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檀香留痕

[西班牙]阿莎·米若,[西班牙]安娜·索雷尔-彭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西班牙]阿莎·米若,[西班牙]安娜·索雷尔-彭特  

页数:

269  

字数:

210000  

译者:

马科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檀香留痕》的故事发生在一九七四年。印度女孩穆娜在孟买做童工,心中念念不忘自小离散的妹妹希塔。被孤儿院收留的希塔一直梦想着有一对新父母,为此孤身飞赴巴塞罗那。与此同时,埃塞俄比亚男孩索罗门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之中,失去了他的家人。
三十年后,三个孤儿的命运在地球另一端的巴塞罗那交汇,已成为宝莱坞明星的穆娜与被西班牙人收养的妹妹希塔重逢,而在古巴成为建筑师的索罗门也进入了她们的生命中……
《檀香留痕》根据阿莎·米若和安娜·索雷尔-彭特两位作者的真实经历改写而成,重现了一段爱与亲情的奇迹。

作者简介

阿莎·米若(1967-
),生于印度沙哈,1974年被西班牙人收养,成年后于巴塞罗那市政府任职,曾出版数部以印度为背景的小说与故事集。2003年,阿莎在离开印度二十年后重返故乡,在当地录制电视节目时意外地与她的两个印度姐妹重逢,根据这一段经历创作了《檀香留痕》。
安娜·索雷尔-彭特(1968-
),西班牙巴塞罗那人,彭特文学与电影经纪公司创始人,她与她的公司一直致力西班牙与其他国家问的文化交流事业,为推广加泰罗尼亚语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出版《非洲故事与传说》。

书籍目录

第一部
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四年
阔尔培瓦迪,印度马哈拉什特拉邦,一九七四年
孟买,一九七四年
巴塞罗那,一九七四年
孟买,一九七五年
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八年
第二部
洛杉矶,二○○四年
巴塞罗那,二○○四年
亚的斯亚贝巴,二○○五年
巴塞罗那,二○○五年
第三部

章节摘录

  索罗门已经不和辛塔也胡一起走路去上学了。他独自从恩陀陀跑下山,再独自跑过城里的街道一直跑到位于希罗·梅达街区的学校。“就是因为你的错,害我没能看到皇帝的狮子!我不要再做你的朋友!”辛塔也胡气鼓鼓地对他说。“这可不是我的错!更何况,你爸爸是军人,你叔叔也是。我才不愿当你的朋友呢!”辛塔也胡习惯参与到各种争斗中去,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街上。有一刻索罗门觉得他会扑到自己身上揍他一顿,他会抓他,踢他,拉扯他的衬衫,就像他好多次见到的他对别的孩子所做的那样。但是辛塔也胡只是看着他,什么也没对他说。他朝他背过身,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当索罗门从学校回来的时候,常常会见到他的父亲依旧还在他离开时跟他说再见的地方。他坐在家门前,目光怅然若失。“他们杀死了他。我敢断定他们杀死了他,”父亲重复道,“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非要杀死一个受所有人敬仰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那几天里,大家所谈论的话题除了海尔·塞拉西和另外五十个官员的死就没别的了,索罗门没法想像一个没有了国王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在埃塞俄比亚,没有了皇帝,人们是无法生活的。在他的街区,从表面上看来生活似乎还是老样子。女人们早早出门去汲水拾柴,就跟每个清晨一样。当一天开始的时候,恩陀陀山上的大路与小径上满是各种年龄的女人的身影,她们搬运着水罐和柴火,要么缚在背上,要么牢牢地绑在头上。之后,她们会坐在家门前磨鹰嘴豆和小扁豆,她们把一块石头放在另一块更大的状似米臼的石头上,以缓慢而有力的动作敲打和研磨干豆子。另一些女人则用比她们个子还高的木棍在木臼里面舂打麦粒。但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人都心怀恐惧。索罗门听到他的女邻居们谈论几个年轻人的失踪,这些人都是大学生。一个侄子,一个表兄……军人们乘着全副武装的敞篷吉普车全天候巡逻,驾驶员旁的座位上架着一挺冲锋枪。他们的车总是开得很快。晚上,他们会把车停在某家门口,从车上冲下几个男人,他们用脚踹开房门,把那些可疑分子或者拥护旧政权的人从床上拽起,这些人就这么光着脚也没有任何文件地被粗暴地带走了,甚至他们的家人眼看着他们坐上吉普车全速驶离,却不敢提出任何异议。狗在吠叫,除此之外,听不到任何声音。  掌权者要求所有人都去登记。在各个地方,因为任何原因,所有人都有成为敌人的嫌疑。登记一直在持续进行,威胁感也不曾停止。索罗门并不明白什么叫做酷刑。那些女人们说到这个词时都压低了嗓门儿,于是他便没听到余下的故事。  “他们把他在家里藏了三个星期,然后他们就去找他了,肯定是以前的旧同伴出卖了他,不然的话,就说不通他们怎么会找到他的了……”“他们本该把他送出城去的,送到哪个亲戚家里,或者到更远的地方,送到巴哈尔·达尔,或者是贡达尔。”一切都含糊不清。所有的人都在讲着令人恐惧的故事,讲着年轻人躲藏起来以免被逮捕,遭受酷刑和杀害的故事,还讲着因为必须藏匿一个儿子的不安,因为失去一个或不止一个孩子的痛苦而家不成家的故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檀香留痕 PDF格式下载



