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福斯特短篇小说集

福斯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福斯特  

页数:

235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些幻想小说是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不同日期写下的,代表了我迄今为止在一个特定方面的成绩。自那时以来发生了许多事:交通秩序混乱、地图疆界变更和精神领域疆界变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在酝酿,因此今天的幻想小说趋向于退却或隐蔽,或出于对原子弹的尊重而变得悲观。幻想小说掠过意大利和英国的假日风景,或无缘无故地飞向未来的国度。她或者他。因为幻想小说虽然常常是女性,但有时也像男人,甚至起到常给众神做小事的赫耳墨斯①的作用——传令神、捣毁机器者、指引灵魂走向不太可怕的来世的向导。  本书的开篇《惊恐记》是我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相关情景。我从剑桥大学——就是我刚刚回到的这所大学——,我在拉韦洛镇附近散步。我坐在一个山谷里,那里的地势比小镇高出几英里。突然间,故事的第一部分涌上我的心头,仿佛它一直在那里等我。我认为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回到旅馆后便立即把它写了出来。可是它似乎还没有完,几天以后我又增写,直到故事增加到三倍长度;正如现在印出来的这样。这两个过程中的第一个过程中的第一个过程——操控主题(仿佛它是个蚊冢)——很少发生。第二年我在希腊又这样做了《始于科娄纳斯的路》的整个故事就挂在奥林匹亚附近的一棵空心树上,等着我去摘取。

内容概要

  《福斯特短篇小说集》中主要是他最具特色的幻想小说,代表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成就。他的幻想小说想象极其丰富,或掠过意大利和英国的假日风景,或无缘无故地飞向未来的国度。小说主人公虽然常常是女性,但有时也像男人,扮演了传令神、捣毀机器者以及指引灵魂走向来世的向导的角色,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福斯特(Forster,E.M.,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出生在伦敦,少年时期在特恩布里奇公学上学,成年后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成为该院的荣誉研究员,被认为是英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作品有《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印度之行》(1924)和去世后出版的《莫里斯》(1971),还有两个短篇小说集,以及广受欢迎的文学批评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他的作品既有完整的故事,又富有象征手法,因此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并有四部小说改编成为电影,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书籍目录

