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什么是什么

[美] 戴夫·艾格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美] 戴夫·艾格斯  

页数:

474  

译者:

陈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二〇〇三年,美国作家戴夫·艾格斯认识了来自苏丹的青年瓦伦蒂诺·阿沙克·邓,两人决定合作,把瓦伦蒂诺的经历和南苏丹的苦难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告诉世人。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瓦伦蒂诺不停地沉思:人类本性、爱情和死亡,还有什么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文学大师萨尔曼·拉什迪、《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共同推荐。

作者简介

戴夫·艾格斯,生于1970年,美国新生代重要作家、出版人。
艾格斯经历丰富。他还在念大学时,由于父母相继患病去世,他中止学业,照顾八岁的弟弟。2000年,艾格斯出版回忆录《怪才的荒诞与忧伤》(AHeart-breaking Work of Staggering Genius),一炮走红,不仅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还被《时代周刊》等媒体评为年度好书,入围普利策奖。艾格斯的代表作还包括反映苏丹内战中青少年历险生活的传记性小说What is the What(2006)和最新纪实作品Zeitoun(2009)。
戴夫·艾格斯热心于公益事业。2002年,在旧金山创办青少年指导中心“826 Valencia”,指导青少年学习写作技巧,培养阅读习惯,至今已在美国七大城市成立分部。他还相继创办文学杂志《蒂莫西·麦克斯维尼季刊》和麦克斯维尼出版社。
目前,戴夫·艾格斯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旧金山湾区。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 埃塞俄比亚之路第二部 皮尼亚多第三部 卡库马

