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张洁  

页数:

196  

字数:

14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世界上最疼你的人是谁?母亲这个名词也许很难有人代替。当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张洁把自己和母亲的最后的回忆写成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的照片,和文字一起讲述着母亲的故事、母女的故事,以及母亲、女儿、外孙女的故事。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
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无字》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森林里来的孩子》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只有一个太阳》《知在》,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芝麻盐》等作品集以及《张洁文集》(四卷)。
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1989年获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

章节摘录

  记忆中妈很少生病,或许生了病也不告诉我,而是自己到医院看看了事,她常常是独自面对一切。  比如说一九六六年妈第二次割小肠疝气。  第一次手术是哪一年做的,我记不清楚了,反正是在河南。那时候妈还在郑州第八铁路小学教书,五十岁多一点的样子。难道我没在郑州吗?反正我没能陪她到医院去做那个手术。  那一次手术等于白做,很快就复发了。也难怪,差不多三十年前,一个外省医院,敢割盲肠也就不错了,何况这个手术比割盲肠还复杂一点。  一九六六年妈第二次割小肠疝气的时候,是五十五岁的年龄。按说我们都在北京了,我本应该到医院去照顾她,可是我没有。那时,我正在将功补过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争当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正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时候,自然就把妈扔在了一旁。以我当时的“错误”,竟然还当上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可以想见我卖命到了什么程度。  也许还因为那时的护士比现在负责,医院也不兴陪住。  我带着三岁的唐棣,有数的几次到医院去看望妈。不但没有给妈送过什么可口的饭菜、水果、甜点,反倒在医院里吃她给我们定的病号饭。我们趴在病房的椅子上,呼哧呼哧吃得很香。我一直记得那顿病号饭,鸡蛋、木耳、黄花、肉片,雪白的富强粉打卤面。那时候,这样的饭,我们觉得好吃得不得了。  而一九八七年我又到欧洲去了,一去就是五个月。回国当天,我就发现妈的脸色黄如表纸,隔壁邻居是位大夫,她悄悄告诉我她的怀疑,根据母亲的脸色,她分析可能得了胰腺癌。  马上带妈去看医生。  那时我们的住处和西苑大旅社只有一墙之隔,可是怎么也叫不到出租汽车。不是说刚刚下了晚班,就是刚刚上班工作还没有派定。想不到偌大的北京,就是找不到一辆可以把妈拉到医院去的汽车。我又不会蹬三轮,就是会蹬,又上哪儿去找一辆三轮板车?人一到急眼的时候,就急出了机灵。我拦住一辆出租车,开口就对他说:“我付给你外汇。”这才叫到了车。为了感谢这位终于把母亲拉到医院的司机,我付给了他一张超过几倍车费的外汇券。  北大医院著名的B超专家陈敏华大夫亲自给妈做了B超,排除了胰腺癌的可能。但她肯定地告诉我,妈患了黄疸性肝炎。  我赶紧把妈送进她的合同医院。这一年她七十六岁,我五十岁。到了五十岁我才懂得如何多爱一点自己的妈。这次我打定主意陪她一起住进医院,以便好好照顾她,却又因为她生的是传染病,医院不让陪床。我只好看着母亲一个人住进传染病房。但我每天都去看她,送些有营养的汤水、菜肴。在我有了稿费收入以后,这已经算不了什么,倒是每天到医院为她换洗内裤才是我对她的挚爱。别的衣服都可让阿姨代劳,但妈的内裤得由我亲自动手,因为粪便、体液是传染黄疸性肝炎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不能推给阿姨。我想都没想过给母亲换洗内裤可能会使我传染上黄疸性肝炎,我只想要母亲感到身上清清爽爽、舒舒服服。她不让我这么做,可她管不了我。做完这些,我们就静静地谈一会儿话。我从她那再无所求的脸上看到,何为心满意足。而这点满足,也只在她生病的时候才能得到。我甚至想,妈为此可能还希望自己生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PDF格式下载



