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定西笔记

贾平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贾平凹  

页数:

1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有三块地方是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两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淳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但同样的命运则是它们都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现代的经济发展遮蔽了它们曾经的光荣,人们无限向往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繁华;追逐那些新兴旅游胜地的奇异,很少有人再肯光顾这三块地方,去了解别一样的地理环境,和别一样的人的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

贾平凹,一九五二年古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化大革命中,家庭遭受毁灭性摧残,沦为“可教子女”。一九七二年以偶然的机遇,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余种版本。曾获全国文学奖多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二○○八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书籍目录

定西笔记
一块土地

章节摘录

哎哗啦啦,祥——云起呃,呼雷儿——电——闪。一——霎时呃,我— —过——了呃——万水——千山。这是我在唱秦腔。陕西人把起念作且,把响雷叫呼雷儿,把万水又发音成万费,同车的小吴也跟着我唱。秦腔是陕西人的戏,却广泛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小吴是甘肃定西的,他竟然唱得比我还蛮实。亏了有这个小吴当向导,我们已经在定西地区的县镇上行走十多天了。  看见过山中一座小寺门口有个牌子,写着:“天亮开门,天黑关门。”我们这次行走也是这般老实和自在,白天了,就驾车出发,哪儿有路,便跟着路走,风去哪儿,便去哪儿;晚上了就回城镇歇下,一切都没有目的,一切都随心所欲。当我们在车上尽情热闹的时候,车子也极度兴奋,它在西安城里跟随了我六年,一直哑巴着,我担心着它已经不会说话了,谁知这一路喇叭不断,像是疯了似的喊叫。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却同样的命运是它们都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现代的经济发展遮蔽了它们曾经的光荣,人们无限向往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繁华,追逐那些新兴的旅游胜地的奇异,很少有人再肯光顾这三块地方,去了解别一样的地理环境,和别一样的人的生存状态。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生命里或许有着贫贱的基因吧,我喜欢着这几块地方,陕西韩城合阳朝邑一带曾无数次去过,运城临汾走过了三次,陇右也是去过的,遗憾的只是在天水附近,而天水再往北,仅仅为别的事专程到过一县。已经是很久很久了,我再没有离开西安,每天都似乎忙忙碌碌,忙碌完了却觉得毫无意义,杂事如同手机,烦死了它,又离不开它,被它控制,日子就这么在无聊和不满无聊的苦闷中一天天过去。二零一零年十月的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那是个大家庭,四世同堂,他们都在说着笑着观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我瞅见朋友的奶奶却一个人坐在玻璃窗下晒太阳。老奶奶鹤首鸡皮,嘴里并没有吃东西,但一直嚅嚅蠕动着,她可能看不懂电视里的内容,孩子们也没有话要和她说,她看着窗台上的猫打盹了,她开始打盹,一个上午就都在打盹。老太太在打盹里等待着开饭吗?或许在打盹里等待着死亡慢慢到来?那一刻中,我突然便萌生了这次行走的计划。我对朋友说:咱驾车去陇右吧! 朋友说:你不是去过吗? 我说:咱从天水往北走,到定西去! 朋友说:定西?那是苦焦的地方,你说去定西? 我说:去不去? 朋友说:那就陪你吧。说走就走,当天晚上我们便收拾行囊。一切都收拾停当了,我为“行走 ”二字笑了。过去有“上书房行走”之说,那不是个官衔,是一种资格和权力,可也仅仅能到皇帝的书房走动罢了,而我真好,竟可以愿意到哪儿就到哪儿了。但是,我并不知道这次到定西地区大面积的行走要干什么,以前去了天水和定西的某个县,任务很明确,也曾经豪情满怀,给人夸耀:一座秦岭,西起定西岷县,东到陕西商州,我是沿山走的,走过了横分中国南北的最大的龙脊;一条渭河,源头在定西渭源,入黄河处是陕西潼关,我是溯河走的,走的是最能代表中国文明的血脉啊!可这次,却和以前不一样了,它是偶然就决定的,决定得连我也有些惊讶:先秦是从这里东进到陕建立了大秦帝国,我是要来寻根,领略先人的那一份荣耀吗?好像不是。是收集素材,为下一部长篇做准备吗?好像也不是。我在一本古书上读过这样的一句话,“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然无为,动而以天行,谓之养神”,那么,我是该养养神了,以行走来养神,换句话说。或者是来换换脑子,或者是来接接地气啊。后半夜里进的定西城,定西城里差不多熄了灯火。空空的街道上有人喝醉了酒,拿脚在踢路灯杆。他是一个路灯杆接着一个路灯杆地踢,最后可能是踢疼了脚,坐在地上,任凭我们的车怎样按喇叭他也不起。打问哪儿有旅馆?他哇里哇啦,舌头在嘴里乱搅着,拿手指天。天上是一弯细月,细得像古时妇女头上的银簪。天明出城,原来城是从山窝子里长出来的么,当然也同任何地方的城一样,是水泥城,但定西城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反差并不大,只显得有些突然。哎呀,到处都是山呀,已经开车走了几个小时了还在山上。这里的山怎么这般的模样呢,像是全俯着身子趴下去,没有了山头。每一道梁,大梁和小梁,都是黄褐色,又都是由上而下开裂着沟渠壑缝,开裂得又那么有秩序,高塬地皮原来有着一张褶皱的脸啊,这脸还一直在笑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定西笔记 PDF格式下载