章节摘录

  说来奇怪,此刻我希望的竟然是回到卡库马。卡库马从不下雨,每年有九个月刮大风,八万名从苏丹和其他国家来的战争难民每天靠一顿饭过活。但此时,女人在我的卧室,男人用枪指着我。我只希望我身在卡库马,即使在那儿我住的是塑料布和沙袋搭的棚屋,只有一条裤子。我不能肯定卡库马的难民营里就没有这种犯罪,但我想回去。甚至去皮尼亚多也成,那是我在卡库马难民营之前住过的埃塞俄比亚营地。那里什么也没有,每天只吃一两顿饭,但在那儿我有自己小小的乐趣。我那时是个小男孩,很容易忘记自己是难民,离家千里,营养不良。无论如何,若说这是惩罚我想离开非洲的自大,惩罚我想在大学里避难、融入美国社会的美梦,我现在是经历磨炼了。我认错,我会回以低首鞠躬。我为何要对那个女人微笑?因为这笑已是条件反射,已成为习惯,我一定要改掉这种只能招致报应的习惯。来美国后,我多少次卑躬屈膝,以致开始幻想有人在拼命地向我传递一条信息,那就是“离开此地”!  我刚开始后悔和退却,心中又升起抵触。这种新的姿态让我挺直腰杆,开口对这个?穿浅灰蓝色外套的人说:“你们两个,请离开这里。”  浅灰勃然大怒。我搅了局,我的话给他们进行中的抢劫制造了一点障碍。  “你在叫我做事?操你妈的!”  我瞪着他的小眼睛。  “你说,非洲人!你在叫我做事?操你妈的!”  女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在卧室里喊:“你应付不了他吗?”她同伙被我惹火了;她被她同伙惹火了。  浅灰把头歪向我,眉毛一扬?向我走近一步,作势指了指皮带上的枪,似乎准备使用。但忽然间他肩部一松,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子,放慢呼吸,控制情绪。再抬起头时,他恢复了原状。  “你是非洲人,对吧?”  我点了点头。  “很好,那我们是兄弟。”  我可不愿赞同。  “既然是兄弟,那我要给你上一课。你不知道不应该给陌生人开门吗?”  这个问题让我嘴角抽搐。单单是抢劫的话,说不定还?以接受。我见过抢劫,也被抢过,虽然严重程度不及这次。来美国之前,我最值钱的财产是睡觉用的床垫,被抢的东西都微不足道:一次性相机、凉鞋、一令打印纸。那些东西当时对我也是有价值的,但现在我拥有电视机、录像机、微波炉、闹钟,以及不少生活用品,全是亚特兰大的桃树联合卫理公会教堂提供的。有些是二手的,多数全新,都是别人匿名捐赠的。每天看到它们,用到它们,我都身体发颤——这是我表达感激的身体语言,奇怪但真诚。但我预感,几分钟之内所有这些礼物都会被夺走。我站在浅灰面前,在记忆中搜寻上一次因粗心大意而被?夺,感受这种罪恶是在何时。  浅灰一手握住枪柄,另一手按上我的胸膛:“为什么不给我坐下瞧着?”  我退后两步,坐在沙发上。沙发也是教会送的礼物。我和阿科尔·阿科尔搬进来那天,有个穿着扎染衬衫的苹果脸白种女人送来的,她还道歉说没在我们到之前送到。教会的人经常道歉。  我抬头盯着浅灰,他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曾射杀我两个同伴还差点杀了我的埃塞俄比亚女兵。她眼中也有一样的狂暴光芒,起初还装模作样让我们以为她是救星。那时我们正在逃离埃塞俄比亚,背后有数百埃塞俄比亚士兵追赶我们。他们朝我们射击,鲜血染红了吉罗河河水。那个女兵从高高的草丛中现身,“过来,孩子们!我是你们的母亲!过来!”灰草丛中她只探出头,伸出双手。我犹豫了。我在血河岸边碰到的一起逃跑的两个男孩朝她走了过去。等他们走到足够近,她举起一支自动步枪射穿了他们的胸腹。他们倒在我面前,我转身就跑。“回来!”她继续喊,“回到母亲身边来!”  我在草丛里跑了一天,最后找到了阿科尔·阿科尔。后来我们一起发现了安静宝宝,救?她。那段时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了医生。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十岁,也许十一岁,要确定这点已不可能。我面前这人,浅灰,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事。他不会感兴趣。想到那天我们被埃塞俄比亚人驱赶回苏丹,成千上万的人死在河里,我有了反抗公寓里这个男人的勇气。我又站了起来。  那人看着我,好像一个父亲被孩子逼得不得不去做感到懊悔的事。他离我很近,我能闻到他身上有类似漂白剂的化学品味道。  “你要——你要——?”他闭紧了嘴,停了一下,从腰间掏?枪,反手挥出。我眼前一黑,上下牙撞到一起,天旋地转。  我一生中被很多种方式袭击过,但还从来没被枪托打过。我看到别人受难比我自己受难更多,这是幸运,但即使如此,我挨过饿,被棍棒、扫帚、石头还有长矛打过,搭乘过堆满尸体的卡车,看过无数年幼的孩子死在沙漠里,有些仿佛坐着睡着了,有些死前疯了好几天。我见过三个男孩被狮子拖走,被吃得七零八落。我看到他们被那野兽叼在嘴里,拖去草丛中吞食,这近在咫尺,我都能听到肌肉被撕碎时发出的吧嗒吧嗒的声音。我还近距离目睹好友死在一辆翻了的卡车上,眼睛朝我睁得大大的,生命正从看不见的洞中流失。但现在趴在沙发上,手上鲜血淋漓,我发现自己在怀念非洲的一切。我怀念苏丹,怀念西北肯尼亚寂寥的灰色沙漠,怀念埃塞俄比亚黄色的不毛之地。  我只能看到攻击者的背部和手。他又把枪放什么地方去了,双手抓起我的衬衫和脖子,把我从沙发扔到地毯上。我仰面倒下,后脑撞上桌子边缘,两个玻璃杯和一个闹钟收音机掉了下来。我倒在地上,脸上血如泉涌,但稍感安慰,觉得他大概会就此打住。我已经太厌倦了,仿佛只要闭上眼睛,面前的一切都会结束。  “闭E你的臭嘴!”他说。  这句话听起来色厉内荏,这给了我一点安慰。我发现他不是狂人,并不想杀我,也许只是受那个在我卧室里翻箱倒柜的女人指使。她似乎是带头的,但只关心我房间里的东西,摆平我是她同伙的事,这可不难。他似乎也不想给我更多的伤害,于是我放松了,,闭上眼休息。  我厌倦了这个国家。虽然我感激,是的,我曾经珍惜在这里度过的三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现在已心灰意冷。我来到这里,我们四千个人带着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来到这里,渴望着和平、大学教育,还有安全的?境。我们期盼这片土地没有战争,远离悲惨。我们兴奋过度,迫不及待,想立刻拥有一切,住所、家庭、大学,能寄钱回家,高等学位,最后,还想有点影响力。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生活的改变仍然来得太慢,仍然一团乱麻——五年了,我仍然没攒够学分去申请四年制大学。我们在卡库马等了十年,不想在这里也等十年,盼望能尽快抵达下一站。然而多数人都没等到。过渡期间,我们有了不少打发时间的方式。我做了很多杂工,目前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做前台接待,上最早的轮班,办理会员登记手续,向潜在会员介绍俱乐部的好处。这工作并不光彩,?很稳定,很多人不懂这种稳定的重要。无数人倒了下去,无数人自认失败。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做出的承诺无法兑现,这让我们很多人都堕落了。还有,我曾认为可以帮助我远离失望、超越尘俗的苏丹女人的榜样,塔比莎·杜安妮·阿科,去了。  他们进了餐厅,又进了阿科尔·阿科尔房问。我躺在地上,盘算他们能从我这里抢走什么。想到我的电脑放在汽车里将逃过一劫,我有些高兴。可是阿科尔·阿科尔的新笔记本电脑就没法幸免了。这是我的错。阿科尔·阿科尔是亚特兰大年轻难民领袖人物之一,电脑丢了,恐怕很多他需要的资料也就没了,包括所有的会议记录、财务记录、成千上万封电子邮件。我不能让这么多东西被偷走!阿科尔·阿科尔从埃塞俄比亚就和我在一起,我带给他的只有不幸。P4-7