  惊恐记  树篱的另一边  天国公共马车  另类王国  助理牧师的朋友  始于科娄纳斯的路  机器停转  意义  安德鲁斯先生  协作  塞壬的故事  永恒的瞬间

章节摘录

  莱兰上校听到这样的措辞感到痛心。他再一次努力挽救雷比小姐。“我求您不要——”①他生硬地说,然后停住了,因为他想起那个职员一定懂法语。可是费奥并没留意,他当然也没留意那女人的预言。他在想他是否能说服妻子放弃最小的孩子,如果他能的话,他们该向雷比女士要多少钱才不至于让她反感。  她接着说:“如果我从做了那么多恶的地方带出来一点善,这将是对我的赦罪。我对回忆往事已经厌倦了,尽管那些回忆很美好。现在,费奥,我想让你给我另一样东西:一个活生生的男孩。我将永远让你困惑;我没有别的办法。自从我们相识以来我已经变了那么多,我也改变了你。我们两个都是崭新的人了。记住这一点;因为我在和你分别前想问你一个问题,我认为你没有理由不回答。费奥!我要你注意听。”  “请原谅,小姐,”那个职员说,他已从先前的算计中清醒过来。“我能为你做什么吗?”  “你回答‘是’或‘不是’;那天你说你爱我——是真的吗?”  他是否能回答,他现在对那天的事是否有任何看法,还是个疑问。可是他想回答。他再次明白他受到一个丑陋干瘪的上年纪妇女的威胁,这个妇女竭力破坏他的声誉和他家庭的平静生活。他往莱兰上校那边退缩,并支支吾吾地说:“小姐,你必须原谅我,可是我宁愿你不见我的妻子;她是那么厉害。你对我的小男孩非常仁慈;可是,小姐,不行,她永远不会答应的。”  “你侮辱了一个贵妇!”上校喊道,并像骑士保护妇女一般发起了攻击。从后面的大厅里传来恐惧和期待的喊声。有人跑去叫经理。  雷比女士走到他们两人中间说:“他永远不会认为我值得尊敬了。”她看着衣冠不整的费奥,他很胖,冒着汗,没有魅力;她悲伤地笑了笑,嘲笑自己的愚蠢,而不是他的愚蠢。再跟他说话已经没有用了;她的谈话已经把他的能力和礼貌都吓跑了,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他的那点人性几乎抵不上一只恐惧的兔子。“可怜的人,”她自言自语,“我只是让他烦恼了。可是我希望他会把那男孩给我。我希望他会回答我的问题,哪怕只是出于怜悯.他不知道让我活下来的那种东西。”她看着莱兰上校,发现他也心烦意乱。她只能注意和她谈话的人,而忘记听众们的个性,这是她的特殊习惯。“我也让你烦恼了,我太傻了。”  “你这会儿才想起我,有点晚了,”莱兰上校板着面孔说。  她还记得他们昨天的谈话,因此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是她没有给他详细解释,也没有表示温柔的怜悯。这个男人出身高贵,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有被人们称之为有利条件的一切,他想象自己充满洞察力、文化教养和对人类的了解。他已证明自己跟那个男人处于完全相同的精神水平,尽管那个男人缺少有利条件,贫穷而且变得很庸俗,早年的美德已被情势毁灭,男性气质和纯朴本性已在为富人服务的过程中消失了。如果莱兰上校也相信她现在还爱费奧,她不会费事向他解释。她也确实会发现那是不可能的。  钟楼的第一阵有力歌声从越来越暗的山谷里飘了上来,雷比女士以一种充满爱怜的动作从两个男人身边转向钟楼。可是那一天若不把每个希望都挫败是不会结束的。那钟声激励费奥和他们说话,当大山随之震响的时候,他说:“先生,这是不是坏运气啊?今天早上,一个绅士去看我们精美的新钟楼,他认为下面的土地可能有些滑动,钟楼将会倒塌。当然啦,这伤害不到我们山上的人。”  他的话很有效果。激烈的争吵突然平静地结束了。他们还没注意,她已经拿起她的《贝德克尔旅游指南》①离开了他们,没有任何悲伤的表示。在这最后失败的一瞬间,上帝赐予她一个关于她的幻象,她看见自己生活得很有价值。她意识到自己战胜了经验和尘世的事实,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个辉煌的、冰冷的、几乎非人性的胜利,只有她自己能推测出这个胜利的存在。她从观景台看着下面山谷里正在消失和可能消失的美景,虽然她同样爱这美景,但它似乎无限遥远,就像星星上的山谷。在那个瞬间,假如有慈爱的声音从旅馆召唤她,她是不会回去的。“我想这就是老了吧,”她想。“老龄并不那么可怕。”  现实中没有人召唤她。莱兰上校本来会那么做的;因为他知道她一定不快乐。可是她对他伤害得太深了;她对另一个阶级的男人袒露自己的想法和欲望。不仅仅是她,连他自己和所有跟他们地位相同的人都由于这件事受到了侮辱。她把他们赤裸裸地揭示给了那个异己分子。  人们进来去换衣服准备吃晚饭和参加音乐会。许多情绪高昂的仆人从大厅里推推搡搡地走了出来,站满了休息室,就像歌剧合唱演员站满舞台,并且宣告经理就要来了。想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已经不可能了。这件丑闻会扩大,必须在最恰当的时机把大事化小。  莱兰上校虽然不喜欢触摸别人,还是拉住了费奥的胳膊,然后很快抬起一个手指头摁他的额头。  “太对了,先生,”那个服务台职员小声说。“我们当然明白——哎呀,谢谢你,先生,太谢谢了,真是太谢谢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福斯特短篇小说集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价钱算划得来,翻译还行勉勉强强过关,个人觉得有时译者的用词比较老式呆板,有一点影响阅读。网上有几篇小说的英文版,看了一下,似乎不算难懂(按照我极烂的英语水平,我想这是因为我看过译文的缘故……),但是译文中一些生涩的地方,在原文中却显得非常流畅自然——啊!真神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买原版来看。上次在广州购书中心看到过,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不是广告。顺便一提下文有剧透。
  
