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沉
2009-6
人民文学
张恨水
410
325000
无
《夜深沉》,原是一个曲牌的名字。我因为这一部书的故事,它的发芽以及开花结果,都是发生在深夜,因此,就借用了这个名字。 这里所写,就是军阀财阀以及有钱人的子弟,好事不于,就凭着几个钱,来玩弄女性。而另一方面,写些赶马车的、皮鞋匠以及说戏的,为着挽救一个卖唱女子,受尽了那些军阀财阀的气。因为如此,所有北京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凡笔尖所及,略微描绘了一些。 当然,我这书里所写的北京,已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并且在暴露社会面上,也感到写的不够深,而且很幼稚的。深望一些老北京,告诉我一切。我打算这书再行重版时,根据读者们的意见,该补充的补充,该删掉的删掉。这就是我唯一的愿望。 不过这书不是一口气写成功的。先是我在南京,做了半部,送到上海《新闻报》发表。因为我从前著书,都是一边刊载,一边写作的。这也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大凡当时做章回小说的人,都是如此。后来抗日战争开始,日寇越逼越近,我就随了逃难的人群,迁到了重庆。这部《夜深沉》,做到了一半,也就停顿了。 其后,《新闻报》同人写信到重庆,说他这个报因它受到租界的庇护,未被日本人攫取,希望我继续完成《夜深沉》的后半部。所以耽搁了半年我又重新写将起来。那个时候重庆向上海去信,由香港转是很麻烦的。这就是这部书的经过。现在此书,经我自己看过,略微删改,又经重印。这就是此书写作的经过。
张恨水(1895-1967)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十三岁时即
仿作章回小说。1919年在芜湖《皖江日报》工作,并开始发表白话小说。不久到北京,先任《益世报》助理编辑,后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业余从事章回
序言第一回 陋巷有知音暗聆妙曲 长街援弱女急上奔车第二回 附骥上飘零登堂见母 入门供洒扫作客宜人第三回 多半昌色留闻歌忆旧 增一宵梦寐移榻惊寒第四回 娓婉话朝曦随亲挽客 殷勤进午酒得友为兄第五回 茶肆访同俦老伶定计 神堂坐壮汉智女鸣冤第六回 焚契灯前投怀讶痛哭 送衣月下搔首感清歌第七回 腻友舌如簧良媒自荐 快人钱作胆盛会同参第八回 一鸣惊人观场皆大悦 十年待字倚榻独清谈第九回 闲话动芳心情俦暗许 蹑踪偷艳影秀士惊逢第十回 难遏少年心秋波暗逗 不忘前日约雨夜还来第十一回 甘冒雨淋漓驱车送艳 不妨灯掩映举袖藏羞第十二回 无术谢殷勤背灯纳佩 多方夸富有列宝迎宾第十三回 钓饵布层层深帷掩月 衣香来细细永巷随车第十四回 小别兴尤浓依依肘下 遥看情更好款款灯前第十五回 揉碎花囊曲终人已渺 抛残绣线香冷榻空存第十六回 遍市访佳人佯狂走马 移家奉老母缱绻分羹第十七回 妙语解愁颜红绳暗引 伤心到艳迹破镜难回第十八回 忙煞热衷人挑灯作伴 窃听放阑语冒雨迁居第十九回 顿悔醉中非席前借箸 渐成眉上恨榻畔拈针第二十回 带醉说前缘落花有主 含羞挥别泪覆水难收第二十一回 两字误虚荣千金失足 三朝成暴富半月倾家第二十二回 