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最后的夏日

(美)安·布拉谢尔,Ann Brashares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美)安·布拉谢尔,Ann Brashares  

页数:

219  

译者:

刘文韵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莉莉和爱丽丝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每到夏日,她们都会回到位于纽约火岛的父母家度假。今年夏天,她们的好朋友保罗在离开火岛三年后也回来了。他的出现让一切发生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微妙的东西在三人之间滋生了。莉莉似乎对此一无所知,仍然醉心于海边救生员的工作,拒绝恋爱;爱丽丝和保罗却开始从对方发育成熟的身体里感受到某种异样的吸引力……

作者简介

安妮·布拉谢尔斯,美国著名畅销书女作家。以描写少女题材见长。处女作兼成名作《牛仔裤少女》入选亚马逊网上书店一百部最佳小说,连续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在北美发行逾六十万,已购买版权的国家超过二十多个,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已把它改编成电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等候第二章 一不小心,你就会平凡无奇第三章 瓶子和石子第四章 当孩子的才华第五章 止步不前第六章 上天将爱丽丝送给了她自己第七章 红色的,红酒第八章 做人就该做这样的人第九章 美人儿第十章 投入生活第十一章 找准目标第十二章 该得的报应第十三章 迫切离开第十四章 收拾第十五章 都是你的错第十六章 某人的婚礼第十七章 低温冷冻第十八章 破裂的网第十九章 炉子和火第二十章 是我先爱你的第二十一章 失而复得第二十二章 无人成灰第二十三章 从那世到这世第二十四章 不要摩托车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等候  爱丽丝在码头上等候保罗。他在留言机上含糊不清地说自己会搭下午的渡船回来。这个人就是这样。他不说是一点二十那一班,还是三点五十五那一班。爱丽丝盯着渡船时刻表看了许久,试图领会他的意思。  她一点二十的时候就走去了码头,她明知道保罗不会搭这一班,可是仍旧去了,对此她自己也感到无奈。当人们一个一个从船上走出时,她只是微微扫视一下,以确保自己等的人不在其中。爱丽丝坐在远处的长凳上,光着脚,膝上搁着书,这样她就不用和别人言语了。我知道你不在上头,所以别以为我会觉得你在上头,她这么对“保罗”说。她的心中住着一个“保罗”,哪怕是自己心中的这个,依然那么顽劣,叫人难以捉摸。  三点五十五分的那班渡轮到达的时候,她往嘴唇上抹了些凡士林润唇膏,随后又理了理头发。下一班船要到六点十分才会来。虽然保罗仍有可能误了这一班,但他应该不会想搭六点多那一班,毕竟那已经不是“下午”了。  她曾无数次地企图读懂他的想法。她太把他的想法当回事,有时甚至他自己早忘了,但她还牢牢记得。  当他们在一起时,她会一直推测他在想什么,每个钟头都会依据他所说的话进行一番序论、本论、结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现在,他们分离了三年,空白的三年间有太多的事发生,这导致猜测变得困难很多,但换个角度想,这又使得事情来得容易。她可以随意设计他的想法:她把他的想法变成自己的,她把他的想法变成她所喜欢的。  他有两个夏天没来了。她没想到他竟然会不来。他不在,夏天就没有色彩。对周遭的感受不再那么深刻,蜻蜓点水,稍纵即逝,雁过无痕。哪怕坐在这个码头,或者某一把木质长椅上,盼望他的船靠岸,也失去了新鲜感。她一直都藉各种形式盼望着他。  他不在的时候,她甚至都想不起他的脸。他年年夏天回来都是同一个样子,而她却想不起来。  她心不在焉地看着码头上的人们,他们有的来去匆匆,有的原地等候。她会同认识的人招手,那些人大都是她父母的朋友。她感到肩上火辣辣的阳光被风吹开去。她把大拇指的指甲掐进长椅的木板里,沿着纹理慢慢拖动,木板上留下一条裂痕,然后那个地方就会霉变、分解。  每次需要等候的时候,莉莉总会有别的事情要做。保罗是莉莉最好的朋友。爱丽丝知道莉莉也很想他,可莉莉说自己不喜欢等人。爱丽丝也不喜欢。没人喜欢。但爱丽丝还只是个小妹妹,她不知道不想做的事可以不做。  她留意着渡船的到来,盼望着白色的小三角在海湾的那头出现。它尚未出现时,她想象不出它的模样。它一直一直都不来。突然它出现了,快速成形,然后一路驶近。  她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她把书留在长凳上,书的软皮封面被风吹得不停地翻动。会是他吗?他在船上吗?  她解下发圈,使劲把小背心拽长直到臀部。她既想让他看到全部的自己,又不想让他看到一丁点。她要他为细处吸引,又为整体迷恋。她要他完完整整地看待她,而非支离破碎。她有着难以满足的愿望。  她向上跳跃,双手抓在腰问。她看见给妈妈上瑜伽课的老师正朝她走来,她穿着一条粉红色的布裙。  “爱丽丝,你在等谁呀?”  一切其实暴露无遗,因而这个善意的提问对于爱丽丝来说有些残酷。  “没有准,”她尴尬地扯谎道。这位女士晒红的脸,在爱丽丝的眼中,就像走廊上的那把藤编沙发一样再熟悉不过,不过这并不表示爱丽丝知道她姓甚名谁。