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文艺学

蔡仲翔 袁济喜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蔡仲翔 袁济喜  

页数:

2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文艺学则是叙说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现象发生与演变的一门学术,《中国古代文艺学》为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学的著作,作者在多年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之上,融合西方文论,对于中国古代文艺学从精神价值、本体探源与创作论、作家论等方面加以论述,富有启发性与人文性,是一本融专业与通识为一体的著作。中华民族是富有文艺精神的东方民族,文艺活动是我们民族生命体验与审美精神的激活,众制纷呈,篇章辉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简介

蔡钟翔(1931-2009),江苏吴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美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文学理论史》(与黄保真、成复旺合著)、《美在自然》、《中国古典剧论概要》等,与邓光东共同主编《中国美学范畴丛书》。袁济喜,1956年出生,上海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代表性学术著作为:《六朝美学》、《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等,主撰的《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本体论第一节 道本论第二节 气本论第三节 心本论第二章 价值论第一节 关于文艺价值的论争第二节 功利性价值论第三节 非功利性价值论第三章 发展论第一节 源流论第二节 演变论第三节 规律论第四章 创作论第一节 发生论第二节 营构论第三节 传达论第五章 批评论第一节 条件论第二节 标准论第三节 方法论第六章 作品论第一节 风格论第二节 文体论第七章 作家论第一节 人格论第二节 天赋论第三节 修养论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当然,要写出一本好的中国古代文艺学,除了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力与长期的学术积累之处,首先面临的是观念与方法的选择。这本书的写作始于2002年,当时,中国古代文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除了出版了许多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专著与教材之外,还问世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与专题研究方面的书,我们自己也组织编写了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也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方面的专著与《中国文学理论史》这样的多卷本著作,初步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经验。我们最深的体会便是,从事中国古代文艺学的研究,一定要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资料与西方的文艺学精髓有机的结合起来。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不易。我们的做法是,首先从整理中国古代文艺学的原始资料出发,做好专题与范畴的研究,同时,从通史的宏观角度去观察与分析,借鉴西方文艺学与美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去梳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学。我们认为,西方的文艺学概念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这门学科比较相似。西方文艺学一般分成“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个部分,但我们认为,西方文艺学所说的狭义的文学批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是广义的文学批评,按中国传统的诗文评范畴,应当是涵括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诸方面的学问。后来出版的一些同类著作就用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名称。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更能彰显中国古代文艺学通过文学评论来阐释原理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艺学关注人文性、现实性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国古代文艺学,基本上不采用西方文艺学好作理论思辨的方式,而是贴近具体的文学批评,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古代文艺学,接近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同时也包括一部分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文艺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文艺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