记得十年前去江西出差,世纪之交的南昌还很破败,没有今天轰轰烈烈的房地产项目,各地都是萧条的痕迹。我住在郊区的一家靠近湖边的酒店,完全不记得湖的名字,只记得环境很美,世外仙境的感觉。住了几天,就发现出出进进很多外国人,拖家带口的,几乎每家都带着小孩儿,甚至有的小到坐着婴儿车。还有大一点儿的,乍一看是中国孩子,说起话来满嘴的洋文,细一看,举手投足间没有半点儿中国人的气质。有一次,还发现婴儿车里坐的小孩儿有点兔唇,跟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是一种病。我没有问别人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琢磨出来这些中国孩子是被老外领养的,因为有一天我发现一位中国女人和一对外国夫妻在酒店大堂里签合同,中国女人好像是服务于国内福利院的。同样的事情,我在昆明出差时,还碰到过一次。但是,这些事情好像从来没有被中国人温暖地记录过,也许孩子们的身世只躲在冷冰冰的领养档案里。
  
  令我回忆起往事的引擎,是一本西班牙小说《檀香留痕》。尽管被文学修饰过的故事总让人向往美好,在真实的故事来源仍然令人心动难忘。檀香是一种味道香甜的木材,通常被做成熏香燃烧祀佛,在佛教圣行的国家被推崇备至。小说描述的是一对印度姐妹穆娜和希塔离散再相认,和一名埃塞俄比亚少年索罗门远离故乡再回归的故事。时间跨度超过三十年,从一九七四年到二零零五年,地点更是跨越半个地球,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再到加勒比海北岸的古巴,最终交汇于欧洲西南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无论时间、空间和距离如何变幻,冥冥中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檀香芬芳在牵引着他们,为他们编织一幅分离再相聚,离乡又归乡的地图。
  
  穆娜和希塔分离之即,穆娜不得不去富人家帮佣,希塔被送进修女会,她幼小到头脑里甚至没有一次拥抱的记忆存在。她幸运地被一对西班牙夫妻领养,从此远离醇和檀香的古老气息,踏上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土地。孤儿索罗门离家时,埃塞俄比亚内战连绵,统治者意识形态的好恶,让一批批跟索罗门一样的少年踏上了远赴古巴的轮船。数年后,已经成为建筑师的他,挥之不去的仍然是关于檀香木气息的记忆。最终,宝莱坞明星穆娜、医生希塔和建筑师索罗门的命运交汇在地球上的一点,巴塞罗那。结局属于大团圆,他们的幸运在于,命运之神将他们从第三世界的角落拾起,降落到发达世界五光十色的都市,远离战乱、饥饿和疾病,有幸享受人类文明之光。
  
  人生的记忆像一张张轻薄的碎片寄存在我们的生命里,一不小心就会丢掉一块,我们还浑然不觉。童年的记忆、亲情的呼唤、种族的印记,这些沉淀于生命中的物质却终究难以忘记。我不禁想起了酒店大堂里那些中国孩子们稚嫩的面容,故乡是否仍然存放在他们童年记忆的木匣里?如果它不是檀香的气息,可否是景德镇青花的玲珑?正如书中结尾,希塔随索罗门回到亚的斯亚贝巴,去帮助那里需要他们的人,寻根是人类心中永不放弃的想念。
  
  本书的作者阿莎.米诺的身世类似于小希塔,小说中有她与印度姐妹重逢的影子。我惊异于阿莎文笔的流畅、感情的真挚,对于印度、埃塞俄比亚、古巴风土人情之熟悉。《檀香留痕》不仅是一个亲情燃烧的温馨故事,也是一张追忆檀香的游走地图。


很好的商品,一定会推荐朋友买!


喜欢,非常好看。


有些部分好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