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吴承学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吴承学  

页数:

4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吴承学编写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了较完整和系统的梳理,是对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回归性研究,在西方文体学研究的影响之下,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立场,根据相关史料和文本系统考察了中国文体学的历史发展和特征,是一部结构合理、论证严谨、征引翔实的学术著作。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共24章,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学考察、文体功能、人品与文品、地域对文体的影响、文体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各时期学者对文体学的研究著作等方面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各项基本问题,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凸显了文体学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用,是一部文体学研究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吴承学,1956年生,广东潮州人。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分配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工作。1994年晋升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聘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山大学学报》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出版过《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等专著数种,论文多篇,主持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纲
  一、辨体:学科的基点
  二、何谓文体:学科的起点
  三、学科的基本内涵与对象
  四、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
 第二章 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
  一、从经学到文体学
  二、从经各有体到文体分类
  三、宗经与尊体
 第三章 生命之喻
  一、批评的比喻和文学的观念
  二、从人体到文体
  三、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
  四、有机的整体
  五、对于批评方式与标准的影响
 第四章 诗可以群
  一、唱和:交际与交流
  二、公宴:“嘉会寄诗以亲”
  三、探题赋韵:集体性规范
  四、赋得:“诗徇乎物”
  五、联句:集体性形态
  六、文体形态:观念的载体与文化的意蕴
 第五章 诗人的宿命
  一、从“伐能”到“薄命”
  二、“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
  三、“诗人薄命”:一种集体认同
  四、从“薄命”到“无穷”
 第六章 辨体与破体
  一、文体总体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二、破体与变体的趋势
  三、契会相参本采为地
 第七章 文体品位与破体为文之通例
  一、文体品位观和破体通例
  二、以诗为词与以词为诗
  三、以古人律与以律人古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文
 第八章 中国古典风格学的形成及特色
  一、人物品评与风格批评
  二、“气”、“体”的发现
  三、“气”、“体”的本质与特点
  四、参照与比较
 第九章 体与性
  一、从情志论到体性论
  二、才性与风格
  三、“文如其人”辨析
 第十章 人品与文品
  一、人品文品说的历史发展
  二、人品诸要素对艺术品格的影响
  三、人品与文品的深层关系
  四、对人品文品说的评价
 第十一章 江山之助
  一、自然界留在精神上的印记
  二、地域文化与人格塑造和创作
  三、风土感召与风格创造一
  四、科学地评价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十二章 文学上的南北派与南北宗
  一、南北文风不同论发展概述
  二、南派北派的美学内涵
  三、文学上的南北宗
  四、南北文风差异的成因
  五、重北轻南的文化心理
下编
 第一章 文体形态:有意味的形式
  一、文体学研究的独特意义
  二、忏悔文:从自省到忏悔
  三、杂体诗:汉语“诗性”的形式实验
 第二章 文体学史料的发掘和处理
  一、类书与文学批评和文体学研究
  二、字书与早期文学和文体观念
  三、文体史料的释读与处理
 第三章 从章 句之学到文章之学
  一、古书的句读标志与计量单位
  二、两汉章 句之学
  三、《孟子章 句》与《楚辞章 句》
  四、从经学向文章学的转折
  五、篇翰意识的凸显
  六、《文心雕龙章 句》的文章学理论
  七、文章学对经学的反哺
 第四章 任防《文章缘起》考论
  一、《隋志》称“亡”之书未必不存
  二、唐宋文献中的《文章缘起》
  三、《文章缘起》之著录体例及其特色
 第五章 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
  一、唐宋新文体的确认与传播
  二、从总集看宋人的古文观念
  三、总集叙次与文体、文学观念
 第六章 “八脚词”与宋代文章学
  一、“八脚词”名称的出现
  二、宋代文章学中的“脚”
  三、“八脚词”与宋代科举文体
 第七章 八股四题
  一、体制与规范的确立
  二、以古文为时文
  三、“新学横行”与技法追求
  四、民间化与“文统在下”
 第八章 明代文章总集与文体学
  一、“以体制为先”与“假文以辩体”
  二、序题:一种流行的批评方式
  三、文体分类:集大成与新开拓
  四、综论:特色与影响
 第九章 黄佐的《六艺流别》与“文本于经”的思想
  一、黄佐与《六艺流别》的编纂
  二、首次以选本建构文本六经的谱系
  三、序题的文体学史价值
  四、《六艺流别》与文体分类学
 第十章 贺复徵与《文章辨体汇选》
  一、贺复徵生平事迹与《文章辨体汇选》产生的背景
  二、《文章辨体汇选》的编纂体例
  三、《文章辨体汇选》的编选特色与价值
 第十一章 《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
  一、论宋人读书法与评点
  二、论孙、钟评点与晚明文风
  三、《四库全书》对于评点的观点与立场
  四、《四库全书》学术立场分析
 第十二章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体学思想
  一、文体谱系与文体本色
  二、文体的分类与归类
  三、文体源流论
  四、调和骈散之争
  五、史传与小说
本书篇章来源说明
引用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找到学科发展的基点和起点,在内涵、对象等方面勘划自身的学科范围,并不意味着古代文体学的自我封闭,恰恰相反,强调古代文体学的学科意识、学科独立,正是要在建设古代文体学学科的相对完整性的同时,保持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开放性,实现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在疆域上的“比邻而居”和“通家之好”。如果说,我们前面所讨论的“辨体”作为古代文体学中贯通其他相关问题的核心问题,处理的是古代文体之间的分疆划界以及学科疆域之间的跨越与渗透,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古代文体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处理的则是现代学科之间的分疆划界以及学科疆域之间的跨越与渗透。  虽然涉及的问题十分繁杂,但大致说来,古代文体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分成以下两类:一是与现有的古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关系,一是与现代文体学特别是现代西方文体学的关系。  我们首先讨论第一类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古代文体是古人审美地感受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对此,现有的古代文学研究学科,如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尽管对文体都有所研究和涉及,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又不能不受到各自学科的范围和性质的限制。古代文体学看起来是归属于多种古代文学研究学科的交叉地带,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多种研究学科的不管地带。因此,建设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古代文体学,不仅有古代丰富的文体理论与实践韵客观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完善的古代文学研究学术结构的需要,并有利于在多种学科的合理互动中推进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和古代文体学的互动发展。  从古代文体学与古代文学理论的学科互动中我们看到,一定的文体形态总是和特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息息相关。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代许多重要的文体形态是“非文学”的文体形态,但是在中国古代,实用文体形态与文学文体形态是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就需要突破现代文学观念的局限,从古代特有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出发,对古代文体的丰富实践进行符合实际的理解、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吴承学老师乃全国长江学者,他在文体学研究、评点等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皆有很高的造诣。这本书可说是吴老师的心血记录,收录的论文皆是学术界相关领域水平最高的。所以,要研究古代文学特别是文体学,就一定要看吴老师这本书。可以受到很多的启发。谢谢吴老师出了这么好的书导学后辈。


中国文体学研究重要成果。


很好中山大学的力作哈哈


不错,正版,值得买,还来


扎实的著作


买得很后悔,我以为是作者的新作,没有想到只是在作者博士论文《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的基础上,加上了这些年新发表的一些论文而已。刚好订购时,网络出了问题,没有仔细看目录。所谓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大多都是人民出版社出的,弄得书厚厚的,价钱贵贵的,简直就是真心服务学术,只注重商业利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