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时刻
2011-7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全喜
161
136000
无
本书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已被人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了其中仍然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它的另一个精神基础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现代民国的宪法精神。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第一,它对冲、稀释乃或阻止了南方政权的种族革命激情,避免了类似法国革命的趋势。第二,通过清帝逊位,传统王朝屈辱而又光荣地把王权交给了一个立宪共和政体,整个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结构。第三,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四,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第五,天命流转问题,逊位诏书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基于此,作者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高全喜 1962
年生,江苏徐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政治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1992)、《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2004)、《休谟的政治哲学》(2004)、《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2005)、《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2007)、《现代政制五论》(2008)、《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论现时代的政法及其他》(2009)等。
一 中华民国肇始之宪法创制
二 《清帝逊位诏书》的宪制背景
1.《临时约法》的宪法短板
A.革命建国问题
B.人民制宪问题
2.从《十九信条》到《清帝逊位诏书》
三 《清帝逊位诏书》释义
1.《清帝逊位诏书》之颁布
2.《清帝逊位诏书》之宪法价值
A.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B.“袁世凯条款”与帝制复辟
C.三个优待条件及宪法与文化蕴含
D.《清帝逊位诏书》语境下的“中华人民”
E.古今变局中的“天命流转”
后记
版权页:从当时的情势来看,武昌起义之后尤其是在南北议和之后,清帝国土崩瓦解,清室已经丧失了统治权力,其垮台当无疑义,这一点清室上下和士绅百姓都很清楚。但我为什么在此还要说在这个“立宪时刻”,清室仍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面临着一次政治决断呢?关键不在于其客观上的生死,而在一个“理”字,即国家法统的转换,究竟是采取一种颠覆性的破旧立新,还是和平主动的逊位禅让,这个问题关系着中华民国这个现代共和国的立国之本。我们看到,在这个问题上,清王室所作出的决断是光荣的、勇毅的和意义重大的,尽管一百年来,清朝统治专制蛮横,罪孽深重,劣迹斑斑,但在其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却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光荣”退位,为未来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留下一笔丰厚而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我要说清室以这种方式参与了第一共和国的构建,不啻为一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即以自我和平逊位的方式参与到革命建国和人民制宪的宪法主题之中,以自己形式上的死亡,与这个国家和民族共同赢得新生,。同时也昭示着自己并没有真正死去,没有被历史之手丢弃到历史垃圾堆里。依据时下众多论者的轻薄之见,当时袁世凯居心叵测、精于弄权,隆裕皇太后以及幼帝溥仪,孤儿寡母,无所依靠,在诓骗和威逼下,战战兢兢,为了保全性命,勉强而被迫地同意退位。也许实际情况大致如此,但我要指出的是,所谓历史的实情只是一个方面,甚至是一层表面现象,而它们背后所蕴含着的可能是更为重大的历史真实,就这份《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来说,症结就是如此,至于诏书是由何人代为拟写,清帝和太后处于何种情势下的迫不得已、理智懵懂,等等,其实已经不甚重要了,我们岂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立宪时刻:论》:在南北和议、《清帝逊位诏书》颁布之前,清帝国之疆域大有分崩离析的解体之势。正是在此存亡危机之关头,清王室能够果敢地接受辛亥革命之事实,屈辱而光荣地退位,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连同各族对于清王室的忠诚、臣服,和平转让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诏书宣示的那些原则,蕴含着非常深远而重大的宪法内涵,尤其是其中隐含着的有关革命、中华、人民、立宪、共和等关涉一个现代共和国之生死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对于晚近以来狭隘的革命建国的政治路线与衰颓的君主立宪的政治路线的一种新形式的整合与升华。奉旨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无
从政治宪法学角度对历史的解读,不限于历史事件的叙说本身,而是从史料中读出意义,这种意义有时连当事人都并无深刻察觉,比如溥仪自传的描述。考虑到民国继承了清代的疆域和人民(满蒙回藏汉)等延续性,从而获得“正统”以及从建国、新民维度对构建现代国民国家的意义,《逊位诏书》的历史价值怕是太久受到无视。失败的中国版光荣革命的说法,逊位诏书是可以相称的。
其实,关于清帝逊位诏书的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视,高教授从政治宪法学的专业角度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这是一段几被尘封的历史,只在百年辛亥的光环下方见了几分端倪。
各家史论风云迭起,一条已逝去的历史脉络渐渐清晰起来。
《立宪时刻》,为理解那个时代的变局又增加了新的注脚。
充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分析了各种政治势力在这个非常时刻起到的作用。
本书虽为法学学者所著,但是对于许多其他学科都有启发。
印刷精美,一版一印。广西师范出版的书籍,近十年来质量都很高。个人很喜欢。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名字只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出现过那么一次。还真没读过。原来只有那么三百来字。在书中84页有全文。个人以为,完全应该放在开篇,最好来个彩色影印配合今文印刷排版。
这本书主要就立宪展开,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的
本书通过对《清帝逊位诏书》的解读,让人对这一文件有了了解并对其意义已有所得。
刚好对清朝比较感兴趣,恰好碰到这本以《清帝逊位书》为蓝本的《立宪时刻》,还是归于法律类,HOHO~~~先一睹为快。
观点独特,宪法学从这入门。只是阅读起来有些吃力
还不错哟哟哟
這應該是一篇論文吧?選取了一個被忽略的角度研究民國,很有新意,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觀點,但整體文章水平似乎不高,有很多內容感覺是作者自己想當然。另外,文章的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對現今政治、文化的關注,以古喻今,似乎不合作為嚴肅學術論文的規範。
辛亥大作
很不错,近代史经典著作
高全喜视角独特的书
立宪时刻
很有价值的题目却是很平庸的论述
好,发货很快
很值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