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主义在中国

李丽 著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丽 著  

页数:

214  

字数:

2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科学主义在中国》由李丽所著,作为在中国一度充当价值权威、引起各方强烈关注的科学主义,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尽管中西方科学主义在本质和内涵上相通,但是由于文化根基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科学主义却呈现出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境遇。《科学主义在中国》在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上,全面审视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力求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进而探求其合理的未来发展模式,努力尝试在“文理融通”的文化体系中寻求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契合点来实现科学人文主义,从而应和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时代主旋律。”全书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思潮与个案的统一,并尝试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见解。

作者简介

李丽,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撰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校级项目4项。曾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荣誉称号,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荣誉称号,江苏大学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江苏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等。曾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多项。担任江苏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负责人,江苏省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

书籍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科学主义及其历史流变
第一节 科学主义的概念厘定
一、科学主义定义概述
二、科学主义内涵和本质
第二节 科学主义的哲学渊源
一、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之源头
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强调
三、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四、康德哲学的科学主义萌芽
第三节 科学主义的形成和演变
一、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形成的标志
二、逻辑实证主义——成熟形态的科学主义
三、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科学主义由鼎盛向衰落的转折点
四、后现代科学哲学对科学主义的颠覆或消解
第二章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形成
第一节 科学主义在中国生成的历史必然性追寻
一、直接契机的省察
二、内在依据的追寻
第二节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孕育和生成
一、西学东渐为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孕育提供了历史舞台
二、从“格致”到“科学”——科学主义形成的词义考辨
三、科学的形上意蕴——中国科学主义形成
第三章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科学主义的盛行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主义普遍认同之特殊历史境遇
二、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梦中科学主义信念的初步践履
三、“科玄论战”——科学主义权威的确立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救国”与科学主义的实践转向
一、中国科学化运动:科学走向社会
二、新启蒙运动与新民主主义——民族运动的科学化和大众化诉求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主义的曲折经历
一、向科学进军→科学大跃进:科学主义从理智走向狂热
二、科学政治化与科学主义观念蛰居
三、科学的春天与科学人文论争
四、新时代科学大战与科学主义的重新反思
第四章 科学主义本土化语境中科学与哲学的对话与互动
第一节 “科玄论战”中科学与哲学的冲突与互融
一、“科玄论战”中的科学哲学化趋势
二、“科玄论战”中的哲学科学化趋势
三、“科玄论战”中科学与哲学融合与渗透的必然性分析
第二节 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生互动
一、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关联的历史追溯
二、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盟的文化根源分析
第五章 科学主义在中国社会诸领域的激荡与渗透
第一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良性互动: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
二、弊端相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三、扬弃之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第二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史学研究的影响
一、史学科学化的表现
二、史学科学化评价
三、史学科学化的超越与史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学的自然主义倾向
二、科学主义与文学写实主义的盛行
三、科学主义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双重性
第四节 科学主义与其他诸领域的交叉渗透
一、科学主义与心理学
二、科学主义与管理学
三、科学主义与经济学
四、科学主义与艺术
五、科学主义与中医
第六章 科学主义的本土特色
第一节 救亡图存:中国科学主义逻辑展开的特殊背景
第二节 实用理性:中国科学主义盛行的文化合法性根基
第三节 理论弱显:中国科学主义特殊的存在形式
第四节 张力空缺:中国科学主义特殊的发展境遇
第五节 价值诉求:中国科学主义特殊的理论旨趣和社会期望
第七章 科学主义的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 科学主义的合理性及其贡献
一、科学主义对理性精神的崇尚推动了科学本身的进步
二、科学主义的功利追求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为纽带并奠定了富国强民的物质基础
三、科学主义方法万能和价值扩张的理念为科学人文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科学主义的历史缺憾及其批判
一、理论视角的批判
二、社会视角的批判
三、伦理视角的批判
四、生态视角的批判
五、理性地对待当前的科学主义批判
第八章 科学主义的超越之路
第一节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超越的必要
一、西方社会两种文化冲突概观
二、两种文化冲突的本土展现
第二节 科学人文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中科学主义的超越之路
一、何为科学人文主义
二、科学人文主义何以可能
三、科学人文主义如何实现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也有学者直接通过作为科学主义的科学哲学本身的研究入手,着重通过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的介绍和评价来揭示科学主义的本来意义。此种路向的典型代表有曹志平的《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一文,该论文探讨了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基本点、实质及理论偏失,确认“科学解释是论证”的观点是其基本内容,“拒斥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信念构成了其精神实质,其表现出的种种理论偏失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完全形式化的逻辑重建纲领。该文展示了科学主义的科学解释研究路向的新视角。孟建伟的《对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忽视——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及其缺陷》一文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概括了逻辑实证主义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实证主义,二是科学主义。其根本缺陷在于:只重视“科学的逻辑”、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而导致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也有其他一些关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的论文,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外,还有人以更独特的方式揭露科学主义的本质。比如李侠博士的“解释学策略”。他在《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指出:“科学主义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在理论层面采取了三种解释策略:方法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相应地在实践层面它采取了三种形式的演进路径:计划、技术决定论和意识形态。”以求由此把对科学主义的理解还原到一种客观的地位,真正厘清科学主义的实质,避免对科学主义的误读。可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主义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