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通论(上中下)
2012-12
刘业超 人民出版社 (2012-12出版)
刘业超
《文心雕龙通论(套装上中下册)》目是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现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系统研究”的结项成果,由上编、中编、下编三部分所组成。上编侧重于《文心雕龙》外系统联系的综合研究,中编侧重于控引情源的“文心”运动的系统研究,下编侧重于制胜文苑的“雕龙”运动的系统研究。旨在通过对《文心雕龙》的历史文化解读、现代文化解读与世界文化解读,对百年来龙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现代的文化视野中,成为现代人实现文化复兴的一项宝贵的学术资源,为中国特色文论体系与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依据。也以现代阐释的形态加速《文心雕龙》的普遍接受进程,为推动这一可与西方诗学媲美的中国钜制的走向世界,做出具体的学术论证和理论阐述。
刘业超,湖南新化人,男,1936年生。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1954年入读武汉大学中文系,师从刘博平、刘永济、程千帆诸大家学习。现任湘潭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文心雕龙通论(上编)》目录: 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自序 外缘论 第一章《文心雕龙》作者论 第二章《文心雕龙》时代论 第三章《文心雕龙》渊源论 第四章《文心雕龙》属性论 第五章《文心雕龙》结构论 第六章《文心雕龙》书名论 第七章《文心雕龙》地位论 第八章《文心雕龙》研究论 第九章《文心雕龙》版本论 《文心雕龙通论(中编)》目录: 文心论 第十章文心范畴论 第十一章文心本体论 第十二章文心本质论 第十三章文心形态论 第十四章文心修养论 第十五章文心萌发论 第十六章文心构思论 第十七章文心外化论 第十八章文心接受论 《文心雕龙通论(下编)》目录: 雕龙论 第十九章雕龙范畴论 第二十章雕龙形态论 第二十一章雕龙体式论 第二十二章雕龙风格论 第二十三章雕龙镕会论 第二十四章雕龙辞采论 第二十五章雕龙通变论 第二十六章《文心雕龙》写作艺术论(上) 第二十七章《文心雕龙》写作艺术论(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但是毋庸讳言,作为一项阶段性的成果,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的历史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究方法的单一性,一般都偏重于文字的校勘和考证,普遍忽视于理论的阐释与发挥。二是文化视野的封闭性,一般都偏重于经学的解读,普遍忽视纯美学和纯文学的发挥。三是表达方式的传统性,一般都偏重于片言只语的直觉式的评点和感悟,忽视于综合性的分析和论证。 这种传统的版本研究方式,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极大的嬗变。鸦片战争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封闭式的文化结构,中国人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在世界的大文化场中吸收新知,一步一步地进入了现代的文明。特别是“五四”的前后,这一时代的潮流更是汹涌澎湃,推动着时代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理论材料的更新。这一时代的新潮,也在《文心雕龙》的版本研究中鲜明地表现出来:探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样,既重视文字的校勘和考证,也重视宏观的思辨和理论的阐释与发挥;文化视野由封闭走向开放,既重视对固有诗学的继承,也重视对海外新知的吸取;表达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既重视简略的评点和感悟,也重视综合的分析和论证。由此开始了《文心雕龙》版本研究的新纪元:由传统的研究模式向现代的研究模式的飞跃。也就是张少康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中所深刻指出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西方科学、文化大量输入,开始了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和逐渐融合。西方的一些学术研究方法,也逐渐为中国学者所注意。这个时期《文心雕龙》的研究虽然大部分还是对传统研究的继续延伸,但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某些新变化,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新的、自觉的科学研究之萌芽,它主要表现在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作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上,而刘师培、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便是这种自觉的科学的研究之代表。”这一论断不管是用于评价黄侃在《文心雕龙》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建树,还是用于揭示现代龙学版本研究的基本特征,都是极其允当的。 下面,试对《文心雕龙》版本研究的现代开拓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建树,进行一点管窥式的介绍。在对国内的代表性建树的概括中,由于黄侃、范文澜等大师的历史性成果已在第八章中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一、大陆学者的龙著版本学开拓 新中国成立后,《文心雕龙》的版本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后,随着社会思想的第二次解放,更是进入了繁荣兴旺的显学阶段。对《文心雕龙》版本的研究有如群星璀璨,各种新版的涌现有如雨后春笋,将这一延续了一千余年的热门课题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显学境界。下面,试摘其代表性的成果,进行概括性介绍。
《文心雕龙通论(套装共3册)》是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现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系统研究”的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