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美] 欧·亨利(O’Henry)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美] 欧·亨利(O’Henry)  

译者:

王永年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据Garden City Publishing Co, Inc 1937年版The Complete Works of O'Henry选译,包括“爱的奉献”、“没有完的故事”、“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婚姻手册”等优秀短篇小说。

书籍目录

麦琪的礼物
爱的奉献
警察和赞美诗
财神与爱神
没有完的故事
供应家具的房间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华而不实
刎颈之交
婚姻手册
比绵塔薄饼
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
苹果之谜
活期贷款
公主与美洲狮
催眠术家杰甫·彼得斯
慈善事业数学讲座
精确的婚姻学
虎口拔牙
艺术良心
黄雀在后
“醉翁之意”
双料骗子
女巫的面包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
人生的波澜
我们选择的道路
小熊约翰·汤姆的返祖现象
提线木偶
剪亮的灯盏
汽车等待的时候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
最后的常春藤叶
丛林中的孩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PDF格式下载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开辟了美国式短篇小说的途径。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欧•亨利的真实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于一八六二年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镇一个医师的家庭,十五岁在家乡一家药店当学徒,一八八二年去西部得克萨斯州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后调换过不少职业,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和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的出纳员。一八八七年他和阿索尔•艾斯蒂斯结婚,生有一女。在银行工作期间,波特曾买下一家名叫《滚石》的周刊,发表了一些讽刺性的幽默小品(其中一部分收在本书题为“滚石”的集子里)。十九世纪末,美国西部银行的工作制度不很规范,波特供职的银行短缺一笔现金,波特为了避免受审,只身离家,流浪到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一八九六年,他获悉妻子病危,冒险回国探视。一八九七年妻子病故,波特本人于次年四月被捕,关进俄亥俄州监狱。
    监狱当局考虑到波特具有药剂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便派他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工作之余,他开始认真写作,以稿酬所得贴补狱外女儿的生活费用。一八九九年,他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杂志《麦克卢尔》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署名“欧•亨利”。
    这个笔名,一说是狱中医务室所用一部法国药典作者的名字,一说是某个监狱看守的名字,不管怎么说,署名“欧•亨利”的作家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出版界的兴趣。
    一九○一年,欧•亨利因表现良好,提前获释。一九○二年。他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与纽约《世界报》签订合同,每周提供一个短篇,同时还为别的报撰稿。正当他的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加上第二次婚姻不幸,他开始酗酒,终于心力交瘁,于一九一。年六月五日在纽约病逝。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将近三百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以虚构的拉丁美洲安楚里亚共和国为背景,揭露了美国冒险家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政策的行径。小说里的维苏威果品公司影射臭名昭著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享有无上特权的“国中之国”,为了压低当地的香蕉出口税,攫取超额利润,不惜发动叛乱和军事政变,撤换不俯首听命的政府。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展开了几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卷,但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很紧密,作为几个短篇也可以单独成立,这正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自然流露。除《白菜与皇帝》外,《平均海拔问题》、《“醉翁之意”》、《双料骗子》等一些短篇,也以拉丁美洲生活为题材,异国情调浓郁,别有风味。
    欧•亨利的一部分短篇小说是描写美国西部草原和牧牛人生活的,主要收在以《西部的心》为题的集子里。作家时常引用吉卜林的一句话:“西方是西方,东方是东方,它们永不会相遇。”但他的用意不同于那个美化帝国扩张的英国诗人。欧•亨利所说的西方是指广阔自由、富有浪漫气息的美国西南各州:东方则指以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发达的东北各州。在作家心目中,西部受到的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不那么明显,人们纯朴、勤劳、正直、勇敢、充满朝气和活力,还没有沾上资产阶级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恶习。《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写了一个身败名裂的赌徒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大城市来到草原,通过劳动和接近大自然,重新获得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占有较大比例、值得重视的是描写美国大城市,尤其是纽约生活的作品。作家一生坎坷,常与社会底层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相处,对他们怀有深刻的关爱,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欧•亨利笔下,柏油马路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大城市是阴森沉默、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人们说它铁石心肠,说它没有恻隐之心,人们把它的街道比做蛮荒的丛林和熔岩的沙漠”,但在这高楼大厦的森林里,在不毛的柏油路上,却出乎意料地长出瑰丽的人性花朵,作家寻觅并找到了独特的传奇——描写爱情、友谊、自我牺牲、美丽心灵和崇高感情的传奇。《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篇就是久负盛名、脍炙人口的描写纽约小人物的作品。作家把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为主的集子题名为《四百万》,原因在于当时某些作家认为构成纽约社会基础的是四百个“上流人物”,只有他们才举足轻重,欧•亨利却认为应当给予注意的不是四百个利欲熏心的资本家,而是四百万纽约的普通老百姓。
    欧•亨利有一部分作品是描写骗子的。他采用说书入的形式,由杰甫•彼得斯用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调侃语气叙说故事,说明资产阶级社会无非是个尔虞我诈、黑吃黑的骗子社会,不少道貌岸然的“上流人物”只不过是成功的高级骗子,政界要人卖官鬻爵,金融巨头巧取豪夺都是常事,甚至一则征婚广告也可用来敛财;创办所谓慈善事业更是设骗搂钱的妙计(《慈善事业数学讲座》)。《我们选择的道路》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规律,说明强盗和金融资本家本质上并无不同。拦路打劫的匪徒和操纵投机的资本家都不择手段,不惜置对手于死地。
    欧.亨利是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风趣,诙谐机智,文笔简练,描写生动。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近似漫画的笔触勾勒人物,从细微之处抓住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挥洒自如、左右逢源,使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在处理小说结尾方面,欧•亨利显示了惊人的独创性。“欧•亨利式的结尾”在美国文学中负有盛名。他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透露一些情况,作为铺垫,埋下伏笔,但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秘而不宣,结尾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产生了意料不及、画龙点睛的效果,向读者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人物性格及行为的全部真实,使读者在惊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
    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固然精彩,开头也出手不凡。作家的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开场白多与比喻联想、引经据典、人物刻画、抒情议论交融在一起,特别是能把抒情和阐理加以有机地结合。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急于知道下文。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义,紧扣原作,在不损害汉语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功能对等”的转换,争取达到形似神似,希望读者一看就能领略原文意蕴,欣赏原著的魅力。
    作家经常运用俚语、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大量移民组成,欧•亨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词汇,并引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典故。《供应家具的房间》一篇中提到贫穷的房客们时说:“他们的葡萄藤是攀绕在阔边帽上的装饰;他们的无花果树只是一株橡皮盆景,”这里就引用了《圣经》的典故,《列王纪上》有“所罗门在世的日子……犹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征。遇有这类情况,译者作了一些必要的注释,希望有助于读者阅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拙译两卷本《欧•亨利小说选》和一卷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并于二零零三年出版《欧•亨利小说全集》,颇受读者欢迎,经常再版。现选择其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三十篇,结成这一“藏本”,以飨读者。
  


