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無窮花開: 我的首爾歲月

石曉楓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社: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

石曉楓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前言

  推薦序  雪落韓半島  海島與半島的對話,對石曉楓是那樣苦惱而親暱。她感到苦惱,是因為對於韓國文化如此遙遠而疏離。但又覺得北國是如此親暱,只因停留一年的生活,已經為她釀造無可割捨的情感。離開海島,降臨半島,她反而得到一個可以回顧學術生涯的空間。身處異國的高麗社會,她在內心產生無窮辯證的自我對話。文中傳達出來的信息,也許不再屬於她個人的感覺,而是道盡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台灣多少學者造訪過韓半島,卻只有她攜回一冊最貼近阿爾泰語系的朝鮮生涯。  北望韓國,是台灣文學研究者責無旁貸的義務。縱然台韓在戰後有過四十年的邦交友誼,竟從未在學術上構築歷史經驗的交流。從殖民史到戰後史,台灣與韓國的歷史進程,何等重疊,又何等相似。戰前同樣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戰後也同樣扮演美軍基地的角色。東方帝國與西方帝國在這兩個國家造成的傷害,竟都成為日後各自追求民主政治的動力。在如此深厚的歷史基礎上,反而使台韓成為相互異化的絕緣者。如果仔細省視兩國的文學與文化,在帝國交會處擦出的藝術火花,其實是彼此燦爛輝映。在現實生活中去深刻理解對方,可能是跨越政治障礙的最佳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曉楓的這冊散文隨筆,就格外帶著深層意義。  她所看到的韓國,不再是美軍進駐的冷戰時期,而是已經高度資本主義化,並且也被編入全球化的國家。韓國知識分子長期懷抱的焦慮,莫過於如何脫離帝國的歷史陰影,以及如何抗拒亞洲領導者的日本,同時又要擺脫正在崛起的中國經濟衝擊。具體而言,「脫帝國」一直是當前知識分子的終極關懷。曉楓在韓國校園所見證的年輕學生,並不是過去那種揹負歷史包袱的沉重身姿,反而是充滿歡樂的開朗青年。上一代脫帝國的心情,與下一代去歷史的天真,形成強烈對比。  韓國的年輕一代,對於歷史感到陌生;過去的記憶在他們生活中,可能也不是重心。他們就像台灣的大學生一樣,會注意品牌,享受消費生活,不希望在功課上受到壓力。在心理上,每位年輕人都有強悍的、不服輸的意志,對於成績也會斤斤計較,這是因為他們會考慮到未來職場的要求。在這本散文集,可以看見熱情洋溢的生命活力,勇於試探、勇於冒險,卻不必然知道自己的方向。曉楓看到的韓國學生其實在台灣校園也可獲得見證。她的筆彷彿是台灣社會延伸出去的一個觸鬚,為我們在北國探索各種不同的感覺、氣味、溫度、顏色,然後把她在異國的高度好奇帶回台灣。因此,閱讀她的文字時,讀者似乎可以跟北方一個遙遠的國家進行對話。在那裡,可以看到與台灣文化的巨大差異性,但是,也會訝異發現,全球化浪潮下,竟然也有非常相近的生活態度。  書中有兩篇散文值得注意,便是她去美術館參觀展覽的經驗:〈癲狂而熱烈的生命力—關於梵谷畫展〉、〈說韓國現代美術館的展覽—關於女性,以及本土的藝術雜感〉。她以台灣之眼細膩觀察韓國的藝術生活,尤其是以女性身體的感覺去承受藝術的奧秘。在現代美術館,她看到安娜特·梅莎潔的裝置藝術,似乎特別敏感。因為展覽的作品,常常是藝術家以自己的身體作為道具,而拍攝出不同角度的照片,讓觀者看見局部的、被支解的人體器官。藝術家有一個作品是以嘴、耳、手、眼、肚臍為焦點,從而以各個局部圖繪繁複精細的紋采,形成一系列的組合。藝術家將之命名為「我的戰利品」。遠觀時是一幅圖案,靜觀時才發現那是女性私密的部位。曉楓認為這些作品自由而大膽,而造成相生相剋的詭秘魅力。她在文中特別引述藝術家所提出的一個信念:「我認為人類越超越個人化,就越能符合多樣性。」從這句話可以延伸,身在韓國的台灣教授已經覺悟,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可能撐起豐富的世界。每個國家若能夠採取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的異質文化,便能培養更深遠寬容的態度與氣度。這種觀點在薩依德的後殖民理論裡,也可以得到印證。  薩依德已不止一次提到「對位式的閱讀」(contrapuntal reading),無論是殖民者或是被殖民者,都不應該自我囚禁在歷史情境裡。帝國文化與殖民文化都在構成人類深層的智慧。國家與國家之間不能相互理解,種族與種族之間不能相互尊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彼此不能理解對方的文化資產。誤解與錯覺的發生,總是根源於文化的相互隔閡。若是能夠打開門戶去理解不同文化的優點,使文化之間能夠產生對話,就可以使人類呈現生動的多元價值。韓國與台灣,都在歷史上受到殖民的傷害;這種傷害記憶,卻都留在各自社會的底層。因為沒有正面去治療,而使被殖民者常常懷有自卑與自傲的矛盾情結。旅行到寒冷的北方,曉楓親眼看見高麗民族性的堅強與脆弱。她的文字相當細節地深入韓國生活深處,就像一個攝影鏡頭在地鐵、街道、市場、學校不斷移動,往往訝異地射入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真實。她放下教授的身段,與當地學生、尋常百姓融成一片。以沉重的心情感受對方的悲哀,也以輕快的節奏表現韓國民眾的喜悅。陌生的朝鮮半島,在她文字裡變得如此貼近、如此熟悉。  近五年來,台灣文學研究已經開啟一個新的窗口,容許窺見歷史上東亞文化的升降起伏。戰爭時期的東亞觀念,無非是由日本帝國的權力所塑造出來的。帝國之眼的東亞,總是把殖民地朝鮮與台灣置放在最邊緣的位置。戰後六十餘年來,殖民地已經開始建立頗具自信、自主的文化生產力。從而對於東亞的解釋,便不再是由過去的帝國立場來支配,現在已經可以重新翻轉東亞的定義。東亞格局的內容,開始注入韓國觀點與台灣觀點。具體而言,受害的被殖民者如今已經能夠發出聲音。一方面檢討帝國體制的傷害,一方面也重新肯定被殖民者的在地文化。多元價值能夠釋放出來時,帝國魅影就不可能繼續震懾歷史上的受害心靈。以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來迎接石曉楓教授的這本散文。她的文字蜿蜒著陌生土地的漂泊心情。然而,她的筆並不脆弱,常常在疏離的城市陰影下,發現堅強的自我意志。閱讀她的文字時,幾乎可以望見冬天裡一個孤單的身影,讓滿天雪花落在她的衣裳。雪落韓半島,映襯著一顆溫暖的心正在望鄉,也準備把瑰麗詭譎的信息傳送回到海島台灣。  陳芳明