末路博微官忍心割爱 长衢温旧梦掩泪回踪第二十三回 仆仆风尘登堂人不见 萧萧车马纳币客何来第二十四回 翠袖天寒卜钱迷去路 高轩夜过背蚀泣残妆第二十五回 难忍饥驱床头金作崇 空追迹到门外月飞寒第二十六回 绝路忘羞泥云投骨肉 旧家隐恨禽兽咒衣冠第二十七回 醉眼模糊窥帘嘲倩影 丰颐腼腆隔座弄连环第二十八回 倚户作清谈莺花射覆 倾壶欣快举天日为盟第二十九回 月老不辞劳三试冰斧 花姨如有信两卜金钗第三十回 事业怯重推来求旧雨 婚姻轻一诺归慰慈亲第三十一回 朱户流芳惊逢花扑簌 洞房温梦惨听夜深沉第三十二回 虎口遇黄衫忽圆破镜 楼头沉白月重陷魔城第三十三回 人陷惜名花泪珠还债 返魂无国手碧玉沾泥第三十四回 归去本无家穷居访旧 重逢偏有意长舌传疑第三十五回 难道伤心但见新人笑 又成奇货都当上客看第三十六回 别泪偷垂登场艰一面 机心暗斗举案祝双修第三十七回 怀听歌事因惊艳变 蓄谋敬酒饵肯忍羞吞第三十八回 献礼亲来登堂拜膝下 修函远遗拭泪忍人前第三十九回 谈往悟危机樽前忏悔 隔宵成剧变枕上推贤第四十回 一恸病衰亲惨难拒贿 片言惊过客愤极回车第四十一回 立券谢月娘绝交有约 怀刀走雪夜饮恨无涯
第一回 陋巷有知音暗聆妙曲长街援弱女急上奔车 夏天的夜里,是另一种世界,平常休息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全在院子里活动起来。这是北京西城一条胡同里的一所大杂院,里面四合的房子,围了一个大院子,所有十八家人家的男女,都到院子里乘凉来了。满天的星斗,发着混浊的光,照着地上许多人影,有坐着的,有躺着的,其间还有几点小小的火星,在暗地里亮着,那是有人在抽烟。抬头看看天上,银河是很明显地横拦着天空,偶然一颗流星飞动,拖了一条很长的白尾子,射人了暗空,在流星消减了以后,暗空一切归于沉寂,只有微微的南风,飞送着凉气到人身上。院子的东角,有人用小木棍子,撑了一个小木头架子,架子上爬着倭瓜的粗藤同牵牛花的细藤,风穿了那木架子,吹得瓜叶子瑟瑟作响,在乘凉的环境里,倒是添了许多情趣。 然而在这院子里乘凉的人,他们是不了解这些的。他们有的是做鞋的,有的是推水车子的,有的是挑零星担子的,而最高职业,便是开马车行的。其实说他是开马车行的,倒不如说他是赶马车的更恰当一些。因为他在这大杂院的小跨院里,单赁了两间小房做了一所马车出租的厂。他只有一辆旧的轿式马车,放在小跨院里;他也只有一匹马,系在一棵老枣子树下;靠短墙,将破旧的木板子支起了一间马棚,雨雪的天气,马就引到那木板子下面去。他是老板,可也是伙计,因为车和马全是他的产业,然而也要他自己赶出去做生意。这位主人叫丁二和,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壮丁,成天四处做生意。到了晚上,全院子人,都来乘凉,他也搬了一把旧的藤椅子,横在人中间躺着。他昂了头,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斗,觉得那道银河很是有点儿神秘。同时,院邻皮鞋匠王傻子,大谈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也听得很入神。 这时,在巷子转弯的所在,有一阵胡琴鼓板声绕了院子处走着,乃是一把二胡、一把月琴,按了调子打着板,在深夜里拉着,那声音更是入耳。正到这门口,那胡琴变了,拉了一段《夜深沉》,那拍板也换了一面小鼓,得儿咚咚,得儿咚咚地打着,大家立时把谈话声停了下去,静静地听着。