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 现实 方法

段方乐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段方乐  

页数:

277  

内容概要

《现实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反思》先通过深入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文本,澄清一些具有复杂的哲学内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哲学内涵,以期能够在更深的逻辑基层上发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层次的逐级跃迁,尤其是《资本论》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完成。在追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逻辑后,评论了西方非官方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体考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在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下去研究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在充分尊重了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同时,重点分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发展。本书由段方乐著。

作者简介

段方乐,男,1969年生,山东齐河人。1999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现为德州学院政法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2003年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湖南社会科学》《理论界》《邓小平理论研究》《齐鲁学刊》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省社科规划办、省教育厅和校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逻辑原点
一、思维方式革命的原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争论
二、关于第六条和第七条的逻辑定位
三、实践思维方式的哲学世界观的确立
第二节 马克思的哲学跃迁与经济学研究的接合
一、马克思的哲学运思
二、经济学研究新视阈的开辟
三、双重语境孕育新世界观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回溯——从经验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一、经验唯物主义方法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产生
第四节 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一、不同本体论基础上的历史和逻辑的关系
二、唯物史观的构建
三、唯物史观所实现的思想革命
四、实践基础上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
第五节 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哲学意蕴
一、《资本论》方法的由来
二、辩证法的“颠倒”所蕴涵的第一次哲学变革: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
三、辩证法的“颠倒”所蕴涵的第二次哲学变革:包括传统唯物主义在内的本体论哲学向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四、辩证法的“颠倒”所蕴涵的第三次哲学变革:历史的现实的辩证法促成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逻辑的“颠倒”,即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建构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关系性规定
一、马克思历史概念的产生
二、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关系性特质
……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变异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发展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关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罗默给剥削的定义来看,社会主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消灭了剥削制度,但这种社会还存在的不平等,是非制度性的。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把罗默的“社会主义剥削”形象地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制度性剥削”。除了以上主要基于人们财产占有的不平等而总结出的三种不同的具体剥削形式,罗默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剥削形式“社会必要剥削”。他说,如果一个群体在退出经济体后把激励因素改变致使它按通常收入会活到更糟的地步,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群体未退出前所受的这种剥削的形式叫做“社会必要剥削”。他还进一步把这种剥削形式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静态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剥削”,即一个群体作出选择后,情况立即变坏;另一种是“动态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剥削”,即一个群体作出选择后,起初情况好转,但随之又变坏了。总而言之,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在“退出”这个社会后,生活状况或者马上变坏,或者最终变坏,那么他们在不“退出”的情况下所受的剥削,就应该算是“社会必要剥削”。我们认为,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剥削在人类历史的一些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因为剥削与激励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消灭剥削的同时也可能就消灭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激励作用和生产活力。事实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般地抽象地谴责一切剥削,而是历史地看待剥削,看待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客观作用。


编辑推荐

《历史 现实 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反思》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 现实 方法 PDF格式下载



非常有深度的一本研究成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