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

斯炎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斯炎伟  

页数:

259  

内容概要

  上世纪末以降,社会经济模式的转型在给文学存在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研究的观念、方式及其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盛行的“内部研究”,随着“纯文学”年代的终结,以及诗情被欲望和日常生活的逐步消解,亦不再成为学者和批评家心目中一种高贵的仪式,或进行文学批评的一种必然选择。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说它是精神坚守也好,说它是自我放逐也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度出现了一种“囿于形式的游戏”的倾向。这种带有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意味的文学批评,大大断裂了批评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本应与当下关系最为紧密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日渐失去了现实的活力和社会的感召力。  现实感的匮乏理所当然地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这就是近年来蔚为大观乃至强势崛起的文化研究,特别是文化体制研究。“文化研究热”的形成,毫无疑问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同时,它也是本学科学者自觉拓展研究视角与版图、重新召回文学批评的批判精神与鲜活生命力的一个必然。

书籍目录

序序二:回到历史原点的深入探究绪论 行进中的新中国文学体制研究一、新中国文学体制化的基本表征二、新中国文学体制研究的现状和本研究的意义及视角第一章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与新中国文学体制建构的背景第一节 文学论战:作为建构新中国文学体制规范的一种斗争一、“中国文艺往哪里走”:对自由主义文学观念的批判二、胡风的“历史性错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话语清理三、“在种种不利条件下,我们打了胜仗”:对国民党文艺政策及运动的反击第二节 团结与争取作家:作为建构新中国文学体制的一种人才储备一、形势的需要与政策的推进:建国前夕团结与争取作家的历史必然性二、大作家的“革命化”加工与“我们化”效应:团结与争取作家的实施策略三、“在毛主席新文艺方向之下”:团结与争取作家的底线设置第三节 苏联文学模式:作为建构新中国文学体制的一种资源借鉴一、延安文学体制中的苏联因素及其传播二、第一次文代会前夕茅盾对苏联文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三、第一次文代会后文坛弥散开来的苏联文学因素第二章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作家的组织化建构第一节 作为实现政治领导的有力保障:文学组织建构的意义本源一、“组织起来”的历史经验与意识形态化二、第一次文代会关于“组织作家”的思想表述与实际功能第二节 第一次文代会关于文学组织建构的设想及实施一、文代会筹备期间关于组建新文协的几次讨论二、从“想像”到“现实”:新文协建构过程中解放区文学经验的渗透三、从“同业工会”到“文艺运动的指挥部”:新老文艺协会的历史性过渡第三节 作为“单位”的文学组织与作家身份的嬗变一、作家作为“国家资源”与其身份的非主体化二、“包下来”的单位体制与作家身份的非个体化三、单位的科层建制与作家身份的等级化第四节 “单位”中的作家创作方式的组织化一、第一次文代会关于“创作组织化”思想的倡导二、“建设一支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文艺大军”:倡导组织化创作的文化战略意义三、剧本《春华秋实》的生产方式:建国初期文学组织化创作的一个典型第三章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作家体制心理的建构第一节 延安文人心态:作为第一次文代会建构作家体制心理的资源一、规训者的“以身示范”:延安文人心态转换的“榜样化”二、不规训者的“反面鞭策”:王实味与萧军的警示效应第二节 第一次文代会对作家体制心理的营造与强化一、大会代表的产生办法:对“革命”与“不革命”的两种姿态二、大会的阵容:“权力”的莅临与震慑三、大会的基调:“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四、主导大会的“我们”体话语方式:既是“召唤”也是“警示”第三节 新中国作家体制心理的内涵及其复杂显现一、规训心理的表达:自我否定的意识二、“从头学起”与“赶任务”:紧跟形势的焦虑三、“望而却步”与“捉襟见肘”:对文学规范的审慎与敬畏第四节 巴金的心灵炼狱:新中国作家体制心理建构的个案考察第四章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调控机制的实践建构第一节 文学调控实体的权力配置及其协调运作一、第一次文代会在文艺组织、机构内部预设的权力结构二、权力实体机构在文学调控实践中的协作与呼应三、权威人物调控与权力实体机构调控间的缝隙与对接第二节 文学批评:新中国文学调控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一、第一次文代会对解放区文学批评性质与功能的传承二、“浇花”与“锄草”:文学批评在文学调控实践中的运作方式三、文学批评的“非科学化”: 新中国文学的不当调控与过度调控第三节 新中国文学调控的个案考察一、组稿:“文学计划”的具体操作与有力保障二、“编者按”(“编者的话”):问题的提出与方向的引导三、读者来信:权威的隐性登场与文学意志的潜在传达结语附录一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事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