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钱谦益诗选

(清)钱谦益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清)钱谦益  

页数:

371  

译者:

孙之梅 注释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明清五百年的诗坛上,钱谦益无疑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如此认定,不仅是因为他在诗歌创作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明清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振衰起弊、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后自称牧斋老人、牧翁、虞山老民,或钱后人、聚沙居士,又自号蒙叟,偶称绛云老人、敬他老人、聋騃道人、没口居士,最后号东涧遗老,学者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钱谦益的家族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其远祖可以上溯到唐末吴越武肃王钱镠、北宋文学侍从钱惟演。其祖父、叔祖都是嘉靖间进士。

内容概要

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和宋代的延拓后,于元代转入衰势。嗣后在明、清近六百年间,突然别开生面,异彩纷呈。从明人在理论和创作上的种种“复古”,到清人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风格鲜明的诗人作家,使明清诗歌在古典的末期华章叠呈,独为局面。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误会,明清诗歌的真面目并不为当代的读者所了解,一些一流诗人尚不如唐代的三流诗人所为人熟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推出了本丛书。该丛书中的诗作既有文坛宗匠的高歌,也有寒士布衣的苦吟;既有易代之际的故国之思,也有身处末世的忧生之叹,它们从多个方面向我们打开了明清诗歌的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

孙之梅,女。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师从袁士硕、郭延礼二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文学诗文、近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37万字,齐鲁书社1996年)、《南社研究》(33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明清学术与文学》(26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中国文学精神·明清卷》(22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中国文学史》(30万字,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年),参加编写了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另参加撰写著作十余种,在《佛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中国韵文学刊》、《山东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中国文学精神》、《南社研究》等著作及论文获、国家图书奖、山东省社联优秀成果奖刘勰研究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密诗派与乾嘉盛世的寒士诗”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宋诗派研究”等课题正在进行中。20多年始终是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主力,为本科生上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课,清代诗歌、近代文学的选修课,为研究生开近代近代诗文流派、近代小说、南社研究、近代学术文化与近代文学等课程。