《天气》收集了《定西笔记》,同时买了《天气》和《定西笔记》,《定西笔记》原封未动申请退货,就在我写这个评论的时候当当客服来电话说,送我二十元的礼券就不再做退货处理了,想想当当的这种经营方法的确高人一筹啊。
一口气读完了《定西笔记》,只因字数不多。
我是定西市辖县的人,出门在外十多个年头,隔三差五回老家,眼中看到了家乡的一些变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对照记忆中的家和书中的描述,有些情景是一模一样,有些情景却是从未所闻。读完后总觉得平凹老师总在描述着定西的干旱的气候和落后的经济,但也总反应出定西人善良和好客的一面。
平凹老师文中多运用了定西的方言描述,感觉到有点亲切,虽然和我所在的县语言不大一样,同样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我所在的县有几个乡镇和定西县是紧邻的,我在高中的时候去过同学家给他吃“文峰”(“文峰”就是状元宴),这个同学考进了一所西安的大学毕业后去了河北,他的哥哥考进了兰州一所医学院,当时被分配到了定西县城一家公立医院,他家所在的乡镇和定西紧邻。同学家房屋都是用泥坯子垒成,房顶是茅草然后涂上了泥整平,不见一块瓦片。同去的还有几个同学,他家端出了一盆水给我们洗脸,由于同去的同学家里用水都是自来水所以没有节约,一人洗完后直接泼到了院子里,同学家人从门口旁的缸中舀出一勺水给我继续洗,有一个同学突然说,节约用水啊,这时大家才醒悟过来,他们是缺水的,不过我没门没有看到他们的水窖。考上大学的同学为了迎接我们,他们很早就去镇子上买菜和猪肉接待我们,晚上丰盛的一桌,记得还未我们准备了两瓶白酒和啤酒,但没有平凹老师提到的土豆。这个同学家有四十多亩地(他自己说的,我一直不相信,后来信了,在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家在一个山窝里面,周围全部是山,这个山窝里面住的是他的伯父和叔叔,总共才四户人),只要丰收一年就可以花销两三年,种的多数是土豆,还有党参。
平凹老师在文中提到见面打招呼说“吃哈”,其实他们在说你吃吗。在老家打招呼我们也是如此,中午或者晚上见面就问“吃哈拉”(你们吃过了吗),要是遇到正在吃饭或者吃东的就会问“你吃那”(你吃吗),这种问候应该是老家在解放前后贫苦过后生活变化的反应吧,我给父母打电话还在说“你史吃哈拉”(你们吃过了吗)。吃土豆蘸盐,我和老家人都喜欢,煮过的土豆蘸盐或者撒盐,味道很是不同,我的爱人却不喜欢,因为他不是我们甘肃人。土豆对于我们真的是神,在老家几乎所有的饭中都要放土豆。甜饭,就是有荤腥的面条,土豆、臊子还有其他菜一起在锅里炒,然后放水煮开后放面煮。酸饭,就是浆水面,里面也有土豆。臊子面中有土豆、伞(音)饭里面也有土豆、还有土豆搅团、专门煮或者炒土豆,炒的土豆有片、有条,红烧猪肉有土豆、红烧牛肉有土豆,都是大块。
说说平凹老师的名字,在老家有个人也叫平娃,他的名字一直这样,小孩老人都这样叫,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辈分小,小年纪的叫个平娃哥,大年纪的直接叫平娃。平凹老师在以前说过自己的名字,他以前应该是叫平娃,后来改成了平凹,其实两个音是一样的,都读wa。


