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制度论
2011-10
人民出版社
廖辉
240
289000
廖辉所著的《学校课程制度论》内容简介:现代课程是一种制度化形式的课程,它是在特定制度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建构。在课程变革中,学校课程制度具有根本性。课程变革的价值理念要通过课程制度来规范、稳定和形成课程秩序并使其制度化,学校课程制度运作是其支撑和保障力量。
《学校课程制度论》在把课程理解为“制度文本”的基础上,借鉴多学科制度研究的理论资源,以制度分析作为方法论工具,对课程与制度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制度化课程和课程制度化的内在机制,提出学校课程制度是影响课程发展的核心因素的理论假设、课程制序是学校课程发展的理性诉求。学校课程制度具有价值性与技术性的双重特质,在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上形成规范与秩序、走向自由,是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方向与现实路径选择。
廖辉,1975年生,四川宣汉人教育学博士,现为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主研省部级以上课题六项,在《课程的·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
序言
序言二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思路
四、学校课程制度的研究现状
五、研究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六、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与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课程与行动——学校课程变革的制度视角
一、课程的制度意蕴
二、课程制序——学校课程发展的理性诉求
三、课程变革的制度基础
四、课程变革的新制度主义视角
第二章 学校课程制度解读
一、制度的相关概念辨析
二、学校课程制度的性质
三、制度化课程与课程制度化
第三章 学校课程制度系统
一、学校课程制度的层次
二、学校课程制度的类型
三、学校课程制度的结构
第四章 学校课程制度的功能及其限度
一、学校课程制度的应然功能
二、学校课程制度的实然功能
三、学校课程制度功能限度的分析
四、学校课程制度功能实现的途径与条件
第五章 学校课程制度的变迁
一、制度变迁的相关概念辨析
二、学校课程制度变迁概述
三、学校课程制度变迁的成因分析
四、学校课程制度变迁的方式
五、学校课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第六章 学校课程制度的运行模式
一、学校课程制度运行的内涵
二、学校课程制度运行的影响因素
三、学校课程制度运行的行动逻辑
四、学校课程制度视野下的课程政策执行
第七章 学校课程制度的生成与变革
一、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基本原则
二、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现实性
三、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路向
四、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路径选择
结语 规范、秩序与自由——走向实践的学校课程制度建构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制度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学校课程制度建设问题的访谈提纲
后记
学校课程体制的制定,一要服从国家的基本课程制度贯彻落实的需要,二要以国家基本课程制度提出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受其指导和制约。学校课程体制虽属于学校制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由于其自身又是由若干具体课程制度配套组合而成的,它也具有系统性。 学校课程机制的含义相对明晰一些。机制的本义是“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来引申为泛指事物之间较为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学校课程机制构成学校课程主体的相互联系,可看作是学校课程机制的静态关系结构;各学校课程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校课程机制的动态表现形式;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将会产生相应的课程功能作用。学校课程机制是对学校不同课程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所作的课程制度安排,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课程制度过程。 学校课程机制与学校课程体制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学校课程机制必须依托学校课程体制来形成和运行,没有学校课程体制为依托,学校课程机制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课程机制是学校课程体制发挥作用的载体和运作形态,学校课程体制需要借助学校课程机制运作来实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在课程相互关系上,学校课程机制必须与学校课程体制相适应,学校课程体制发生转变学校课程机制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转变;同时,学校课程体制又必须通过学校课程机制运作来具体贯彻落实,没有学校课程机制作为运作载体,学校课程体制也将无法得到实现。 学校课程机制着眼于在不同学校课程主体之间建立有机课程联系,使之相互作用,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课程制度运作过程,而学校课程体制则着眼于确立课程行为规范和秩序,这是两者的相异之处。丽者的密切关系在于,学校课程机制的有机联系需要通过学校课程体制的制度安排来确定,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规则或程序。因此,对于学校课程机制来说,内在有机联系成为学校课程机制的实质内容,学校课程体制成为学校课程机制的外在形式,学校课程体制与机制相互作用,从而成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有机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