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魅力
2012-10
人民出版社
郭宝宏
436
440000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魅力》是一部阐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遇到的时代“困惑”,系统地研究全球化中的国家问题,探讨全球化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的学术专著。
作者郭宝宏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体系”作了梳理和界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出现时代困惑的原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了深入分析;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变革,这一变革对国家、对全球政治的影响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二,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魅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充实_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理论、阶级斗争理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国家利益理论、全球治理理论、典型国家示范效应理论以及国家消亡理论: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全球化下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郭宝宏,1952年生,历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情报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方向负责人。曾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跨国垄断资本主义简论》、
《论人的需要》等。先后在《世界经济研究》、
《生产力研究》、《学术论坛》、《理论前沿》、《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论文、著作曾获得多项奖励。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体系”
第一节 从属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国家理论的“体系”
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论的理解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理解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体系”的要点
第二节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体系”
一、列宁对“体系”的发展
二、斯大林对“体系”的发展
三、毛泽东对“体系”的发展
四、邓小平对“体系”的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时代困惑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遇到的时代困惑
一、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已不具备条件
二、新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由产生
三、阶级斗争的阵线趋于模糊
四、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受到质疑
第二节 困惑产生的理论原因: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与对单独国家问题研究的不协调“
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体现
二、列宁著作中的体现
三、斯大林著作中的体现
四、毛泽东著作中的体现
五、经典作家国家理论面临的疑难
第三节 困惑产生的实践原因:全球社会发展实践的制约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的制约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占据全球政治的主要舞台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展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展的历史轨迹
二、跨国垄断下的全球社会化大生产
第二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一、关于当代科技革命的一般理解
二、当代科技革命与国际霸权
三、当代科技革命与跨国垄断
四、当代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节 全球金融体系的推动作用
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
二、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
三、全球金融体系与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第四章 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国家” 的影响
第一节 对全球政治的影响
一、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
二、全球化中的政治多极化
三、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四、国际阶级斗争主宰国内阶级斗争
第二节 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一、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范围规模不断扩大
二、福利资本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
三、国内阶级矛盾得到控制
四、国家主权得以延伸
第三节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国家机器呈现明显的双重性
二、国家机器成为国际阶级斗争的缓冲器
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现日益艰难
第五章 全球化中的国家利益
第一节 国家利益及其阶级本质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
二、国家利益的阶级本质
三、国家利益与国家性质
第二节 全球化中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
二、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
第三节 国家利益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一、何谓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二、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矛盾
三、铲除阶级统治与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
第六章 全球化中的全球治理
第一节 治理与全球治理
一、治理
二、全球治理
第二节 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一、联合国功能的演变
二、联合国的当代影响力
三、联合国的性质与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的利益取向
三、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意义
第七章 全球化中典型国家的示范作用
第一节 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示范效应
一、何谓国家的示范效应
二、国家示范效应的扩展机制
第二节 霸权资本主义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经济(生产方式)示范
二、政治(民主)示范
三、军事(武力)示范
四、文化(意识形态)示范
五、示范效应将随着资本主义衰落而日渐减弱
第三节 福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收入分配体制示范
二、社会保障体系示范
三、物质生活水平示范
四、示范效应随着福利政策难以解脱的困境而减弱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苏联的示范效应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示范效应
三、示范效应将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第八章 全球化与国家消亡
第一节 国家终究会走向消亡
一、阶级的消亡决定国家的消亡
二、国家对于全球资源科学利用的制约决定其必将消亡
三、国家对社会成员全面自由发展的制约决定其必将消亡
第二节 全球化不能导致国家消亡
一、全球化不能自然地消除阶级统治
二、全球化不能为所有国家创造国家消亡的物质基础
三、全球化不能取代国家的公共职能
第三节 全球化进程中国家消亡的历史走向
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消亡
二、无产阶级在全球阶级斗争中的胜利是国家消亡的前提
三、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是
国家消亡的必由之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版权页: 二、斯大林对“体系”的发展 列宁于1924年1月去世了,随后领导苏联并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是斯大林。尽管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后被他的后继者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否定,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至今仍在探讨斯大林的功过是非,特别是苏东国家解体后仍在全球各地活跃的“托派第四国际”从未停止过对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的批判,但斯大林毕竟是列宁逝世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在他领导苏联近三十年的过程中,苏联不仅实现了工业化,而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妄图铲除社会主义苏联的猖狂进攻,支援和推动了东欧和亚洲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从一个国家发展到十多个国家。他在实践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理论上,他在坚持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同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也是不能忽视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斯大林坚持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成功的理论,考证了“1917年,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俄国比在其他国家薄弱”,因而被无产阶级革命所突破的历史事实。他认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规律,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这种革命的先决条件的规律,是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必然规律”。但他进一步强调,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暴力革命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使命了。他写道:“从前,通常都是说某一个发达的国家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认为这是个别的独立的自在的现象,而以个别的民族的资本战线为敌方。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够了。现在必须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因为个别的民族的资本战线已经变成所谓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必须全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总战线来对抗这个世界帝国主义战线。”在《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和前提》一文中,斯大林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世界革命将经过许多新国家的无产者在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援助下用革命手段使这些国家脱离帝国主义国家体系的道路发展起来”。而第一个获得胜利的国家将按照列宁关于“发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各国的革命”的教导,成为“进一步扩展世界革命的基地”,成为“进一步瓦解帝国主义的杠杆”。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魅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