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乐札记

李欧梵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李欧梵  

页数:

323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的写作生活不算长,至少比学术生活短得多。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赴美留学,在环境影响下用英文写学术论文,不觉已有半个世纪,直到最近十年,才着力用中文写作。所以我一直认为,我所有的中文作品都是习作。  有人把我的中文作品称为“学者散文”,但没有解释,顾名思义,似乎指的是作为一个学者写下来的随意而松散的文章。然而散文其来有自,可以上溯至明末的小品文。在西方称之为“essay”,法文叫作“eSsai”(有尝试之意),这两个传统不尽相同,我的文章都配不上,只能勉强称之为“杂文”,但又缺乏鲁迅式的匕首投枪的作风。我从不用尖酸毒辣的文字去批评世界或人物——这一点“鲁迅风”我完全没有学到,虽然自己确曾研究过鲁迅。也许,对我而言,“生活”这个人文文本太丰富了,它是我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如果把前人的生活和时代加上去.更像一座宝山。

内容概要

听贝多芬可摆脱心神不安?听施特劳斯圆舞曲有助反省、沉思和松弛?听格什温《蓝色狂想曲》能消除郁悒心情?听帕格尼尼《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能增进胃肠蠕动作用?听德彪西钢琴协奏曲能够催眠?听拉威尔《波莱罗》能令人精神振奋不眠不休?昕维瓦尔第《四季协奏曲·春》能消除疲劳?听瓦格纳《汤豪舍》序曲可让人信心百倍?…… 音乐就是日常生活。作者以此为信念潇洒为文,在生活与古典音乐之间畅游,充满了奇思妙想,行文趣致幽默、意态悠然、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是一本献给所有聆听古典音乐自得其乐者的音乐之书。

作者简介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书籍目录

总序交响 小序 我的莫扎特 听莫扎特的心路历程 莫扎特音乐可以养生 《魔笛》狂想曲 陈酒愈醇——听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看赖声川的《费加罗的婚礼》 伯姆的莫扎特 还我莫扎特 后期莫扎特 发现肖斯塔科维奇 莫扎特和肖斯塔科维奇——天堂对话录 纪念节日——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一 我读《见证》——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二 “什会主义现实主义”——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三 形式主义的浑沌?——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四 “反对形式主义的小天堂”——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五 革命也断肠——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六 轻与重——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七 乐观与悲观——发现肖斯塔科维奇之八 向肖斯塔科维奇致敬——布里顿的三首大提琴组曲 今天我也听马勒 今天我也听马勒 马勒的《复活》交响曲 码勒的音乐盛宴 听马勒,谈“港乐” 马勒的《第四交响曲》 生命的奉献——谈马勒的《第五交响曲》 听《大地之歌》 壮观的演出——听马勒《第八交响曲》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音乐札记 小序:聆听的乐趣 作曲家 贝多芬的晚期风格 纪念西贝柳斯 霍夫曼斯塔尔与《玫瑰骑士》 浪漫的余烬——悼念艾尔加 听格里格 葛利约夫的神奇音乐 郭文景的惊艳歌剧 斯克里亚宾的神秘音乐 勃拉姆斯晚年的钢琴小品 美国乐坛新星的《震动吉他协奏曲》 指挥家 指挥家掠影 芝加哥时代的索尔蒂 纪念托斯卡尼尼 纪念卡拉扬——我的一些偏见 激情的魔力——纪念伯恩斯坦 谈君特·旺德 指挥家的魔术大师——漫谈马泽尔 和迪华特一席谈 谁还记得杜拉第 艾森巴赫的马勒 张弦执棒纽约爱乐技惊香港 拉特尔成竹在胸 漫谈蒂尔森·托马斯 演奏家和演奏会 纪念罗斯托波维奇 纪念里希特——一位“谜”样的钢琴大师 天赋的抒情男高音——纪念帕瓦罗蒂 闲谈五位女高音 谁是DIVA 听音乐会札记 《梦幻曲》的童年回忆 “敝帚”并不“自珍”——有复于戴天者 文学、电影、音乐 一流音乐家的互动 听柏林爱乐乐团 旧金山交响乐团 香港文化中心——不能听马友友演奏巴赫 古风今诠 华人音乐家印象 我的天王歌星 海菲兹和列宾 我的唱碟入门经——为初听古典音乐的朋友而写 邀游欧洲的音乐节和音乐景点附录:我的音乐因缘与姻缘(李子玉)

章节摘录

  交响  莫扎特音乐可以养生  古典音乐可以养生?你有有搞错?    不少人早上起来做运动,做晨操,随着急速的音乐旋律,伸手弯腰,蹦蹦跳跳,我觉得对我这种“后中年”或“前老年”的人太激烈了。我和妻子醒来也做晨操,但做的是一种较温和的“五一五平衡操”,把浑身的穴位和关节先疏通了,然后起床。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音响,此时刚睡醒,大多希望有一个宁静的自我时间和空间,不喜欢听到别人唠唠叨叨的讲话,但打开收音机,台台都有人在讲话,实在受不了,只好关上收音机,选几张古典音乐的唱碟来听。  清晨时分头脑不能够承受太多的刺激,所以音乐也选择以较温和或轻松的为主,大部头的交响乐或歌剧还是晚间听为宜。我近来最喜欢听的是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四种弦乐器加一把中提琴),认为这才是养生的“妙药”!  ……


编辑推荐

  我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欣赏莫扎特,为时尚不太晚,因为我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即使乐坛同好或各界名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也可以自得其乐。修身养性的妙诀就是自得其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札记 PDF格式下载



李教授的关于音乐的文章写得很好!


一如既往的爱音乐,看看前辈的音乐评论,百感交集,好!


学习乐器的孩子更需要看些乐理的书。对女儿很有帮助。提高音乐素养。


文学和音乐分不开,看这本书,很有体会


不是很懂音乐 看这本书也算是普及知识吧


儿子学音乐,父母也需要深入了解


乐评,看得比较多,而且喜欢的是马慧元的,这本没抱太大希望的,但还不错,比想像的好。


内容深入浅出,看过后很舒服1


将自己的感受写进文章,真实而可信,这样好。


李欧梵很有才华,这本书是他关于音乐的随笔。


一本有趣的音乐小品书。


作者正的是老了,比起以前的书差远了。看了有些失望


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此书,但发现李先生的乐评很一般。


对作者不是很了解,但是看他写的这些小品文,大都是外行的自言自语,文章深度大概类似街头报纸上的小品文水平。有些观点看着很新颖,很有趣,但是有一些哗众取宠之感。音乐的鉴赏自古就没有统一的规律,作者发表自己之观点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我们普通业余音乐欣赏的人,读这书有些误导作用。作者行文还算流畅,内容有些空洞,文字水平属于中等,算不得名家名作,茶余饭后偶尔读读还是可以的。我个人读了几篇,感觉乏味无趣,行文都是些作者个人的似有似无的感受,没有文学的 美感。个人愚见,不足挂齿。


好像音乐词典


音乐之书


学者散文


此札记还可以


音乐札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