罗尔斯经典文本中的公民资格理论,又研究了以桑德尔、麦金太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以及以杨、金里卡、泰勒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主要分歧,从而以罗尔斯为焦点,对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论争背后所蕴涵的不同正义观念,以及正义与自由、平等、民主的关系,正义的权利内涵和制度性内涵、正义的德性内涵、正义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进行应对与重新解读,进而阐明以“现实个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多重正义维度(权利正义、制度正义、德性正义、普遍正义、差异正义)的辩证统一以及各领域正义(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文化正义)的协调发展才是“公民资格”的合理正义内涵所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同时,这种分析和评述本身也意味着我们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之中。

书籍目录

导言:公民资格与正义
一、公民资格理论的曾经兴盛、衰落及其在当代的重新兴起
二、本书主题与核心概念
三、研究动机和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方法论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
1.1.1古代希腊城邦中的公民资格
1.1.2罗马帝国——公民资格涵义的第一次转换
1.1.3中世纪城市和城邦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民资格涵义的变迁
1.1.4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公民资格
第二节公民共和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
1.2.1“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以及公民美德至上
1.2.2积极自由和积极公民
1.2.3个体和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
1.2.4公共善的优先性
第三节古典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
1.3.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以及个体权利至上
1.3.2消极自由和消极公民
1.3.3“理性人”的人性假设以及自治个体为基础的公民普遍平等
1.3.4正当优先于善
小结
第二章公民资格与社会正义
第一节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局限
2.1.1资本主义对公民资格平等性的双重影响
2.1.2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正义局限
2.1.3公民资格的权利构成以及不同的公民资格权利对平等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公民资格:证成正义原则的前提
2.2.1正义价值的优先性以及社会正义的主题
2.2.2社会正义的核心:公平程序的建构
2.2.3公平程序得以建构的前提: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
第三节公民资格的社会权利与正义
2.3.1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将选择何种正义原则
2.3.2作为公平的正义之恰当内涵:民主的平等
2.3.3民主平等精神的集中体现:差别原则及其社会权利关照
2.3.4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相互支持
小结
第三章罗尔斯式的公民自我与社群关系之争论
第一节道义论的自我和构成性的自我
3.1.1道义论的自我观念
3.1.2罗尔斯的自我观念
3.1.3罗尔斯自我观念的困境
3.1.4社群主义构成性的自我
第二节情感性的社群和构成性的社群
3.2.1自主的优先性和情感性社群
3.2.2构成性社群以及罗尔斯理论的悖论
3.2.3稳定的社群如何维系:正义的制度抑或公民德行
第三节评析与反思:公民资格的正义理论与正义实践
3.3.1罗尔斯正义论中公民资格观念的不足
3.3.2社群的当代价值
3.3.3公民资格的正义实践
小结
第四章公民资格与政治正义
第一节政治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适用范围的转换
4.1.1政治人的观念和公平合作体系的社会观念
4.1.2当代社会正义秩序的主题:道德多元和社会团结
4.1.3政治正义:解决多元社会正义秩序难题的基础
第二节证成政治正义的关键: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
4.2.1公共理性及其内涵
4.2.2民主的公民资格:互惠性和主体间性
4.2.3民主公民的能力
第三节审议民主与公民品德
4.3.1宪政民主模式的不足
4.3.2审议民主的基本精神
4.3.3审议民主模式下的公民品德
4.3.4公共理性公民资格的功能
小结
第五章公民资格与文化正义:兼论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
第一节弱势文化群体的权利呼吁: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政治
5.1.1对公共理性单一性和不完整性的质疑
5.1.2实质平等的呼声:普遍性公民资格能否带来实践中的平等
5.1.3超越差异的普遍政治是否是消除社会不正义的最佳方式
第二节弱势文化群体实质平等要求的进一步表达:差异与肯认
5.2.1个体认同与族群认同
5.2.2平等肯认及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
5.2.3文化平等与公共交往
第三节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与正义
5.3.1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
5.3.2文化权利与正义
5.3.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团结
5.3.4多民族国家可能的团结基础
小结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资格与正义
第一节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人性论基础评析
6.1.1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各流派的论争及存在的主要悖论
6.1.2主要悖论评析
6.1.3超越对立和纷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完整意义的公民资格
第二节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中的正义应然之哲学反思
6.2.1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之普遍平等的正义意蕴
6.2.2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普遍平等的正义诉求之局限及根源探析
6.2.3社群主义正义诉求的得失
6.2.4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理论之差异正义内涵辨析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与社会和谐
6.3.1转型期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双重特征
6.3.2多正义维度辩证统一的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
6.3.3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建设与社会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因此,如果从广阔的实践和历史的视野出发,充分认识公民资格各理论流派当中的合理性成分,我们也许就不必陷于各种理论纷争给我们的思想所带来的疑惑,我们就可能建构一种求同存异、差异协调的正义追求的公民资格理论。从根本的意义而言,公民资格是属人的,人的存在形式决定着公民资格理论的正义内涵,人的本性、人的内在要求决定着公民资格理论的具体内容,公民资格理论的不同表现形态必然要根据于人的历史发展,并最终归于人的历史发展。由于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性是由人们的社会关系所决定,因此,个体性、群体性、类性是人的不可分割的三重属性,相应的,公民资格理论的正义内涵本应该是权利正义、德性正义、普遍正义、差异正义等不同正义标准的内在统一,各种正义标准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单纯的执于其中任何一端都将是片面的。三、研究动机和意义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处在从群体依赖性转变为个人独立性的转型时期,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社会中的一员,中国又同时面临着全球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因此,当代西方社会从个人独立到类的自由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也不得不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所考虑。


编辑推荐

《公民资格与正义》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民资格与正义 PDF格式下载



**代政治哲学读书要用的,所以就买了。


是一个概括性的、历时性的论述,对于没有太好西方政治哲学基础的,十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占有资料比较翔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