世界上最疼你的人是谁?母亲这个名词也许很难有人代替。当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张洁把自己和母亲的最后的回忆写成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的照片,和文字一起讲述着母亲的故事、母女的故事,以及母亲、女儿、外孙女的故事。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哪去了》读这本书是充满对旧日温暖的回忆。张洁用十几万字回忆母亲自身体衰弱,生病,手术,恢复到骤然离世的过程。父母的默默地付出,是一生都偿还不尽的, 亲情,从来就是无法考量付出与回报的。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处找寻。看这本书,心情很压抑,为张洁先生,更为她的母亲,有太多的无奈。


购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倪萍的《姥姥语录》中提到张洁的这本书。买来后,是在过年期间看完的。
看了这本书,能体会到作者在失去母亲后的失落、痛苦以及悔恨和自责。自责和悔恨是因为总是觉得母亲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的种种疏忽导致的。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亲人。珍惜眼前人,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张洁回忆她的母亲和她在最后时间里的生活,女儿总是在母亲生病的时候在其身边,平时不理,交给小阿姨,母亲总是为了女儿做她从来不做的事,但是女儿却不理解,特别是在最后的时光中,母亲对女儿的爱,越发让人心酸。读书是多次的眼眶充红!


多年前同事借给我一本《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读完,却不舍得还给同事。多年后终于鼓起勇气再来与张洁一同回顾那段岁月,也让我时时反思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强烈推荐,很好的作品。


这本书我是买来纪念父亲的,在很早之前我就读过,字字是痛,疼得我不敢睡前再读这本书,因为早上一定是肿着眼睛去上班.每当我心里思念父亲的时候总觉得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这时总让我想起张洁的这本书,她写出了我的思念和痛苦,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在.珍藏这本书就是珍藏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想说声:爸爸我爱你!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切肤之痛,只有在亲历过后方能感受。有过这种痛的人读这本书会更感同身受!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聪明得太迟!等到都聪明的那一刻,昔人已乘黄鹤去,而黄鹤一去不复返,留给活着的人只有悔恨和追忆。读这本书的时候,除了眼中的文字和头脑里尽是作者母亲坚强的影子,作者自己的艰辛和孤独,这两上要强的女人,在这世界上相互依偎,相互取暖,还有我那远逝我近十八年的奶奶。我们都是那个还未来得及反哺的小羊,那孤独的小羊,却成了孤儿……


看得很心疼!想起自己的母亲。还是那么喜欢张洁!


用了一整晚,读完这本书,泪水不知不觉地落下来。读过这么多的书,这是唯一一次流了这么多眼泪。只有母爱,能完整地包容这个丑陋世界下挣扎的灵魂,也是唯一不求回报的。以后,一定要对妈妈更好。谢谢张洁!我把书借给同事,不为别的,想让更多的人感动,不然我一个人白哭那么久了。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除了被作者照顾母亲的细腻所感动,更让我有不同于其它人体会的是,这本书就是一部完整的普通病人就诊史,从有最初症状,到四处检查,不同医师对病情的不同判断,家属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挣扎,四处托关系找病床,治疗过程中的小心和忐忑,术后突发猝死的崩溃,让我们医疗卫生的业对身处疾病中的患者和家属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更能让人理解的语言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及其治疗,或许能稍许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但也呼吁大家能够给予医师更多的理解,他们工作上的沉重压力让他们也是深受伤害。


“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从看到这句话开始就一直想看这本书,每每看到书中一些细节描写就想起我奶奶,看的鼻酸,很真实很动人,趁年轻,及时行孝。


在这本书里,了解到的不仅有母女亲情,还有孝顺老人的方法。仅仅爱是不够的,从没经历过侍奉多病老人的我们总有一天要经历,所以先了解一些,避免到时来不及。苦多乐少的世间,若不是与母亲携手相伴,再想不出别人来。


看了很感动。母亲真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人。每次都不忍看下去。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母亲平时的相处,令人感动。世间还有什么比母女情深更让人唏嘘。值得一读的好书。普天下为儿女的,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吧。


一直不知道张洁这个作家,是当当推荐看到了,看了评论和百度,张洁先生是个有深度的人,写的书据说很不错,还没有看。薄薄的书,适合装包里。


张洁的这本书不得不读,书中母女的深情似海,读来让人揪心不已,又撕扯不下。真是几世因缘,才修得的母女情缘啊。


这部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煽情,只是白描,母亲当时的病痛与我现在对母亲的理解穿插交错,比电影里的更温和些,读后觉得妈妈的爱是世界上完全属于自己的唯一财产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去了。非常感人,看完第一遍再也不忍心考第尔遍的书。强烈推荐。