她只知道这位女士的狮子狗叫阿尔伯特,知道她教的瑜伽课总是吟歌不断。在这样一个地方,大人们可以报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但是小孩子没有这样的义务。在这里,孩子和成人之问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平衡,而且鲜有机会调整。孩子时形成的辈分关系会永远保持下去。  这位女士看了看爱丽丝的脚,她的脚说明了一切。如果你要搭三点五十五的那班渡船,你肯定得穿鞋。  爱丽丝故意向着货运区慢慢挪去,就好像去那边有事似的。她很少扯谎,一般只对熟悉的人才会这么做,她要把谎话留给那些她至少报得出名字的人。  她看不到船了。她靠坐在长椅上,交着双臂,合着腿,埋着头。  这个小村庄在一个小岛上,有着自身的规矩和传统。“不锁门,不带钱,不穿鞋”就是这里夏日生活的写照。这里没有车辆,而且——至少在旧时——不用锁门。唯一做交易的地方就是“水边”集市,人们在那里换得些糖果和冰激凌蛋筒。那里不流通现金,人们用自己的姓名付账。这里的人只有在上岛、离岛,还有打网球的时候才会穿鞋,去游艇俱乐部用不着,参加派对也用不着。这里的人以拥有坚韧的双脚,能够在裂开的木板上走路为自豪。那些木板并不是不扎脚——它们一直都会。你只是忍住不出声罢了。所有的孩子都懂。每逢夏末,爱丽丝的脚底和两侧都会满是黑色的刺斑。但是它们会渐渐淡去,她从不知道它们去哪儿了。“它们被吸了回去,”一个博学的七岁儿索亚·博伊德曾经这么跟她解释。  每个人的生活都围绕着码头展开,和着当地特有的节奏和秩序。你可以看到人们到达、离开、等候。你可以看到人们先把东西堆在码头,然后用货车拖回家。你会知道他们买了哪种厕纸。爱丽丝一直觉得双层厕纸是一种奢侈品,它比好的背包、鞋子,更能微妙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你知道背着高尔夫球杆包或者什么纸制品的人肯定在“水边”或者萨尔戴尔下船。在科斯迈镇下船的人则肯定随身带着啤酒。  汽车运载的其实是人们的私人空间。没有汽车,你的日常生活会暴露很多:去哪里、与谁同行、在码头等谁、为谁打理了头发,这一切都会为人所见。在这个岛上,生活恰恰就是这样,不过一切安全无忧。  这种没有汽车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一些理想主义者,包括那些浅薄的梦想家。爱丽丝的父亲就常说:“没有汽车,就不会有全球变暖,不会有中东的石油战争,不会有肥胖,很多犯罪也同时可以避免。”  有了渡船,出行变得容易很多。大人们一直渡来渡去,但是对爱丽丝和莉莉来说,有好几个夏天,她们却从没离过岛。来的时候,她们羞羞怯怯,带着苍白的肤色和细嫩的双脚,还特意剪短了头发。走的时候,她们的皮肤晒成了棕色,上面有蚊虫叮咬过的痕迹,还长出了雀斑;她们的头发变得乱乱的,脚底磨出了轮胎似的茧;她们对周遭环境变得驾轻就熟,有时甚至忽视了礼节。  爱丽丝记得每一次迎接,更记得每一个告别。在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离岛的人通常会在送别的渡船起锚时跳入海中,以此向船上的朋友们道别。  这时她听到了身后轮船的马达声。她伸直双臂,两手撑在长椅上。渡轮驶近时,浪花拍打着木桩啪啪作响。她松开腿,光着脚站在了长椅前边的木板上。  爱丽丝宁可做被等候的人,而非等候的人;她宁可做离开的人,而非留下的人。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不知道为什么,她总得等待别人,总是送别时跳入海中的那一个。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非常适合躺在沙滩椅上阅读的小说。  ——《纽约时报》    让人爱不释手……  ——《华盛顿邮报》    一曲动人的青春悲歌。  ——《迈阿密先驱报》    自然,感人,富有洞察力。  ——《娱乐周报》    请掏出手帕,因为你在看一部美丽的夏日小说。  ——《温哥华太阳报》


编辑推荐

  《最后的夏日》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牛仔裤少女》作者又一力作。夏日的热情,青春的懵懂,爱恋的缠绵逝去的伤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最后的夏日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不错读,刚看一半朋友就借去了


快递很快,书还没看,但应该很好。就是书上有几条圆珠笔的划痕,但也不是很深,只要不影响阅读就好了!赞一个!


看封面觉得挺美的 内容还木有看 不知道是喜剧还是悲剧剧情


被介绍说的动心了,看了一点,感觉不错,但最近很忙,只能等有空再看了...


是正版,包装也很不错,性价比高。


这本书是我送给同学的,她非常感谢我


还没看,不过感觉不错,喜欢封面


看过牛仔裤的夏天 没感觉

不过这本书很便宜 在书店翻了翻 内容描写很细腻 我也就买了

内容简单 故事的基调也是明朗的橙色

虽然是秋天了 把书看完也倒无妨


有点像旧书,封面很脏,而且还有笔划过的痕迹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高中的女生应该会喜欢吧


被封面吸引,但内容不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