用一天时间看完这本书,离开陕西整整7年,定西笔记让我再次梦回西北,黄土,高山,人家,那些猫狗牛羊,像平娃致敬,希望不久能等到 古炉 后的另一佳作。


定西的农村,很农村,很真实。
发展到底是要怎么走,现在的人们好像都走偏了。
生活追逐的是什么?我只知道现在的发展似乎过于物质,定西的农民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为什么教育落后是贫困农村必备的标签,教育平等与农村与否到底有什么关系,完全没有,这只是腐败的借口罢了。


贾平凹不愧为大家,通过细腻的笔触,记述了定西农村的日常见闻,真实\感人,让人真正读懂了真实的中国。


老贾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的西北人,西北第一写手,把西北农里写活了,看了几本他的书,这本也很不错,有老贾自己的风格特点风范。你困了,早点睡哈。我睡下了。


老贾的文笔就不用说了。这本是个小册了,我花了14元入手,这对我这种专门捡便宜货的人而言是件艰难的选择,但姐也选了。因为老贾的文字太有吸引力了!家里囤书有百本之多了,我一般都是有时间的时候挑着看,然后这本就是我最先拿出来看的。老贾也从没让我失望。定西的山水和人情,透纸呼面而至。人末到,心已临。我对于所有这样有感情的描写各地风俗民情的书,都有兴趣。看着仿若亲临,想着在地图上与我咫尺的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厚土。


客观讲,定西笔记写得并不好,有许多假情节。但作为贾平娃的版本,还是要收藏一本的。


书质量好。就是有点薄。也稍贵。不过,写得不错。值得一看。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通过此书对甘肃定西有一定的了解。


第一次听闻定西,是《定西孤儿院纪事》,而暑假的时候去兰州,途经定西,便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看到此书,打算读读。


因为看了笔记,每次路过定西,都有一种冲下去走走的冲动


评论“定西笔记”


《定西笔记》多了几页。刚开始以为缺页了,后来仔细一核对,原来是多页了。这么好的书不应该出错呀。


轻松阅读中,感到贾老师对定西历史文化的赞许与肯定,对其变革之中的无奈。看罢也想有机会去定西一走。


一趟定西之旅,再次让我看到了中国北方淳朴的人情生活,想去北方,好好体验一下生活


喜欢他质朴的文字,很平实的表达就让自己感觉文化程度的差异,主要描述的是他细游定西所见所闻。推荐


我是土生土长的定西人,看老贾的作品,有许多是我不知道的,书虽然很薄,但是那份乡情确实依然浓厚。


很多书城和出版商大力推出的书,满怀希望买来,实在不敢恭维,现在人真敢吹。这本书不错,觉得定西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活着,快乐与拥有的物质没有关系。


今年暑假全家去定西


给老公买的,老公家是定西的,说写的不错就是薄 了点,一会 功夫看完了。


如画,定格定西的神貌。
喜欢这些农村题材的书。


贾平凹的文字很平实值得阅读


比起小说,似乎更爱看贾平凹的散文。


书相当不错。很喜欢贾平凹的这本书。很接地气……


贾平凹的书我是必买的,这本依然是这么耐人寻味。但书的中间8页纸张明显被揉损,心中一阵难受。。。。


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因为自己是甘肃的,所以书中所写的一些事,物,景都很自然的出现在眼前,很温馨!


很荒凉 原始的土地也许有很深厚的文化原生态


内容不错,尤其是风土人情,人物的描写


因为在《读者》上面看到这本书的一点点转载,特地买的。可是发现买的人很少。其实喜欢去旅游的,有点小文艺情怀的人应该还是会很喜欢这本书朴实的风格的。


中国一流的作家早就把眼光放在中西部了。


很感动,重新在认识了西部的一些县市,感到农村生活的。加大西部建设,


老贾的书我最爱看。因为写得朴实无华,乡土气息较浓。百看不厌。


文章内容有可读性,有思想,有深度


很好的书,正版的,纸质很好,看起来很舒服


正版书很好的。


正在读这本书,写的很不错,我很喜欢。


帮领导买的,很薄。


朋友推荐的~


包装、快递都可以~


贾氏散文长于小说,然否?


