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阿凡提“话语”空间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视域

杨亦军 杨亦军 人民出版社 (2012-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杨亦军 人民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

杨亦军  

页数:

317  

内容概要

  广泛流传于我国的阿凡提故事,早已成为西域新疆的一种群体言说的“话语”形式。即它不同寻常的生命意识是在自然一生态的“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下,与远古神话传说血脉相依,又与延续久远的“西域流放”的生命悲歌交相辉映;它流露的土地情结和金钱意识,是在本土由“边缘”到“腹地”的多重嬗变中滋生;它蕴含的酒神之狂欢和曰神之理性,又是内外文化融合或冲突导致的“中间地带文明效应”作用的结果;它丰富的“宗教话语”则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存在。前者隐含了“土地圣化”、“宇宙创造”的宗教精神及对生命的追问;后者在不同的范式中展现了诸多宗教观念。而正是这些不同“范式”及其不同时间“质点”的转化,以及诸宗教观不同的空间载体及其“点”与“面”的悖行,才不断生成新质,从而实现了对信仰空间的现代构建。

作者简介

杨亦军,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欧美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曾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包括《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民族文学研究》、《当代文坛》等重要刊物。其代表专著有《老庄学说与古希腊神话》;近年代表论文有:《新疆三大文学作品与蒙元时代的“中间地带的文明效应”》、《阿凡提“话语”的社会批判与新疆的地域特点》、《双重结构与“战争话语”一一解读马尔罗的》、《巴赫金的文学狂欢语言与“物质肉体形象”》、《北魏至唐“尚武”之变与西域乐舞“东传”》等。

书籍目录

引言:问题的缘起及讨论基点 第一章 西域自然生态与阿凡提“生命话语”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远古神话的“种内关系”及其空间性 第二节 “密度效应”与“西域流放”的生命意识 第三节 阿凡提“生命话语”与“非密度制约” 第二章 “边缘”和“腹地”效应与阿凡提“社会话语”的现代构建 第一节 中原与西域现实空间的“边缘效应” 第二节 西域现实空间与异域的“腹地效应” 第三节 阿凡提故事的土地情结、金钱意识的本土化和异域化 第三章 西域乐舞“东传”的文学艺术演绎与阿凡提“审美话语”的精神拓展 第一节 西域乐舞“东传”与中原文学艺术的审美演绎 第二节 阿凡提故事的民族本真性与酒神之狂欢 第三节 阿凡提故事的文化多元性与日神之理性 第四章 阿凡提隐性和显性的“宗教话语”与信仰空间的重构 第一节 阿凡提故事隐性的“宗教话语”与远古神话传说 第二节 阿凡提故事显性的“宗教话语”与世俗的融合 第三节 “彼岸”与现世的贯通及信仰空间的重构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一般意义上讲,“话语”就是语言或交谈,所以一提到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谈话的主体——语言的发出者,即认为“话语”不过是主体的言说行为,或者是主体之间的交流行为;一谈到自然空间,人们联想到的是客观存在的静态之“物”: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沙漠荒原、高山盆地,以及地理上指称的东南西北中及上下左右之方位,它们似乎是独立的,没有生命,并不包含任何话语内涵,也不表现任何精神意念。可见,作为主体行为的“话语”与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空间,不仅有着主、客体的存在方式的差别,有着动态与静态、隐性与显性的表现形态上的差异,而且有着抽象与具象的不同的本质体现。要将这两种不同之“物”联系在一起似乎根本不可能。但是,这里所讨论的阿凡提“话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个体语言或谈话,而是处于一定空间、一定区域,而且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延续性的一种群体言说,或者说一种群体“话语”(discourse),概而言之,它指的是由我国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文化之符号。因而,特定的自然空间是阿凡提“话语”之所以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也就是说,离开了静态的、显性的、具象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空间,作为动态的、隐性的、抽象的阿凡提群体“话语”根本不可能存在,因而,对阿凡提“话语”之所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自然空间及其“原生话语”的历史延续性和成长性的探讨,是本章研究的基点和出发点。 第一节 远古神话的“种内关系”及其空间性 阿凡提故事富有极为独特的地域性,它生成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幅员辽阔的新疆地区——古称“西域”。这个地理概念形成于汉代,后世泛指我国广袤的西部边陲,即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这是狭义上的西域。而广义的“西域”的地理范围,则远远超过我国的疆域地区,泛指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广大地区。从阿凡提故事的流传来看,它带有狭义“西域”的显著特点,但更是广义的“西域”各民族文化相互间交流的结果。如此久远而复杂的地理、历史内涵的交错混融,就使得阿凡提故事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它必定在跨越特定的区域空间和延绵数千年的历史时间中,积蓄巨大的能量而逐渐形成一种历史文化的集合体,转而以“话语”的形式表现出话语主体存在的普遍意义;又因笔者是从空间视域来探讨“话语”的内涵,故话语主体所遵循的自然空间的某些生态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理当成为本节探讨的重点。


编辑推荐

《阿凡提"话语":空间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视域》通过深入分析阿凡提其人其事,延伸到西域特有的生态和文化。广泛流传于我国的阿凡提故事,早已成为西域新疆的一种群体言说的“话语”形式。即它不同寻常的生命意识是在自然一生态的“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下,与远古神话传说血脉相依,又与延续久远的“西域流放”的生命悲歌交相辉映;它流露的土地情结和金钱意识,是在本土由“边缘”到“腹地”的多重嬗变中滋生;它蕴含的酒神之狂欢和日神之理性,又是内外文化融合或冲突导致的“中间地带文明效应”作用的结果:它丰富的“宗教话语”则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存在。前者隐含了“土地圣化”、“宇宙创造”的宗教精神及对生命的追问;后者在不同的范式中展现了诸多宗教观念。而正是这些不同“范式”及其不同时间“质点”的转化,以及诸宗教观不同的空间载体及其“点”与“面”的悖行,才不断生成新质,从而实现了对信仰空间的现代构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阿凡提“话语”空间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视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