等那个《夜深沉》的曲子完了,大家就齐齐地叫了一声好。王傻子昂着头向墙外叫道:“喂,再来一个。”丁二和还是躺在藤椅上,将手上的芭蕉扇拍着椅子道:“喂,喂,王大哥,人家做小生意卖唱的,怪可怜的,可别同人家闹着玩。”这句话刚说完,就听到有人在门口问道:“这儿要听曲儿吗?”那声音是非常地苍老。丁二和笑道:“好啊,把人家可招了来了。”王傻子道:“来就来了。咱们凑钱,唱两支曲儿听听,也花不了什么。喂,怎么个算法?”那人道:“一毛钱一支,小调,京戏,全凭你点。要是唱整套的大鼓,有算双倍的,有算三倍的,不一样。”说着,在星光下就看到那人之后,又有两个黑影子跟了进来。王傻子已是迎上前去,丁二和也就坐了起来。看进来的三个人,一个是穿短衣的男子,一个是穿短衣的妇人,还有个穿长衣的,个儿很苗条,大概是一位小姑娘。王傻子和那人交涉了一阵,却听到那妇人道:“我们这孩子,大戏唱得很好,你随便挑两出戏听听,准让你过瘾。”二和远远地插嘴道:“她唱什么的?都会唱些什么?”妇人道:“大嗓小嗓全能唱。《骂殿》《别姬》、新学会的《凤还巢》,这是青衣戏,胡子戏《珠帘寨》《探母》《打鼓骂曹》,全成。”王傻子笑道:“怪不得刚才你们拉胡琴拉《夜深沉》了,是《打鼓骂曹》的一段。我们这儿全是穷家主儿,可出不了多少钱,你要能凑付,一毛钱来两支,成不成?”那人道:“呵,街上唱曲的也多哪,可没这价钱。我们今天也没生意,唱一会子该回去了。诸位要是愿意听的话,两毛钱唱三支,可是不能再加了。”王傻子回转身来,问道:“大家听不听,我出五分。”二和笑道:“我出一毛。”王傻子拍着腿道:“成啦!只差五分钱,院子里这么些个人,凑五分钱还凑不出来吗?”乘凉的人这就同声地答应着:“就是那么办罢。” 那一行三个人,慢拖拖地一溜斜地走进了院子里。王傻子立刻忙碌起来,一面搬了三条凳子让他们去坐,一面昂了头大声嚷道:“吓!大家全来听曲儿,这儿就开台了!”唱曲儿的男子道:“劳驾,先给我们一点儿凉水喝。”二和道:“凉茶喝不喝呢?”那人道:“那就更好了。”二和听说,立刻跑回家去,捧了一把壶、三个茶杯子出来,自然一直迎到他们面前去。在黑暗中,是那位姑娘说了一声“劳驾”,两手把茶壶接了过去,连连道了两声劳驾。在她叫劳驾的声中,二和像扎针扎了什么兴奋剂一样,心里倒是一动,等到自己要去仔细看这人时,她已经把壶抱着走了。他站在黑暗的院子里,倒不免呆了一呆。他们喝过茶之后,就问道:“各位听什么,我这儿有个折子。”王傻子道:“二哥在哪儿啦?我们全不认得字,这件事可托着你了。”二和道:“看折子吗?连人都看不清楚,你叫我看折子上的小字,那不是笑话?”说着话,两人走到了一处,王傻子可就塞了一个硬邦邦的折子在他手上。二和道:“不用瞧了,他们刚才报的那几出戏,我都爱听。”王傻子道:“唱曲儿的,听见没有?你就挑拿手的唱罢。”这句吩咐过了,只见三个黑影子,已坐到一处,同时胡琴鼓板全响起来,那调子,正奏得是南梆子。过门拉完了,那小姑娘唱了一段“老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词句,正是《霸王别姬》,唱完以后,加上一段《夜深沉》的调子,这是虞姬舞剑那一段音乐。二和本来回到原位躺在藤椅子上了,听完了这段《夜深沉》,叫了一声好,人随了这声好,就坐起来。那男子停了胡琴,问道:“先生,还唱什么?”王傻子道:“别骂人了,我们这儿哪来的先生。”人丛中有人道:“真好听,再来一个。”