媒体关注与评论

  萨尔曼·拉什迪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感情,甚至在恐怖之中,也蕴含着美丽。 《追风筝的人》作者  卡勒德·胡塞尼  我不记得上一次被一本小说感动是什么时候。《什么是什么》就是这样一本罕见的书,它完全当得起“磅礴的史诗”这一常常被用滥而其实难副的称号。艾格斯怀着幽默、仁慈之心和对主人公瓦伦蒂诺·阿沙克·邓的无限同情,向我们描述了历经磨难的苏丹南部人民的困境、幻灭和希望。在这个男孩的故事中,他以惊人的耐力经历一次?一次暴行、险境,同时拒绝抛弃体面、和善的品质,不放弃对家乡和自身获得认同的希望。读了这本书,你不可能不感到谦卑,受到启发,发生转变。我相信我永远不会忘记瓦伦蒂诺·阿沙克·邓。  美国笔会前主席  弗朗西丝·普罗斯(《纽约时报书评》)  引人注目的是,虽然《什么是什么》主题很悲痛,这本书并不只是让人震惊和沮丧压抑,瓦伦蒂诺的个性和艾格斯的写作才华很大程度上将可怕悲剧的实际遭遇变成让人愉悦的阅读体验。就像我们喜欢和钦佩的很多书一样,我们读者欲罢不能,不停往下看,想知道结局究竟如何。  列夫·格罗斯曼(《时代周刊》)  这是一本感人、惊心动魄、美得不可思议的书。  尼克·霍恩比  戴夫·艾格斯是眼下最好的作家之一。


编辑推荐

  二〇〇三年,美国作家戴夫·艾格斯认识了来自苏丹的青年瓦伦蒂诺·阿沙克·邓。两人决定合作,把瓦伦蒂诺的经历和南苏丹的苦难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告诉世人。  瓦伦蒂诺七岁那年,苏丹内战爆发,战火烧到苏丹南方他的家乡。从此,这个孩子和无数同样失去家园和亲人的“迷途少年”一起,走上了流浪之路。一路上,他们遭遇雷区、轰炸、大屠杀、疾病、野兽捕食等无穷无尽的残酷经历,在孤独、恐惧、饥饿中也见证了同伴的存亡、人类的善良本能。  瓦伦蒂诺徒步数千英里,穿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沙漠,在难民营中度过十三年,最终来到美国。但是,美国是否就是自由的天堂?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瓦伦蒂诺不停地沉思:人类本性、爱情和死亡,还有什么是“什么”。  戴夫·艾格斯以丰富的想象力、宽阔的视野和令人动情的宏大力量将瓦伦蒂诺与他旅途中遇到的人改换成小说中的角色。他勾勒出众多读者陌生的东非悲歌,紧张,流畅,幽默,睿智,令人难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什么是什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