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封气象编年史
2012-5
人民出版社
程民生
438
330000
无
《北宋开封气象编年史》研究的对象是北宋时期开封府发生的气象现象及导致的地面旱涝冷暖的分布等,力图复原北宋开封府在168年间每年、可能的话乃至每月、每日的气象状况,以便探讨其变化规律和社会影响。
程民生,1956年生,河南开封人,回族。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所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7部,合著、参编、主编著作8部。独自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中青年社会科学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导言
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年)
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961年)
宋太祖建隆三年壬戌(962年)
宋太祖建隆四年暨乾德元年癸亥(963年)
宋太祖乾德二年甲子(964年)
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965年)
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寅(966年)
宋太祖乾德五年丁卯(967年)
宋太祖乾德六年暨开宝元年戊辰(968年)
宋太祖开宝二年己巳(969年)
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970年)
宋太祖开宝四年辛未(971年)
宋太祖开宝五年壬申(972年)
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973年)
宋太祖开宝七年甲戌(974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乙亥(975年)
宋太祖开宝九年暨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976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977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戊寅(978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9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庚辰(980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辛巳(981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壬午(982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983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暨雍熙元年甲申(984年)
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985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丙戌(986年)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987年)
宋太宗雍熙五年暨端拱元年戊子(988年)
宋太宗端拱二年己丑(989年)
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990年)
宋太宗淳化二年辛卯(991年)
宋太宗淳化三年壬辰(992年)
宋太宗淳化四年癸巳(993年)
宋太宗淳化五年甲午(994年)
宋太宗至道元年乙未(995年)
宋太宗至道二年丙申(996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997年)
宋真宗咸平元年戊戌(998年)
宋真宗咸平二年已亥(999年)
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1000年)
……
征引论著
后记
附:表图目录
关键词:春涝,夏涝,秋涝,冬涝,大风。 庆历八年是一个少见的多雨年份,以至于发生严重涝灾。 从春天开始,一直雨霏霏雪纷纷,且多大风天气。大约在闰正月内,梅尧臣在开封有诗云:“暗惊料峭寒,春雪兼春雨,知胜早朝人,闲眠不开户。丘壑岂无容,泥涂还自取,谁吟何逊诗,不觉逢逢鼓。”其后又有诗云:“一夜添春雨,中衢长旧泥,屐黏忧折齿,马滑畏颠蹄。”又有诗描写大风云:“夜风昼不止,天理何可常,正当春木荣,摆磨枝叶伤。东皇务长养,乃值此物狂,曷不诉于帝,斥之出远方。……今者天柔和,煦煦皆敷芳,独尔何不仁,嚎怒事雄强。既其背天时,诛殛固所当,鸢鸣兼虎啸,助恶党亦昌。”又有诗描写大风:“常愁春云低,谁料春风恶,摇扇无定响,折千时闻落。吹花拥细草,送雨来高阁,江燕倚身轻,逆飞前复却。”梅尧臣于当年还专作《雨赋》云:“春雨之至兮风呵而云导,在上为膏,在涂为淖。被末渐本,润万物者欤。施及天下,不收报者欤。入波而随流,因积而成潦,专好而失道者欤。坏瓦漏屋,蒸菌出木,过而为酷者欤。朝使人愁,夜使鬼哭,迷而不知复者欤。将告之雨,雨无听也。将告之天,天且复也。穷居知命,是何病也。噫。”抱怨春季雨水成涝。 三月持续降雨,朝廷在集英殿赐百官宴,也由于大雨而提前结束。壬戌(二十四日),朝廷“以霖雨,录系囚。”按传统观念,淫雨不绝与牢狱犯人过多有关,所以宋政府清理在押人犯以应答天意,呼唤天晴。 人夏仍然多雨。在整个六月份长期下雨:“是月,恒雨。”六月甲戌(七日),朝廷“遣官祈晴。”壬辰(二十五日),宋仁宗对辅臣说:“春夏久雨,朕日蔬食,夙夜祷于上帝。傥霖潘未止,当去食啜水,冀移灾朕躬。然不欲使外闻之,嫌其近名耳。”宰臣文彦博答日:“今景气澄晏,实圣德感通也。”说明当时已经天晴。所以,癸巳(二十六日),朝廷“遣官谢晴。”又:六月壬辰(二十五日),皇帝“以久雨斋祷。”此前,还出现过晴空连续雷震的气象。五月辛酉(二十四日),“言者既数论竦奸邪,会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如此异常,令皇帝恐慌:“上方坐便殿,趣召翰林学士。俄顷,张方平至,上谓日;‘夏竦奸邪,以致天变如此,亟草制出之。”’于是,枢密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夏竦,被罢为枢密使、判河南府。这是又一位因气象事件被罢官的宰臣。 ……
无
一目了然,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