王傻子道:“好听尽管好听,可也不能老唱这个。”那女孩子道:“那我们唱一段《骂殿》罢。”王傻子道:“她自己点了这出戏,那准拿手,就唱这个罢。这孩子一副好甜的嗓子,听了真够味。”黑暗里刘姥姥坐在阶沿上,只把一柄芭蕉扇轰蚊子,拍了大腿直响,这就插嘴道:“王傻子,也不管自己有多大年纪,叫人家孩子。”王傻子道:“我今年三十啦,这小姑娘也不过十三四罢了。”那唱曲的妇人插话道:“我们这丫头十七,个儿小,瞧她不怎么大似的。”二和道:“好罢,就是《骂殿》,你唱罢。”于是胡琴响起来,那女孩子又唱了一大段《骂殿》。 他们共凑的两毛钱,只唱三段曲子,很快地就唱完了,王大傻子在各人手上凑好了钱,递到唱曲儿的手上去。那妇人道:“各位还听不听?要不听,我们可得赶别家了。”大家听了,倒沉寂了一下,没有做声。二和道:“我出一毛钱,你唱一段长一点儿的得了。”那男子道:“也可以,我老两口子伺候你一段。”二和暗地里笑了,还没有答言,王傻子道:“谁要听你老两口子的!花一毛大洋,干什么不好。我们就说这小姑娘嗓子甜,送到耳朵里来,真有那么一些子……我也说不上,反正很有点意思罢。”那妇人道:“可是她的戏,是我老两口子教的呢。”二和笑道:“不谈这个了,一毛钱,你再让你们姑娘唱一段《霸王别姬》,末了,还是来一段胡琴。”唱曲的还没有答复呢,远远地听到有苍老的妇人声音叫道:“二和可别听了。今天下午,花钱可不少,你又喝了酒,这会子听了一毛钱曲儿,也就够了。明天早上买吃的钱,你预备下了吗?”二和笑道:“唱曲儿的,你去赶有钱的主儿罢。我们这穷凑付,唱一个曲儿,凑一个曲儿的钱,你也不得劲儿。”那唱曲儿的三口子,一声儿没言语,先是椅子移动着响,后来脚步不得劲似的,鞋子拖了地皮响着,那三个黑影子,全走出大门去了。 二和躺着,也没有说什么,虽是在这里乘凉的人依然继续地谈话,但他却是静静地躺着,只听到胡琴板,一片响声,越走越远,越远越低,到了最后,那细微的声音,仿佛可以捉摸。二和还在听着,但是这倭瓜棚上的叶子,被风吹得抖颤起来,这声音就给扰乱了。王傻子突然问道:“二哥怎么不言语,睡着了吗?”二和道:“我捉摸着这胡琴的滋味呢。”王傻子笑道:“得了罢,咱们这卖苦力的人,可别闹上这份子戏迷,别说花不起钱,也没这闲工夫捉摸这滋味。你家老太太嚷一声,把你那毛钱给断下来了,你还不死心。”二和笑道:“就是不死心,又怎么着?咱们还能每天把卖唱的叫到院子里穷开心吗?”王傻子笑道:“咱们总还算不错,坐在这里,还有人唱着曲儿伺候我们。伺候我们的,还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有人问道:“小姑娘这么唱一段,你就受不了了,假使真有这样一位小姑娘伺候你,你怎么办?”王傻子道:“瞧了干着急,那我就投河了。今天我媳妇到娘家去了,我敞开来说,好的想不着,赖的还是把我霸占了,这辈子我白活了,我非投河不可,要不,憋得难受。”二和笑道:“这傻子说话,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王傻子道:“二哥你别胡骂人,我说的都是实心眼子的话。你现在还是光棍儿一个,假使你有这样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伺候着,你能放过她吗?你要不把她一口吞下去才怪呢。”刘姥姥将扇子伸到他背上,乱扑了几下,笑骂道:“这小子傻劲儿上来了,什么都说。天不早了,都睡去罢。”还是她的提议有力量,大家一阵风似的就散了。 