  第一次看《麦琪的礼物》,感动。
  后来因为书太多的缘故,也由于我对于好的书总是有极大的耐心忍住不看,一直放到昨天晚上才看。
  他小说里的两个骗子,杰甫和安岱,总让我想起《虎豹小霸王》里的两个人,我猜编剧应该看过欧·亨利的小说。
  欧·亨利小说中的爱情,其中有两篇印象深刻,一篇是一个男人省钱为了扮上流人士,碰到一个女孩的故事。而女孩才是真正有钱的上流;另一篇是一个女孩扮上流,一个男人去搭讪的故事。而男人才是真正的上流。两篇故事恰好相反,其中的男女对话非常有趣,结局出人意料。
  另外一篇《剪亮的灯盏》完全展现了欧·亨利小说的特点。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所构成的故事。
  欧·亨利小说从另一方面来说,同时也是悬念小说,因为他的故事总是在结局时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比棉塔薄饼》和《催眠术家杰甫·彼得斯》,可以说是正宗的短篇悬念小说,完全不逊于任何悬念大师。
  里面的一篇《苹果之谜》自认有点莫泊桑的风格呵呵。
  用江湖上的话来说,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果然名不虚传啊。


   最近偶然间又去图书馆借来他的短篇 依稀看写来 先看中文 再看英文原文
  我想说的是 欧 亨利的小说短小精干 对英文的表达非常地道 但是里面很多不常用的书面正式词语 基本那时用来写小说是可以添彩的
  读起来也较有趣味
  但是我想表达的是 王永年翻译得过于平实 平淡 如同蜻蜓点水 完全看下来只能知道一个事情的怎样发展和怎样结局
   但是 很可惜 我不得不说 真的 没有表达出 欧 亨利 英文小说的 生趣来 明明很多地方可以翻得更有趣的 而他只是翻得一笔带过
   不免扫兴有些感觉
   反正我不大中意他的翻译
   去书店看到他还翻了 在路上 我知道 王永年先生本不喜欢这本小说 不喜欢里面堕落的一代的飘来飘去的颓废
   可以理解他不喜欢 和他生活毕竟相差远
   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不喜欢还要象完成任务似的去翻译
   着样出来的东西自然没有激情
  
   我只是自己挠搔挠骚 个人意见
   也蛮喜欢翻译来着
  


看了一大半的时候我怀疑这是某个译版的序...= =好长。


你借那个版本太老了吧,小图书馆的藏书指不定多少年才更新换代一次呢


但翻来翻去,比来比去
这个版本还算不错的了


其实我后来看王永年翻译的博尔赫斯
一下子发觉王的翻译功底相当的好
实为不错的大家
翻译不关要言达 而且要合乎意境
也许就是博尔赫斯和亨利的本身风格不一样
所以不能照着一个中意的方式来翻 得看作家的风格是什么吧


我最近被垃圾翻译给弄气了,在路上的翻译王永年不及另一本麦田守望者的翻译,王的翻译和原著看起来,语境上竟然差了不少。翻译是很重要的,欧亨利早期以一个骗子为叙述的文章非常的棒,我看的不是王翻译的和王的一比,果然王把原文的妙处没翻译出来。你可以换换其他翻译者的文章,很好的一个短篇小说家。


同感,偶更喜欢李文俊的译文。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警察与赞美诗》就是出自他手。
偶对其中的一个美国俚语“猫尿”印象深刻。


应该是比较善良的一个作家。


我看的是衣尘翻译的,觉得还可以,英文基础较差,没法比较,不过很喜欢这位关注美国底层阶级,穷苦人生活的小说家,他的小说精妙短小,结局总是出人意料,他是个很会叫故事的人


看08年译林的版本吧,插图本。
我刚看了王翻译的这本,看不下去了,翻得实在是生硬。


确实不是王永年翻译的,看得如同嚼蜡


李文俊?但愿就是我要找的人。
实在喜欢欧亨利的作品。从小学到现在,二十来年里面看了很多本。小时候从不在意翻译版本,就像小时候吃东西总是囫囵吞枣——现在明白过来了,想要品尝美味的时候,就发现王永年尽管最被推崇,可是仔细一看还是处处不合口味。越看越忍不住火大。比如《西部的心》里面的第一篇《鸡心和十字架》,上来第一个人名就是“吴滋”。什么跟什么嘛。
现在就找找李文俊的版本去。


李文俊是个大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