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
2005-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
377
无
《钟鼓楼》里有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革新的诸多矛盾,但又有着下层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照扶持的团聚力,以及他们在各种困境中缓慢发展的生命力。薛永全过去当过喇嘛社会地位低下,现在翻了身给小儿子办喜事,就一直处在既想排场又捉襟见肘的尴尬中。他的儿媳潘秀娅家境贫困自己是营业员,爱好虚荣又精打细算,办嫁妆“宁要小羊头,不要大牛尾”。她的雷达牌小坤表在喜宴中不翼而飞,引起了一场风波,大家怀疑是“丐帮”后人卢宝桑所为,其实是小流氓姚向东偷去了。善良的厨师路喜纯虽刚受了卢宝桑的气,卢揭底说路的父亲过去在妓院帮工,但路喜纯临走时还为卢说了好话。农村姑娘郭杏儿家当了专业户,有钱了,进城来寻找父辈为自己订下的亲事,不料小伙子荀磊已有了对象,杏儿慷慨解囊要为秀娅买表。婚礼中还有令人厌烦的热心人詹丽颖,她曾被错划为“右派”,受过许多不公正的打击,但她惊惊咋咋同情她的人很少。女演员澹台智珠临时来客不能迎亲,詹丽颖偏要自己去迎。四合院里还居住着其他没有参加婚礼的住户,如忠于职守的老编辑韩一潭,耿直自重的修鞋匠苟师傅,安于平凡工作“不拣高枝”的海西宾,以及这个院里的“大干部”张奇林局长,和他那害单相思的女儿张秀藻,等等。
刘心武,1942年6月生于四川成都,汉族。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 当过教师、编辑,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嗣后发表的《如意》、《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纪实文学《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字畅达,思想敏锐,笔锋犀利,高扬着人文精神;擅长抓住社会焦点问题,也能较深沉地反映社会变化及世相百态,深刻剖析别人,剖析自己,并对创作形式有多种尝试。 《钟鼓楼》,1985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并非开头(从一百年前 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0.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 不过读读也无妨。第一章 卯(晨5时—7时) 1.钟鼓楼下,有一家人要办喜事。最操心的是谁? 2.地安门大街上,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 3.一位正在苦恼的京剧女演员。人家却请她去迎亲。 4.一位局长住在北房。他家没有自用厕所 5.一个女大学生的单相思。那小伙子确实可爱第二章 辰(上午7时—9时) 6.一位令人厌烦的热心人。 7.婆媳之间的矛盾,难道真是永恒的吗?帮厨的倒勾起了一桩心事 8.不但当了喇嘛可以结婚,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喇嘛。 9.京剧女演员只好从迎亲行列中退出。 10.一位修鞋师傅。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第三章 巳(上午9时—11时) 11.新郎并不一定感到幸福 12.一位农村姑娘带着厚礼走来。 13.婚宴上来了一位不寻常的食客。你知道当年北京的“丐帮”吗? 14.新娘子终于被迎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货员为什么故意冷落顾客?第四章 午(中午11时—1时) 15.北京人这样结婚。 16.一位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 17.局长接待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发信。 18.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第五章 未(下午1时一3时) 19.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20.一位女士的罗曼司 她为什么向一位邮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张”? 21.不需要排演《铸钟记》而需要立即干点别的 22.一位编辑遇上了一个文学青年 23.一个小流氓朝钟鼓楼下走来 凶多吉少。 24.婚宴上也会有惊险场面。信不信由你 25.行政处处长对别人的告发哑然失笑。第六章 申(下午3时—5时) 26.钟鼓楼下的“老人俱乐部” 27.“哪里哪里”江青也是本书中的一个角色 28.新郎的哥哥终于露面。关于“装车”和“卸车’院内的“水管风波”。 29.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人”气得发抖。 30.以往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不是结尾 申酉之交(下午5时整) 0.怎样认识时间?它是一个圆圈?一支飞箭?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它真的可以卷折 弯曲?……时间流逝着 而钟鼓楼将永存。