内容概要

  首爾一年,度送了歷歷四季,也同時體會人事歷歷,如今,它們全都被記錄在這本微薄的小書裡。  隨著日子消逝,關於異鄉的記憶或將逐漸淡去,然而那些溫暖的人情,即使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仍會讓我在子夜思量時感激莫名。  作者在居停首爾一年的大學教書生涯裡,觀察韓人生活習慣與性格、漢語教育現況、女性受教歷程與謀職現場,以繁為美的飲食及流行時尚。其中尤以飲酒文化,最是令人眼界大開,每逢餐飲必頻頻續攤,幾乎無「五」不成禮,聚會中更衍生出「黑騎士」、「黑玫瑰」等憐香惜玉和拔刀相助的擋酒英雄。韓人飲酒時寧願傳簡訊提醒對方為自己斟酒,也千萬不可自斟,否則便會被視為自大無禮之輩。  嚴守飲酒禮儀的韓國人,在外國人眼中依然重視輩份倫理,學生對老師更是尊敬有加;台上老師未喊下課,台下無人敢輕舉妄動。但是,在韓國寧可比手劃腳也別用英語問路,以免路人避之唯恐不及,或心慌之餘胡亂指點,讓你離目的地愈來愈遠。  「無窮花,學名木槿,是韓國的國花。從初夏至暮秋,開之無窮無盡,強健的生命力仿若韓人不受摧折的民族性。」韓人的民族性格、女性地位、飲酒禮儀、穿著流行、地鐵現象、節慶風俗等等,紛紛在作者深沉的凝視裡,以流暢的筆觸娓娓道來。

作者简介

  石曉楓,福建省金門縣人,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副教授,教授現代散文及習作、青少年文學、現代文學史、現代小說選、大陸當代小說專題等課程。著有《臨界之旅》、《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創作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

书籍目录

序 雪落韓半島  陳芳明啟程,朝未知的遠方作別入韓驚魂記盆栽我的韓國友人學院,風情殊相異“C’est La Vie”「逃北者」一瞥教學怪現狀 期末二三感懷說「大同祭」秋天的校園初雪落下冬之晤面思念,漂泊者的宿命沙漠與水尷尬的中場休息時間漂鳥來回外婆遼遠之夜生活,我們好好地過烹調作為一種慰藉在明洞燙髮秋光中的沉吟掛病號看病瑣記仙遊島記事異鄉,他者的凝視「多餘」的美學韓國的地鐵文化關於過節種種 韓國的「家庭月」韓服初體驗遊蕩,在藝文光影間當「亂打」開始癲狂而熱烈的生命力──關於梵谷畫展夏日的視覺饗宴──關於「二十世紀拉丁美洲藝術展」說韓國現代美術館展覽──關於女性的,以及本土的藝術雜感 傳統的大雜燴演出──我看《Miso》天國在何方?──我看「Crossing」(逃北者)此刻,認真來說韓國她們如何在生活?──我看韓國女性的社會地位識得多少字?會說幾句話?──韓國漢語教育現況觀察醉到深處無怨尤──說韓國的飲酒文化異鄉客的凝視──我看韓人生活習慣與性格後記 歲月開落一如木槿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她的筆彷彿是台灣社會延伸出去的一個觸鬚,為我們在北國探索各種不同的感覺、氣味、溫度、顏色,然後把她在異國的高度好奇帶回台灣……她的文字相當細節地深入韓國生活深處,就像一個攝影鏡頭在地鐵、街道、市場、學校不斷移動,往往訝異地射入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真實。  ——陳芳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無窮花開: 我的首爾歲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