书籍目录

前言吴门送福清公还闽中八首(选二)叠前韵答何季穆四首(选一)除夕再叠前韵和季穆,寄黄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四首(选一)丁未春,与李三长蘅下第,并马过滕县贳酒看花,已十四年矣。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河间城外柳二首春日过易水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四首(选一)天启甲子六月,河决彭城,居民漂溺者数万。余以季秋过之,水尚与雉堞齐,方议改筑。悼复河之无人,改邑之不易,停车感叹而作王师二十四韵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自潞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途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选三)投老丙寅闰六月廿一日和徐于悼响阁前小松之作二首(选一)茅山怀古六首(选二)丁卯十月书事四首(选二)群狐行十七日早晴过熨斗柄,登茶山,历西碛、弹山,抵铜坑,还憩众香庵众香庵赠自休长老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十首(选一)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选四)代书砚答送瞿稼轩给事南还三叠前韵鹊巢行送于锵秀才南归奉酬山海督师袁公,兼喜关内道梁君廷栋将赴关门二首(选一)阁讼将结,赴法司对簿口号三绝句(选一)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凡四首(选一)鳖虱闸吏效韩文公《泷吏》而作后饮酒七首(选一)己巳八月待放归田,感怀述事,奉寄南都诸君子四首(选二)读史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四首(选一)八月十二夜感秋二首(选一)辛未立秋日送座主王文肃公之子、故户部郎中淑林归关中,叙旧述怀一百韵北客清河道中三首(选一)一叹士龙狱中杂诗三十首(选四)次韵刘敬仲寒夜六首(选一)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一百十韵若活一百年昔我年十七书四灵诗集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即席赋诗八章(选三)高邮道上,家人孥舟相迎,喜而有作雪中杨伯祥馆丈廷麟过访山堂,即事赠别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选八)庚辰仲冬河东君至,止半野堂,有长句之赠,次韵奉答上元夜泊舟虎丘西溪,小饮沈碧甫斋中有美一百韵,晦日鸳鸯湖舟中作三月七日发滑口,径杨干寺,逾石砧岭,出芳村,抵祥符寺天都瀑布歌登始信峰回望石笋石工十二日发桃源庵,出汤口,径芳村,抵灊口汤池石笋石工合欢诗四首,六月七日茸城舟中作(选二)秋夕燕誉堂话旧事有感冬至后京江舟中感怀八首(选二)元日杂题长句八首(选四)癸未四月,吉水公总宪诣阙,诣书辇下知己及二三及门,谢绝中朝寝阁启事,慨然书怀,因成长句四首(选二)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八首(选二)甲申元日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选三)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入冬哥四绝句(选二)丙戌七夕有怀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选三)次韵茂之,戊子秋重晤有感之作再次茂之他字韵五首(选三)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选二)观棋绝句六首(选二)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三)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和盛集陶落叶诗二首次韵答皖城盛集陶见赠二首,盛与林茂之邻居,皆有目疾,故次首戏之岁晚过茂之,见架上残帙有感,再次申字韵叠前韵送别研祥、梦蜚三首(选二)句曲逆旅,戏为相士题扇早发七里滩五日钓台舟中五日夜泊睦州留题湖舫舫名不系园二首(选一)西湖杂感二十首有序(选八)东归漫兴六首(选三)感叹勺园再作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京口渡江有寄广陵登福缘佛阁四首(选二)石涛上人自庐山致萧伯玉书,于其归也,漫书十四绝句送之,兼简伯玉(选四)哭稼轩留守相公一百十韵七十答人见寿为友沂题杨龙友画册武陵观棋六绝句(选二)甲午十月二十,夜宿假我堂,梦谒吴相,伍君延坐前席,享以鱼羹冬夜假我堂文宴诗(选五)路易公安卿置酒包山官舍,即席有作二首(选一)长干偕介丘道人守岁左宁南画像歌为柳敬亭作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绝句三十首留别(选五)赠侯商丘若孩四首(选二)云间诸君子肆筵合乐,飨余于武静之高会堂。饮罢苍茫欣感交集,辄赋长句二首丙申重九海上作四首(选二)赠云间顾观生秀才茸城惜别,思昔悼今,呈云间诸游好,兼订霞老看梅之约共一千字丙申至日为人题《华堂新燕图》燕子矶舟中作金陵寓舍赠梁溪邹流绮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选三)顾与治书房留余小像,自题四绝句题画再读许友诗一年蕉园鸡人金陵杂题绝句二十五首,继乙未春留题之作(选四)六安黄夫人邓氏次韵酬觉浪大和尚题归玄恭僧衣画像四首(选二)戏题付衣小师桂殇四十五首(选七)己亥夏五十有九日,灵岩夫山和尚偕鱼山相国、静涵司农,枉访村居,双白居士、确庵上座诸清众俱集.即事奉呈四首(选一)戏咏雪月故事短歌十四首有序(选四)古诗赠新城王贻上茸城吊许霞城秋日杂诗二十首(选四)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选七)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日作(选二)后秋兴八首之二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选二)后秋兴之三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后秋兴之四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选三)后秋兴之五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选二)后秋兴之六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选二)后秋兴之七庚子中秋(选二)后秋兴之八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选三)后秋兴之九庚子十月望日(选二)后秋兴之十辛丑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罢而作(选二)后秋兴之十一辛丑岁逼除作。时自红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绛云馀烬处(选三)后秋兴之十二壬寅三月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选三)吟罢自题长句拨闷二首壬寅三月二十九日后秋兴之十三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癸卯中夏六日重题长句二首

章节摘录

[3]随例:按照惯例。指崇祯下达的起复天启朝因党狱而被废官员的诏命。北辕:车辕北向,指北行。[4]“圣代”句:反用孟浩然《归故园作》“不才明主弃”的句子。[5]孤臣:失势无援之臣。招魂:古人认为将死者的衣服升屋,北面三呼,即可招回死者的灵魂。诗中说自己远谪乡里,还没有被皇帝招回朝廷。[6]夕阳亭:古代送行饯别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汉书·杨震传》:东汉延平三年“震遣归,行至城西夕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7]“端礼门”句:立于端礼门前的元佑党籍碑还在。北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相,借施行新政迫害反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将其一百二十人等其罪状,立石碑于端礼门(见《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端礼门,宋朝宫门。诗中代指朝廷。天启朝,阉党崔呈秀撰《东林党人同志录》,王绍徽作《东林点将录》,天启六年御史卢承钦请立“东林党碑”。诗中希望朝廷能彻底销毁这种钩党的录碟。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选四)…久知不去又将钳[2],无奈时情似蜜甜[引。薄命东华糜月俸[4],虚名南斗动星占[5]。出山我自惭安石[6],作相人终忌子瞻[7]。伏阙引刀男子事[8],懒将书尺效江淹[9]。[1]明洪武时废除丞相制,内阁成了朝廷的中枢机构,大学士也成了除皇帝之外朝廷的最高职位。因此大学士的选拔,事关重大。明代后期选拔大学士,由吏部侍郎领衔,会合群臣推举,将名单放入金瓶,由皇帝抽出来确定阁臣人选,称为枚卜。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初三,会推阁员,名单上列成基命、钱谦益等十一人,而没有礼部尚书温体仁和礼部右侍郎周延儒。温体仁讦奏钱谦益浙闱关节一事,不宜滥入枚卜。初六日皇帝于文华殿召对群臣,命温体仁与钱谦益质对。天启元年的浙闱科场关节本是陷阱,当时已勘查明白结案。温体仁故意旧事重提,无非是为了败坏钱谦益的名节,混淆皇帝视听,阻挠其入阁。廷辩时,温体仁有备而来,言如泉涌,当时受到皇帝眷顾的周延儒从旁极力助温,于是党同之说,让崇祯深信不疑,虽群臣交章攻温,崇祯一概置若罔闻,让钱谦益“回籍勘听”。屡受挫折和对新皇帝怀着极大信心的钱谦益遭此打击,其怨愤、失望之情如江河决堤,滔滔汩汩,流淌而出,成诗二十首。这里选的是第三、四、六、十首。