写论文用,但觉内容一般


一个时代的记忆和回忆。


内容能标明现地址就更好了


好,看了有些沉重


只是有些内容和《天气》有重复的,可惜了。


不多说了,就是我身边的事,感觉还是不过瘾,写的太少。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书,直接看完了。


包装精美,正版


本以为是一本厚厚的书,拿到手,薄薄的一本。


只有不断地和民众在一起


买重了....


只有喜欢


还行,写活了我大西北


虽然在网上阅读过,但我想,阅读纸板的就是一种过瘾


贾说: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


贾平凹的小说堪称一绝,散文 居其次,对他写的商州系列的书印象很好,只是一直没读,现在找去也没找到记忆中的书,看到了定西笔记,便买来读了。没感觉到多好,但也不能说坏吧,所有用心的书都是好书,只是书中一个不疼不痒的书生形象让人不是很喜欢,写农村写古老的乡土风情,不能居高临下,不能给人闲发牢骚的感觉,总是不疼不痒的感慨、怀旧。相比我更喜欢,本书中最后的小说《一块土地》。


贾平凹的文字是没说的。定西的古朴、干旱、勤奋、书香、古风,也很迷人。只可惜,没把定西走遍,只写了一部分地方。最遗憾的是,有一篇特别著名的文章《走进渭源》,也没收进来。


内容很好,写出了定西地区当年的生活现状,对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很有帮助。特别深刻的写出了当地人的性格,能深入到当地的内心层面,很深刻。就是价格有些偏贵。


一本小书两个故事书很小,第一个故事是定西游记,描述了定西这个落后地区的荒凉和活生生,同时,说明农村为繁华的都市作出的新的牺牲;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块地的故事,记录了世事的巨大变迁。


薄薄一册书20块钱。。。不过贾某人的文字还是很喜欢,何况写的是我脐血落地的家乡。赞一个吧


贾平凹的书,散文更经典


很薄的一本旅行笔记。说真的不值这个钱。可是,这本书仍算得上同时代中最好的一本旅行日记。


毕竟是新书,但是不过是6万字而已,做成一本书就只是一本小册子了,这还得归功于加大了的行距,让人看上去十分的疏朗。还是贾大师的那个味。美。虽说美是无价的,但是一本小书定价还是觉得高了,就算打折来来还是觉得高。收到时拿手上一看——怎么就这么一小本呢?


作者的所见所闻,带我进入了儿时的记忆。


字倒是够大 ==! 小小的一本比较方便读吧


书价有点高了。内容还可以。


薄薄一本,看到不一样的生活。


书是以家乡为背景写的,只是觉得内容少了点。


内容充实,语言诙谐。


这本书内容不错,但是没有必要做成硬封精装本。


帮爸爸买的,希望他喜欢


写的很好,就是包装看着不适用。


有些单薄了。要看作者的散文,还是他早期的好一些。


不懂定西,就不要乱加“定西”二字,通篇就是酸面和洋芋,定西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域,世世代代健康的生存下来,有它很独特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只能说作者骗了定西人的钱。一个定西人的阅读笔记。


还行,同时买的贾平凹散文集《天气》中有收录,比较郁闷,买重了。


贾平凹的书挺不错的。


贾平凹的说买了不少,这本书感觉好不错,但没有期望的那样好,单薄了点儿,装帧也有点儿一般。


字大行稀,有点被欺骗的感觉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寥寥数页一个短篇散文.


感觉老贾的散文没有以前的写得好了。


作者一路的游记,可以一读


书很薄 内容一般


从小生活在被水包围的城市,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河流湖泊,很难理解定黄土高坡对水的渴望,不能理解作者文字里的苍凉之感。而且比之贾平凹之前的商周笔记,本书实难吸引人,读到一半便没有了兴趣,丢掷一遍,而全书也不过六万字,只能说是一长篇游记,虽然是大作家,但实在是有印之圈钱之感。


本以为贾平凹的书应该不错,但这本书写得太一般了,没有深度,而且由于文字较少,在编辑、排版凑篇幅(搞成硬皮精装版,行距也大)。很失望


先不论文章好坏。也就两篇一长一短的文章,书很小巧很单薄,字很大,行距很宽,页的上下左右边距空白很多。就整成一本书来卖,有受骗的感觉。
不能算是书,就两篇笔记文章。


贾平凹的散文集


喜欢读乡村的故事


贾平凹的


古朴简洁的书


很值得看的一部书


甘南,定西,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很多年没买贾的书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