请读片段 大约一百多年前。清朝光绪皇帝载湉登基不久。 是一个月黑夜。 在北京北城,离钟楼、鼓楼不远的一所贝子府中,忽然有一声凄厉的惨叫。贝子虽是逊于亲王、郡王、贝勒的第四等贵族,但那府第也颇为轩昂华丽。值夜的仆人和巡更的更夫听见了那声转瞬即逝的惨叫,慌忙行动起来,点燃了许多摇曳着红舌的蜡烛,动用了若干盏羊角提灯,立即在全府中进行了紧急巡查。回廊曲折、花木蓊翳的后花园自然是巡查的重点。 天上没有半点星光,阵阵小风掠过,厅堂檐角的“铁马”发出杂沓的音响。被惊动的主持家务的姨娘和府内总管,在议事厅里听取了各路仆人的搜寻报告:各处门户皆无异常,整个邸宅没有发现任何侵入的人和物。 于是,那声短暂的惨叫被怀疑为掠过府邸上空的“夜猫子”的嚎声,那当然属于“不祥之兆”,需得加倍小心——姨娘当场吩咐,天一亮便到隆福寺和白云观请僧、道来府禳解。 一切似乎又归于正常。多燃的灯烛相继熄灭,多余的人等相继散去,值夜的照常坐屋值夜,巡更的照常绕着府墙打更。天上密布的紫云裂开一道缝隙,一束蛋青色的月光泻向地面。 贝子府渐渐现出了它的轮廓。北城的所所房屋渐渐显出了它们的轮廓。高耸在北城正北端的钟楼和鼓楼,也渐渐显出了它们那雄伟的轮廓。 鼓楼——又称谯楼——上,传来交更的阵阵鼓声,打破了这夜空的寂寥。一群流萤从鼓楼的墙体下飞过。 这似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同它的前一夜一样,并且同它的后一夜也将大同小异。 天光渐渐放亮。 随着天色由晶黄转为银蓝,沉睡了一夜的城市苏醒过来。鼓楼前的大街上店铺林立,各种招幌以独特的样式和泼辣的色彩,在微风中摆动着;骡拉的轿车交错而过,包着铁皮的车轱辘在石板地上轧出刺耳的声响;卖茶汤、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着街巷吆喝:“箍桶来!”“收拾锡拉家伙!”……卖花的妇女走入胡同,娇声娇气地叫卖:“芍药花——拣样挑!”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小什不闲”乞丐,打着小钹,伶牙俐齿地挨门乞讨……而最古怪的是卖鼠夹鼠药的小贩,一般是两人前后同行,手里举着一面方形白纸旗,上头画着老鼠窃食图,前头一位用沙哑的声音吆喝:“耗子夹子——夹耗子!”后头一位用粗嘎的声音相呼应:“耗子药!花钱不多,一治一窝!” ……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钟鼓楼》,1985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刘心武,他的作品文字畅达,思想敏锐,笔锋犀利,高扬着人文精神;擅长抓住社会焦点问题,也能较深沉地反映社会变化及世相百态,深刻剖析别人,剖析自己,并对创作形式有多种尝试。
无
好吧 终于评到这一本了 这本是我在卓越买到的最坑爹的一本 书的封面有很多划痕 但是包装塑料没破 同到的几本书没有这个现象 开始还想退货的 考虑到太麻烦 哎! 书的封面没网上图片的好 看走眼了 汗!不建议购买
上学的时候不怎么喜欢历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压力使得我更加能看清楚社会的黑暗面,而越来越远离阳光的地带。对于一个小人物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里存在着很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一起寻找事情中黑暗的一面,控诉社会,聊一解愁。 偶尔会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枯燥,找来一些古书研究古人,发现光明在过去,于是追逐光明来到了古代文明。但毕竟是古代,看那些书有时候会更加的脱离社会,于是间或还是回到现代,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本钟鼓楼,因为我是北京人,看着北京人的普通生活还是很有感触的,尤其是里面的荀磊,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社会上的问题,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一种角度,这一个看社会的角度,引领我一点一点的看完了本书,觉得豁然开朗,勇敢的接受原来用以庇护自己、麻痹自己的社会的黑暗,勇敢的接受,充满希望的等待光明的到来……
书的质量非常不错,支持正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听起来貌似杠杠的。实际上买过这个出版社的四本书了,除出封面比较设计较有味道,纸质却是要差好多些。乍一看,还以为是路边盗版货色。所以要慎重些,不迷信这个出版社了哈。
不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心武的《钟鼓楼》内容丰富,语言流畅风趣,通过看小说长了不少的知识,值得一读再读。
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四合院里的小人物们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感觉很真实,每个人都很有特点,不亏是茅盾奖啊
不愧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内容和质量都很赞!至于价格嘛,少买件YY就好啦。
再印的,还可以,文轩网的书总体还行
严重缺页!!!!超级不满意
还没怎么读,不过期待哦
作为小说,这个故事的架构和写作手法都比较传统,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太推荐了。
是正版,卷子分册内容很全。。刚做了一点,还可以!!!
人物超多啊,已经看到一半了,新人物还在不断出场。不过思路清晰,情节紧凑,非常好看!
很好的一本小说,值得推荐
一天里,一个老北京四合院里发生的那些事儿。最开始读他仅仅是因为自己也住鼓楼附近。书中真能体会到那骨子老北京味儿。为了开篇的那段不是开头,还专门去了趟姚记喝了碗豆汁儿
之前在图书馆借着看过,主要讲述80年代老北京人们的生活,书中所述家长里短给我的感觉是无论各个年代,人们最本质的处事想法都差不多,比如攀比啦,走关系啦,追求时髦啦之类的。印象深刻的是热心助人但又不是很识实务的大姐,本是很好的人,但不受人待见,而且常常做好事又不落好。作者很形象的塑造了这一形象,而现实中我就是这样的人。通过看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我做人做事... 阅读更多
哲学含义很强,让我很想去读《时间简史》,看看能不能更好的感受作者的那种历史感。
不是我熟悉的老北京人味儿
虽说没啥轰轰动动的大事件,但是从社会背景,心理因素,人物语言很细腻的描述生活中的小细节。就北京四合院建筑的描述也很专业。没事看看也还是值得的。。。
还没看,封面给我一种很古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