我没有来得及读,妻子随手翻看,竟然看进去了,刚看了二十几页,就已经泣不成声,连晚上睡觉也不睡了,连夜看完了,眼睛红红的。她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她说,我们很少像作者这样纪念母亲,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念母亲。


朴实的文字透露的是世间最美的真情~喜欢张洁的文字。


外观完好。内容就不用说了张洁的文字自有其吸引人的力量


最开始是因为看了电影 感觉很触动 关于母亲 关于爱 便有了想买书的念头 书也不错


我认为这是张洁写的最感人的书!期待了很久,拿来看看!


很好,像一篇长篇散文。很喜欢张洁的风格


看了一部分,心痛难忍,不能一口气读完。作者用平凡的话语,写尽了母亲的最后一段时光,心疼的不行,数度落泪。自认为:能让我哭的、能让我笑的都是好书,这本可以有。


时光不及她笑靥如花。泪眼婆娑地看完了这本书,想起了幼年便去世的母亲。母爱总是伟大的。令人动容。


喜欢这种风格,第一次接触张洁的作品,不急不躁,淡淡的语言,沉重的情感。以后还会继续关注的


就问这本书的大名,还没看,留着以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时候再看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很喜欢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疼我们的人!!


张洁的作品,总是让人很心疼。大赞,好书


故事很感人,第一次看张洁的作品,以后还会再买的


天下的母亲最伟大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感情。看到“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不行了”。泪如雨下,想到了自己的多病的母亲。好好照顾母亲


朋友推荐的张洁作品,想买的另一本没货,这本也是推荐范围,文笔细腻,感情丰富,非常好的一部作品。


每次看到会哭泣的书籍,感受母亲的爱


买回来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它看完了,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流泪。那种痛彻心扉在每一个文字里显露无疑,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满含着作者难言的疼痛和无尽的悔恨,那刻骨铭心的痛从头到尾地纠缠着看书的人,欲罢不能。而我们,又是怎样在对最亲的人述说和表达着自己的爱呢......


很喜欢张洁的作品,这本书很平实却很感人


喜欢张洁的作品~~~~


非常喜欢这本书,很感动。一收到马上就看,非常喜欢张洁的作品。


很喜欢张洁的作品,很真挚 很感人。这本书很好。


先看过了斯琴高娃演的电视剧,后看了这本书,认识了真正的主人公。读书的时候我总是想到自己的姥姥,我的姥姥也是后期脑萎缩,左半身偏瘫后行动不便。整日说胡话,特别是晚上大喊大叫,说的都是以前的陈年旧事。而且经常口里喊着妈妈,难道那也是回归的先兆吗?哎!很感谢张洁把这本书写下来。那个姥姥就是我的姥姥。


看这本书,我哭得稀里哗啦。同时,我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很值得看!


张洁的散文代表作,真诚感人


非常好的书,母亲和孩子都该看看。作者的母亲很伟大,睿智


没看过张洁的书,这回特意买一本


张洁的书,喜欢。以前也看过张洁的文章,所以这次搜了去。


近年难得一见的真实平民情怀,母亲,时间都去哪了?


看过此书由此书改变的 电影,很好的 书,看着走觉得是自己的母亲般,好害怕母亲有一天也会这样老去


两天时间读完,字体和纸张颜色读起来都非常舒服,因和作者是相同的心情,可以说是看到很多次流泪,佩服作者留给了母亲最好的礼物,这本书是用心和泪构成的。


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与母亲生活的小事,从细节开始描述,更真实感人


眼泪婆娑地看完这本书。虽算不上文学性很强,但不免对心中那个最疼自己的人生出更多怜爱与愧疚。对于长辈的爱我们常常不以为然,当年华逝去,蓦然回首,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这本书已经看完电子版的了,写的太好了,所以又买了她的书。人总是在经历最难以忘怀的事情,才会写出最伟大的文字。