编辑推荐

《钱谦益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明清十大家诗选丛书中的诗作既有文坛宗匠的高歌,也有寒士布衣的苦吟;既有易代之际的故国之思,也有身处末世的忧生之叹,它们从多个方面向我们打开了明清诗歌的艺术世界。《钱谦益诗选》是系列中的一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钱谦益诗选 PDF格式下载



钱谦益(1582年—1664年),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曾做过顾炎武、郑成功的老师。

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钱谦益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本一片大好前程,可惜,生于明末那个动乱不堪的年代,据说,钱谦益本应为状元,但因党争,桂冠旁落。这仕途第一步仿佛就预言了钱谦益的命运多舛,在他为官期间,多次起用,多次被贬。现代人常说:“上帝关上门之后,总会为你开一扇窗”,钱谦益仕途受挫,在野清望却日增,成为东林党领袖之一。后因温体仁设陷,下刑部狱,幸得太监曹化淳相助,钱谦益逃过一劫。这次党狱,让钱谦益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自己也颇为自豪:“皎皎风烈人,千古留须眉”(《中秋饯冯尔庚使君》)。只是这种操守并没有保持到最后,清军兵临城下时,其妻柳如是曾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说∶“今日水太凉,改日再来吧”。 降清后,官拜礼部侍郎。但是,他又不甘心,仅五月便称病辞官还乡,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郑成功在台湾因病身亡后,钱谦益绝望悲叹:“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次年,钱谦益走完了复杂而坎坷的人生路程。

政治上的反复无常并不妨碍钱谦益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诗歌,更是为诗歌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诗人是“天地间之元气”,认为文学创作离不开“灵心”,而作家的境遇则是激发“灵心”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他的观点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如他陷入明末党争的时,写下:“黄门北寺狱频仍,录牒刊章取次征”(《丁卯十月书事》)。明亡后又写下:“若忆放翁家祭语,暗弹老泪向春风。”(《茸城吊许霞城》)。诗人的灵感由人生的波折际遇换取,似乎已成为一个定律,钱谦益诗歌的多产与他宦海沉浮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他的诗有如一段明末清初的历史,清晰地折射出了那个年代的风云际变。虽然,有后人认为,明朝灭亡,钱谦益降清仕清之后,有以“诗文自刻饰”的嫌疑,但是,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那一咏一叹究竟是不是他的真实感受呢?




很少有出版比较好的清代诗人的集子,人民文学的这一套很不错


钱谦益的诗是较为有成就的,读完之后确有一番清爽浩然之气,给人以浩浩荡荡之感吗,是欣赏清代诗歌的入门之篇。


钱谦益是一个充满历史争议的人物,直至现在还有人对他仅以“贰臣”之名称之,实为冤枉。他一生坎坷,几度沉浮,最终死于对复明的无望中,真是可歌可泣!他与柳如是的爱情也常为人津津乐道。这本人文版的选集无论是选诗还是赏析都是很不错的,是了解一般人不太了解的清诗的一条途径。清初诗坛五十年的领袖,确实才情都是不一般的。


清新可人,读钱谦益的诗,你会想起谁呢


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名诗集,价格不高。感谢当当网不远千里从上海(前次从广州)调拨到四川来。很是难得。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套书都不错


诗很好,但因晚节问题一直被边缘化。乾隆老儿得了祖宗便宜还卖乖,对钱氏大加诋毁。


就是别字不少,希望能多加修改


象我这样普通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按理说买不买都可以.但不买我的心就一直想着她,买回来就踏实了.钱谦益毕竟是明末清初之大家,作品是很值得读的,希望更多的朋友关注他.


钱谦益的诗如老杜,沉郁雄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