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之大

沈卫威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沈卫威  

页数:

257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出版“鸡鸣丛书”第一辑共十种,在学术文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我们又出版第二辑共十种。  丛书取名“鸡鸣”,固然会叫人想到它的地方特色(南京有鸡鸣山、鸡鸣寺),也隐含着表彰勤奋、良知之意(所谓“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与呼唤自由、光明之意(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在我们研究中心来说,首先还是出自一种希望建立一个学术高地的“野心”。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已经挂牌不少,然而“基地”如果仅仅去“填报表”、“出数字”而枉费精力,却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高地,那就徒有其名。“鸡鸣”之称自然会唤起一种学术高地的意念。为什么这么说呢?鸡鸣山是巍巍钟山伸进南京城内的一脉,早在明朝初年(14世纪),此山就是“国子监”之所在地,用今天的话说,这里有一个“大学城”。清朝末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始),就坐落在这个昔日大学城的遗址上,此亦属我国现代大学源头之一,当时号称“最为新政大端”。

内容概要

现代大学的历史,多姿多彩。作者阅读过多种校史,有许多知识上的收获。无力也无心去为一个大学写史,更多的是自己的兴趣所致。这里对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书写,纯粹是个人的叙事。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也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你认真听来,再仔细琢磨,会发现其中有太多的文学成分。捕风捉影,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是大学故事的“正常现象”,等同于民间故事一样的文学创作。故事的事主,多是文史教授,而书写或讲述故事的人,又多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史学人(同事、弟子)。这样一来,大学往事中的故事,便成为承载大学传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感性工具。有许多故事,还不成文本,而是在大学校园里口头流传。这样有文本的故事和无文本的传说,共同构成了大学往事中的“故事”。陈平原将关于清华国学院的那些“非同寻常”的传说,趣称为机构、教师和学生共同合成的学术史的“神话”。作者则把这些大学往事中“故事”看成是一个大学的“自传”。

书籍目录

自序一个学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以《史地学报》为中心考察东南大学的国学研究 ——以1920年代《国学丛刊》为中心考察诚朴雄伟 ——百年大学的精神守望文科建制与中文系的课程设置 ——从东南大学一中央大学到南京大学 民族危机与文化认同 ——从《国风》看中央大学的教授群体现代大学中文系的知识体系与新文学的生存空间 ——以六所国立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为中心实证考察文学的古典主义的复活 ——以中央大学为中心的文人禊集雅聚“学衡派”与浙江大学 ——以文学院为中心考察王国维的大学事功 ——从北大到清华大学之殇 ——从梁济自沉到王国维投湖

章节摘录

  从1928年所确立的中国文学系的课程设置来看,中央大学是以传统的国学为主体。学程分为四类:  第一类 各体文选、国学概论、文学史纲要、文字学、修辞学、目录学、校勘学  第二类 秦汉文、六朝文、唐宋文、骈散文史、史记研究、文学研究法、汉魏诗、六朝诗、唐诗、宋诗、诗歌史、诗歌通论、唐宋诗、元明曲、词曲史、词曲通论、训诂学、屈原赋、清真词、杜甫诗、音韵学、钟鼎文、清代朴学大师列传、陶谢诗、毛诗、尔雅、甲骨文  第三类 经学专书研究、诸子专家研究、小学专书研究、总集研究、专集研究、小说专书研究  第四类 特别研究(如历代礼制、乐律之类)  1930年所确立的中国文学系的课程,基本上等同于上述学程分类。第一类中增加了“高级作文”。第二类中增加了“经学通论”、“文艺评论”和“近代诗”。其中“近代诗”为汪国垣所长。他的《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派与地域》为学界所推崇。同时,他开设“目录学”、“校勘学”、“唐人小说”。“文艺评论”实际是关于新文学的,检查当时的师资和学生回忆文章,发现此课并没有开出来。“修辞学”、“词曲史”、“词曲通论”为王易所开。“钟鼎文”、“甲骨文”为胡小石所长。  第四类的特别研究因吴梅的专长而增加了“曲论”、“曲律”、“曲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之大 PDF格式下载



一起帮朋友买了好几本,连这本一起,朋友评价都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