母爱是世界上最永恒的话题,所以好好珍惜当下,留下些许的回忆也是对亲人最好的思念。


关乎母爱,外孙女、女儿、外婆相互依伴


人世间永恒的感情是亲情,这份亲情让人感动,更能跨越时间,是人世间最永恒的情感


这个电影本身就不错,之前老版本的书一直买不到,看到再版立刻下单。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


看过电影版,就想读一下原著,写得很感人。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就应该善待亲人,不要等亲人离去了,才后悔。


一边感动一边看,写的很朴实,很贴近生活,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也如作者一般


等了好久终于做活动降价了赶紧出手。文字朴实无华,书内有很多照片,边看边怀念,不觉中热泪盈眶。


每看一次就让人潸然泪下,朴实的语言中无不透露出父母对儿女的爱,阅读中让我一次次想起早已去天国的父亲,一次次想起,一次次落泪,一次次感伤。“子欲养而亲不待”,没有什么可以割舍下至爱亲情。。。。。


感人至深,时间母女情至此,情何以堪


母女之间的真挚情感。


看完了,很沉重的心情。原来生活如此沉重


每个人都要面对父母离开的那一天,从书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书很不错,包装方面就不过多评论,节约成本,大公司都是这样!
最后想说的是;由于当时送书来的时候有点忙,服了现金后派件员找现金没仔细看,忙完后才发现--少找了2毛,呵呵,
不过也没啥事,派件员冒着广州这么大的雨还来派件,很辛苦···


刚刚我看了内容让人感到落泪寂寞和幸福快乐,没有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回不到记忆的美好。


女儿老师要求买的


很悲情,很现实,很有感染力的小说,不错


正在看,推荐给所有为人儿女的人读。


之前出版的那册等了很久都没有,最近看了有这样的也赶紧买了,还没有看,也许是舍不得看,觉着应该在一个阳光不错,微风凉凉的周末慢慢阅读


感人呀,如果家里有个病人,就理解作者的心情呀,作者写的很细腻。好好爱家人吧。


不错的书,平实,却句句情,声声爱,直撼心灵。警醒所有的儿女珍爱亲人、守护好亲人。


是我看得最慢的书之一,经常是哭得看不下去.为人子女, 谁又知道,哪天父母会离我们而去呢


一定要尽自己的全力,孝顺,陪伴妈妈!子欲养而亲不在将会是最大的悲哀


买了送人的,应该不错。


全家人都喜欢,每个人都读了,共同的感受是感动,也从中受益匪浅,对家人、对父母都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看过电影,书比电影更好看,让人落泪。


通俗流畅,情真意切,读后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要珍惜亲情,等失去再后悔就晚了。


拿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是因为看了同名电影才买书的,电影和书都很好看,让人动容、惹人深思,我非常希望那些还有妈在跟前的人读一读!


很正版的书,里面还有很多关于作者及家人的图,很喜欢,很平时的语言让人感触很深


有叙事有抒情,感人至深,一口气读完的,建议父母岁数大的人一定要看一看,对将来考量非常有用


一直想收藏,但很长时间缺货,终于等来了,亲情是永远的话题。


看到了老人的图片,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


深有体会,那份心疼,那份爱,那份抱怨真真切切都是发自内心。


记录爱与被爱的书,记录心疼的书。


看了一点,看后想到了已去世的妈妈,感觉自己为妈妈做的太少了


我是看标题才买的书,我想,看见标题,就够我们去回忆,去思考的了。


想知道别人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开\'自己从来不能想象该怎么面对\'会是怎样的心境\'


当初在网上看了一部分觉得写的不错就买了,包装排版纸张都很不错,正好又有打折。其实没看完,觉得写得很细腻很真挚感人,看着觉着心酸酸的。。。


很满意。 写得很好


力荐这本书啊,真的写的非常好,非常感人。


昨天刚看完的这本书,真的很真实,很感动。母爱,平凡而又很伟大!!


一直想要这本书,终于如愿了


嗯,挺好的,都看完了!


嗯,已经看完了,很感人


对于一个极度怀念外婆的我来说,买了这本书,不后悔。可是至今还没看,心里这一关过不了。


很棒的一本书,点赞一个!欢迎选购~


作者从未刻意煽情,却总是无意间触动泪点,总有一个瞬间感动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