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狐狸洞话语

李欧梵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李欧梵  

页数:

205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刺猬型的思想家只有一个大系统,狐狸型的思想家不相信只有一个系统,也没有系统、”这是以赛亚·伯林教授的一句名言,我屡屡借用来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不料却用到自己身上来了。于是,一发就不可收拾……
  我的话语,其实就是我用说话的方式写出来的杂文、既以狐狸自况,所以也尽量避免作“刺猬”式的长篇大论,而以闲谈的方式写出来。

作者简介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湖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记:兼解题
书话·诗话·呓语
小序
文学理论的武功
史班司的叙述历史
开会族
赫拉巴尔的小说
哈维尔《给奥尔嘉的信》
唱片杂志
《喜福会》的双语想像
《喜福会》的两种趣味
以魔鬼的眼光审视现实
魔幻大师布尔加科夫
魔鬼与小说家
想化平凡为神奇的罗斯
自由主义的想像:文学的对话
卡佛的世界
不能完成的小说的构思
五种待看的书
通俗小说漫谈
福楼拜的鹦鹉
书呆子的呓语:一周札记(附书单)
《布拉格明信片》小序
女权主义VS弱者男性
俄国文学何去何从
未完成的废稿
有情的顽石
安格尔的死亡诗
安格尔的家园
意象的激流
杨炼与李立杨
影子的仰慕
重访“荒原”
评论·呓语
鲁迅是谁,你们知道吗?
一个时代的结束
哈维尔的启示·其一
哈维尔的启示·其二
重见哈维尔:杂感之一
看牙:一段庸俗的臆想
世纪末的华丽
美国右派围剿“多元文化主义”
知识分子!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可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现代性”初探
一个沙猪情夫的自白:不算影评
音乐的遐思
“云门”复出
不与塞尚玩牌:一次新潮画展
“堕落”或“颓废”
现代娜拉:她的个人价值何在?
美国的肢体文化
谈成龙
媚俗·其一
媚俗·其二:过日子
游记·呓语
游船上的臆想
重游布拉格札记

章节摘录

  第三,我每天花在看杂志的时间,往往较看书的时间更多。我不常看报(《纽约时报》只看星期日的特大号),看时也只浏览而已,然而某些杂志我却从头看到尾,虽不精读,倒是三番两次地反复重读,特别是古典音乐及音响杂志,我曾订购六、七种之多,足可称为“发烧大碟会”的会友。多看杂志的弊病是琐碎,思想无条理,细节掌握虽不错,但往往没有深度。  第四,由于杂览群籍的习惯,我看书受居住环境的影响很大,即在美国时看英文书较多,在港台或大陆时则专看中文书。有一次(去年暑假)在台湾,中文书看腻了,拿了一本英译的印尼小说来看,由于字迹较小,或自己的眼睛无法一时调整,竟然看出“飞蚊症”来,好像眼中有几条小龙上下飞舞,故意和我捣乱,只好去看医生,医生说读书人常有此病,不足为奇,眼睛多休息就好了。我只好闭着眼睛听音乐,同时又禁不住幻想那本印尼小说的情节来胡思乱想之余,书中的对话竟然变成了中文!  反过来说,近年来大陆文学评论往往滥用欧化名词,有时候必须把它在心中译成英文——或法文——才能看得懂,“话语”(discourse;discours)即是一例,而文中引用的外国理论大师更多,我猜来猜去,半读半译,似乎又觉得自己在念英文的文章!(原作者却并不一定精通外文。)  所以,在这四大前提作业之下,我看书时脑海里确实乱成一团,一无是处。更糟的是:有时候一篇中文文章没看完就翻看另一本英文书,念了一章半节后又突然拿起一本音响杂志看,读来津津有味之余又感到不务正业的惭愧,于是又拿出一本正经的本行书试图精读……。我的读书光阴,就这么消磨殆尽!然而我也自得其乐,因为我从来不愿意做大学问或大师,如果(照某位西哲所说)想成大系统的人是刺猬,而只作旁敲侧击、灵活运用的人是狐狸的话,我可以坦陈自己是道道地地的狐狸!因此,这一系列的书话,也只能算作“狐狸洞”中的臆语。言下之意,当然也免不了沾点聊斋狐仙之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狐狸洞话语 PDF格式下载



李欧梵的书,建议全部收藏。太有才了。


因为是李欧梵的书,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了,不解释。


很喜欢李欧梵的作品文笔好,有一定深度


名气大,不怎么样。文章太拖沓。


是一套系列中的一本。还行。


闲闲道来,深入浅出。每篇小文不过盏茶功夫,而启示堂奥无穷。又引发我的集书癖了,其中苦乐,不足为人道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