在夏夜总是要乘凉的,这也就是穷人的一种安慰。忙了一天,大家坐在院子里,风凉着,说说笑笑,把一天的劳苦都忘了。到了次晚,大家自然是照样地坐在院子里乘凉,然而那卖唱的,奏着《夜深沉》的调子,由胡同口上经过,可没有人再说把他们叫进来。因为除了二和,大家全是舍不得钱的。二和因为昨日已经让母亲拦阻了,今天哪还敢发起这事呢。自此,每当晚间卖唱的经过,他只好静静地听一阵子,有时,他们在附近人家唱,他也就追到人家门外,隔了墙去听着。那三口子的嗓音,听得很熟。他们在黑暗里随便唱一声,也知道是谁,可是他们的脸面,却没有看出来。他也曾想着,要瞧瞧他们,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才好,但是他们白天又不出来,哪儿有机会去见他们呢?不久,天气又慢慢地凉了,胡同里的胡琴声,有时听得着,有时又听不着,后来是整月不来了。 天气到了深秋了。是一个早上,丁二和要上西车站去接客,套好了马车,拿了一条细长的鞭子,坐到车前座上,啪的一鞭子,四个轮子骨碌都作响,直奔前门。街上的槐树叶子,带了些焦黄的颜色,由树枝空当里,垂下一球一球的槐荚来,早风由树叶子里穿过,唆唆有声。人身上自也感到一种凉意,心里头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忽然有人叫道:“那位赶马车的大哥!”回头看时,一条小胡同口,一个蓬着头发的姑娘,满脸的泪痕,抬起两只手,只管向这里招着。二和将马带住,跳下车来,迎向前问道:“姑娘,你认得我吗?”那姑娘似乎头在发晕,身子晃了两晃,向墙上一靠,将手托住头。在她这样抬手的时候,二和看见她两条光手臂上,有许多条的粗细紫痕,那两只青夹袄袖子,犹如美丽的物件下面挂着穗子一样,叮叮当当地垂下布片来,再看她身上穿的那青布夹袄,胸前的齐缝,也扯成两半边,裂下一条很大的口子。因问道:“姑娘,你怎么回事?家里有什么人打你吗?”她听了这话,两行眼泪,像抛沙一般,滚了下来,抖颤着声音道:“我师傅,我师傅……”她说到这里,回头看到巷子里面有人跑了来,放步就跑,却顾不得谈话。二和跳上车去,一兜缰绳,马就飞跑上去,赶了一截路,马车已超过了那姑娘,二和回头看时,见有一男一女,手里各拿一根藤条,站在那小胡同口上,只管东张西望着。 那个哭的姑娘,跑了一截路,也赶上了马车,藏在人家一个大门楼子下面,向二和乱招手,口里低声叫道:“喂,掌柜的,你带我跑一截路,免得他们追上我。”二和将马车赶了一截路,已是缓缓地走着,听了姑娘的喊叫声,就向她点点头,低声答道:“你快上来。”于是把马拉拢一步,带到大门楼子下,那姑娘也不等马车靠拢,就奔到车子前,两手将车门乱扯。二和一跳,向门楼子下一窜,势子也来得猛一点,向墙上一碰,咚的一声,可是他也来不及去管了,左手摸着额角,右手就来开车门。那姑娘跳上了车子,将脚乱顿着道:“劳你驾,把车子快开走罢,他们追来了,他们追来了!”二和被她催得心慌意乱,跳上车也只有兜住马缰就跑。跑了一截路,这才问道:“姑娘,你让我送你到什么地方去?”她答道:“随便到什么地方去都可以。”二和道:“这是笑话了,怎么随便到什么地方去都可以呢?我是到西车站接客去的。”她道:“我就上西车站搭火车去。”二和道:“你搭火车到哪儿?”她道:“到哪儿也可以。”二和将车子停住了,回转头来,向车子里看着,因道:“姑娘,我好意把你救了,你可不能连累我。你叫我把你带上西车站,那算怎么回事?