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疆界2

王逢振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王逢振编  

页数:

317  

前言

  几经周折,本期《疆界2》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最近一个时期,许多人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有人批评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入侵,指责文学研究中出现了泛意识形态倾向,因此强调注重细读文学文本,回归传统的审美阅读;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面对当前国内外出现的大量社会问题,不论文化研究还是文学研究,都应该贴近现实,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某种干预,而不应满足于对文本的审美欣赏,囿于象牙塔之内。  其实,两种看法都体现了某种主体意识。前者隐含着某种抵制心态,认为当前的文化研究侵犯了传统的文学疆域,使文学研究脱离了常规。近二十多年来,西学不断引进,尤其开始阶段的生搬硬套和盲目认同,使人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因而对文化研究和文化理论后来的发展形成了片面理解,企图以传统的文学研究与之抗衡。他们强调审美和个人的人文素养,以为只要每个人独善其身,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发展。这当然有其道理。但是,不论文学还是研究文学的人,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人文素养是一种观念,本身就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应该拓展文学的疆域,使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

内容概要

传统文学研究不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而且审美本身就包含着意识形态,因为归根到底,美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关键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学研究的资源,更好地为文学或文化干预社会现实服务。所谓文化干预,既包括对不良或丑恶现象的批判,更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干预不一定是直接的,实际上许多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的。但不论采取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思想水平,因而也就需要对理论更加重视。 本期《疆界2》所选的文章兼顾了上述两个方面。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本雅明的文章,重点是他的《拱廊计划》。本雅明是我们公认的思想家,他的一生及其著作本身就是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相结合的典范。他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学批评(或比较文学)和理论、阐释学、历史、哲学、语言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大众传媒和视觉艺术,大众文化以及城市研究。狭隘的文学研究或局限于细读文本的审美分析,或许可以造就某个方面的专家,但决不会造就像本雅明这样的大师。只有博采众家之长、广纳不同领域的精华,才能构建不朽的文化大厦。

作者简介

  王逢振,学者,现居北京。国际美国研究会(IASA)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和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批评理论和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专著六种,翻译文论著作六种,在北美出版编著两种,主编了《詹姆逊文集》(四卷)、“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已出31种)和“先锋译丛”(10种)等。另外翻译过一些文学作品,在国外发表文章多篇。

书籍目录

“街道,广场,剧院”:一个移动中的城市——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巴黎本雅明本该阅读马克思吗?新忘川河的两岸:论本雅明笔下之“波德莱尔篇”里的商业化和经验作为内景的外在世界:本雅明笔下的视觉侦探抑制我们的平衡:艾里森论阿姆斯特朗的幽默拉尔夫·艾里森与文化权威问题“杰克熊”梦想:艾里森的精神技术美国身份话语的批评谱系初探:《看不见的人》五十年后再解读全球国土状态:布什的生物政治学解决办法《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安全战略》解码既非神灵亦非妖魔:对后/人类想象的不合时宜的批判地缘美学:法西斯主义,全球主义与弗兰克·诺里斯

章节摘录

  《拱廊计划》并不是一本让人们以崇拜方式来阅读的书,我希望我对该书的赞扬没有那种使得诸多本雅明研究文献令人难以忍受的“法西斯时期悲苦英雄”的味道。这本书毛病颇多、乖戾十足、杂乱无章,让人读后不能满意,这书只是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建构有关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生活历史的建筑材料,所以如此这般,不足为怪。最后,让我简短的提一些我觉得该书的遗漏或有误之处。  首先,有关梦境和醒来的问题。《拱廊计划》的一个目的,至少在它的后期阶段,就是测定19世纪真正(无意识的)集体梦想与圣西门和傅立叶有意识的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前者往往隐含在由形式、材料、新奇之物、商品、广告和本雅明所收集的文学碎片所构成的聚合中。(马克思是相信他自己已经超越了这种乌托邦的建构,但是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吗?这是《拱廊计划》的另一个问题。)我并不认为这一连串的问题曾经被突现出来过。圣西门主义体现了一种未来技术政治的梦想,这对我们这些数字作家并不陌生,但被本雅明所忽略。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和技术主义交叉的论点对理解过去两百年是极为重要的。在我看来,本雅明从来就没有接受圣西门的观点,甚至他对傅立叶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也过于形象化,不过是将之当作社会主义奇品橱窗中的一个物件而已。此外,我也不认为他的笔记卡片阐明了这些梦境形式与那些发生在拱廊街一隅的梦境形式的关系。在他的结构中,本雅明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者可以说,他甚至没有真正给出任何迹象表明如何来进行澄清,这样的失误难道不是正好指出了他历史概念的局限性吗。


编辑推荐

  《疆界2—国际文学与文化杂志》(Boundary 2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原名《疆界2—后现代文学与文化杂志》,是美国著名的、颇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始创于1972年。如今它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疆界2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