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

杨雅丽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雅丽  

页数:

291  

字数:

308000  

内容概要

杨雅丽编著的《<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从历史文化视域研究《礼记》的文本语言,在解析其话语结构的同时,考求语言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积淀的文化信息。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立足当代学术视域研究《礼记》的学术思想与文化精神,探讨《礼记》、礼学与传统文化中有研究价值的理论问题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二是设专题研究《礼记》词汇系统的若干问题,并对一些在《礼记》与礼学中具有“关键词”意义的语句进行文字训诂与文化解读。《<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在对《礼记》词汇系统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仅走文字训诂之一径,而且将词语置放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勾稽其“真实”含义,研究方法富有新意。

作者简介

杨雅丽
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长江师范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古代典籍的文字训诂与文化阐释。曾参加陕西师大辞书编纂研究所《十三经辞典》的编写,代表性专著:《礼记研究》。发表《“礼器”的文化阐释》《从(辞源)看古汉语辞书编纂应注意的问题》《“桃茹”考辨》《释“佴之蚕室”——兼释“饮”与“次”》《“月令”语义文化溯源》等论文40篇。

书籍目录

执著探求 收获丰厚——序杨雅丽著《(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
第一章 《礼记》学术思想的时代精神
一、《礼记》是儒家在“礼崩乐坏”时代反思重建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的产物
二、以“仁”释礼——《礼记》与礼学承载的时代文化精神
三、《礼记》与礼学蕴涵的时代忧患意识
四、以礼仪实践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礼乐文化
第二章 “称”——礼学之精义
一、行礼的“资籍”须“称”其财
二、礼“称”其情
三、礼“称”身份
四、礼“称”自然天时
五、以“不称”之礼追求与道德精神“相称”之礼
第三章 孔子鬼神观念在礼学中的两难境地
一、从儒学的人文性与现实性看孔子的无神论倾向
二、从西周到春秋鬼神观念的巨变使孔子怀疑鬼神
三、孔子维护周礼因而不能旗帜鲜明地否定鬼神
第四章 “绘事后素”考辨——兼析“礼后乎”
一、对“绘事后素”与“礼后乎”的两种经学解读
二、从礼学视野解读“礼后乎”
三、从儒家的文质之辩解读“绘事后素”与“礼后乎”
第五章 “月令”语义溯源——《礼记?月令》解读
一、从《月令》程式性话语组合看“月令”语义的政治指向
二、从《月令》篇与《礼记》的关系看“月令”语义的政治指向
三、“月令”语义从政治范畴转向自然范畴,指每月的“气候和物候”
四、《礼记?月令》中“春令”“夏令”“秋令”“冬令”之解读
第六章 儒家乐论的伦理政治型特征——《礼记?乐记》解读
一、礼和乐在周代政治中的完美结合与儒家对“礼崩乐坏”的思考
二、“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故察乐可以知政
三、乐、礼相异,乐具有“合和”人心之功能
四、乐“通伦理”,蕴涵了丰富的道德精神
第七章 引经与稽古:《礼记》修辞选择的崇古意识
一、《礼记》中的稽古修辞
二、《礼记》中的引经修辞
三、引经与稽古:《礼记》修辞选择的崇古意识
第八章 《礼记》用词细致有别的话语方式及其文化缘由
一、区别细致的祭礼称谓
二、区别细致的关于“洗”的称谓
三、对其他用词细致有别现象的考察
四、《礼记》用词细致有别现象的历史文化缘由
第九章 《礼记》同义词研究
一、名词同义词群调查分析
二、动词同义词群调查分析
三、形容词同义词群调查分析
四、其他同义词群调查分析
五、从《礼记》看上古汉语同义词现象的特点
第十章 《礼记》同义复合词研究
一、《礼记》同义复合词调查分析
二、《礼记》同义复合词综合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杨雅丽编著的《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以文字训诂为路径研究《礼记》,选择独特的学术视域阐发《礼记》的学术思想,用新颖的方式研究《礼记》的词汇系统与文字训诂,研究的视域与方法以及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 PDF格式下载



语言学如何与文化阐释结合,本书有一个较好的答案。不少地方富于哲思。绘事后素解释得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