  这些故事可能会让一些读者受不了。它们的“装腔作势”:数不清的神话典故,文绉绉的对话,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情节与暧昧模糊的句子……还有它们的主题,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不再新鲜了:工业社会对人类文明的摧毁。——啊,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讨论信息时代对我们的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啊——那是多么遥远的时代啊!
  但这些短篇小说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即使在今日,它们也还能提醒我们点什么。福斯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惊恐记》,技巧和布局已经比较成熟了。惊恐(Panic)成为牧神潘神(Pan)的召唤,号召人们从压抑而不自知的所谓“文明社会”回到大自然中,回到起始去,去重新发掘人性,评估我们的未来。小说中一个十四岁的英国少年尤斯塔斯在意大利度假之时,在森林里受到了感召,最终逃出了象征着迂腐死板的文明的旅馆房间。值得深思的是,其他人——收过良好教育的、彬彬有礼的英国人们——同样也在森林中被“惊恐”所撼,却一无所动。“文明”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种束缚,让我们无从解脱。类似的篇目还有《树篱的另一边》《天国公共马车》《另类王国》《助理牧师的朋友》。在《天国公共马车》中,孩子再一次充当了主角(其中的用意不言而喻)。被人们认为是无知、胡闹的小男孩登上了天国马车,来到了众神之境,而满腹诗书、无所不知的邦斯先生在马车上却什么都没看到,最后被众神抛到地面。啊,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多么明显啊……而在《始于科娄纳斯的路》中,这种文明的悲哀甚至比死亡还忧伤。在这里福斯特阴险地设了个圈套:文明人卢卡斯先生与女儿游览希腊,一天在离开一个小旅馆时,他忽然想留下来(希腊,西方文明的起源,纯洁神圣之地),最终被死拽硬拉离开了。回到英国后,他又陷入了文明社会繁琐的日常杂务当中。他女儿忽然发现,就在他离开的那天,那家旅馆被一场意外毁了。如果他当天留了下来,就必死无疑。但在福斯特笔下,卢卡斯先生的麻木和死已经没有等差。对此,福斯特甚至在《塞壬的故事》中写道:“寂静和孤独不可能永远延续。也许会延续一百年或一千年,可是大海存在的时间更长,赛人总会从大海里出来唱歌的。”他崇拜毁灭的力量,等待毁灭来拯救这个被文明磨得千篇一律的社会、这个被义务和爵位压榨得死寂无比的世界。这引人深思:我们的世界有那么坏吗?
  但这些故事又难免有主题先行之嫌。有些时候,我觉得福斯特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难免会写得比较燥,有些时候却写得太繁琐。比如《意义》,一看这个题目就让人有些担心:那么大的命题,要怎么写?——意料之中,这成了全书中最难读的一篇。这篇小说有着一个诡异的环形结构,还有繁复的象征,戏剧一般的对话,还指向了青春消逝、人生意义、解脱之道这样的宏大命题。这篇作品令人震撼的是庸碌带来的精神死亡、虚无带来的伤感、还有消逝那沙漏一般的姿态所带来的美感。但他追寻意义,得到的却是虚无。这正是它困扰读者的地方。对此,福斯特在序言中写道“刚发表时我的布鲁姆斯团体的朋友们很不喜欢。‘究竟什么是意义?’他们冷淡地问,我也不知如何答复。”我想他们的不喜,也揭示了福斯特这些短篇的一个共有的软肋:它们过多地从外部观察这个世界,却忽视了内部世界的种种矛盾。这说实话算不上什么毛病,但是毕竟二十世纪的小说开始转向内心,因而《永恒的瞬间》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篇:不仅因为它具有内在的张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见性”。
  不过如果要正儿八经地挑刺,有些批评家提到:这些短篇小说都逃避现实。对此我却持不同看法。请看《机器停转》一篇。这无疑是最精彩的一篇:福斯特虚构了一个悬在太空之中的反乌托邦,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崇拜机器——所有对机器的力量构成威胁的都得消灭(用“无家可归感”放逐!人道毁灭!),甚至有可能变得身体强壮的人在婴儿时期就得人道毁灭。此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甚至成为了一种思想的专制,成为了机器的一种形式——凭借冷冰冰的规则完成其目的。地球表面已经没有人类了,人们不需要交往——机器会完成这一切……终于有一天,机器停转,人类的末日到了。但福斯特没有断绝所有希望:在荒无人烟的地球表面,还生活着人……这个小说写得骇人听闻,但是又如此的真实。它让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他们都是相似的:以一个文学预言家的身份发出自己的谶语。文字通灵,他们以文天问。他们提醒我们记住:纵然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我们仍没消除这世界上的沉重。耶稣基督诞生时,大地上回响着“伟大的潘神死了”,而两千年后,信徒们的精神也开始死亡。而上世纪初尼采高喊“上帝死了”,一百年后我们再无信仰,随洪流滔滔而下。或许我们得返回潘神与上帝的领地,学会信仰亚当和夏娃诞生时第一眼所看见的东西:大自然及他们自己。
  
  英语原文:
  始于科娄纳斯的路
  http://members.lycos.co.uk/shortstories/forstercolonus.html
  安德鲁斯先生
  http://members.lycos.co.uk/shortstories/forsterandrews.html
  永恒的瞬间
  http://members.lycos.co.uk/shortstories/forstereternalmoment.html
  塞壬的故事
  http://members.lycos.co.uk/shortstories/forstersiren.html


几篇评论看过来,觉得你的文字感相当好!佩服之极。


这书买到手,却没有阅读的兴致了,他并非福斯特最好的短篇结集,只是一个阶段的小说集,出版商有些鼓动了。福斯特写的一篇最好的小说,没在这里找到。也许最重要的就算天国之车了,但这个译本似乎缺乏力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