那里熟人很多,侦探也很多,你要让人家告我拐带吗?”她道:“哦,那里有侦探?我家住西城,你把我送到东城去就是,劳你驾,再送我一趟。”二和道:“送到东城以后,你怎么办?”她道:“我有个叔叔,在北新桥茶馆里当伙计,我找他去。”二和道:“这样说着,那倒也成。” 于是一面赶着马车,一面和她说话,问道:“你师傅干吗打你?”她道:“师娘不在家,他打我。”二和道:“刚才有一个女人,也追出了胡同,不是你师娘吗?”她道:“是我师娘。我师娘回来了,听了师傅的话,也打我。”二和道:“那为什么?”她低下了头,没有做声。二和道:“师傅常打你吗?”她道:“师娘常打我,师傅倒是不打我,可是这一程子,师傅尽向我挑眼,也打过我好几回了。”二和道:“你总有点什么事,得罪你的师傅了。”她道:“不,我在家里,洗衣煮饭,什么事全替他们做,出去还替他们挣钱。”二和道:“挣钱?你凭什么挣钱?”她顿了一顿道:“做活。”二和道:“你师傅是一个裁缝吗?”她道:“晤,是的。”“你家里人呢?”她道:“我什么亲人也没有,要不,他们打我,怎么也没有人替我做主。”二和道:“你不是还有一个叔叔吗?”她道:“哦,对的,我还有个叔叔。”二和道:“叔叔不问你的事吗?”她道:“很疏的,他不大管我的事。”二和道:“你姓什么?”她道:“我姓李。”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把马车赶到了一所空场。 二和把马车拢住,由车子上跳下来,问道:“姑娘,你下车来罢。由这里向北走,向东一拐弯,就是北新桥大街。”她跳下车来,将手埋着头上的乱发,这才把她的真相露了出来:雪白的鹅蛋脸儿,两只滴溜乌圆的眼珠,显出那聪明的样子来。二和便道:“倒是挺好的一个人。”她站着怔了一怔,望了他道:“由北新桥过去,再是什么地方?”二和道:“过去是东直门,你还要过去干什么?”她道:“不过去,我不过这样问一声。”二和道:“你叔叔叫什么名字?”她道:“叫王大龙。”二和道:“这就不对了,你说你姓李,怎么你叔叔姓王呢?”她愣住了一会子,笑道:“是我说错了,我叔叔叫李大龙。”二和向她打量了一遍,点点头道:“你去罢,拐弯就是北新桥。没想到为了你这档子事,耽误了我西车站一道生意,我还得赶出城去捞东车站的生意呢。”说着,跳上车去,一撒缰绳,车子掉转过头来向南走。看那姑娘时,她正将脚拨着地面上的石块,低了头缓缓地向北走。她没有向二和道谢,二和也没有那闲工夫再问她向哪里去了。
无
看作者的书与看现代作家的书完全不同,可能是对作品的要求更高,作者在描写上非常细腻,不论是从一个服饰,还是到一个表情,从一个场景,到一个道具,让你觉得你能看见整个故事,而不是看见的文字,直至一直看到书中每个人物的心里.作者很好地描写了这个社会的残酷,地层人民的辛酸,透露出的无奈与无助深深震撼着我们,可以说现在的作品在这些老作品前,都失了颜色,少了分量.
对于整个故事,作者一如既往地并不追求完美的结局,永远有遗憾的生活,有思考的空间,用真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现实的世界.
好书,不错,非常扎实
喜欢张恨水的小说
结局让人特别无奈,饮恨。因而……
不错,发人深思
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
坐月子期间3天偷偷看完的。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