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末代国舅润麒

贾英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贾英华  

页数:

503  

字数:

51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抬笔为贾英华先生撰写的《润麒传》题序时,不由感慨万千。 贾英华先生从二十多年前撰写《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时采访我,我们遂成了忘年之交,但一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尔后,他多次采访我,一次竟达十几天之久,录下了几十个小时的录音和数小时的影像资料,还拍摄了我重游紫禁城的《纪实》片。在经过一番考证后,他撰写了这部真实的传记。窃以为,记述生平的不止如此,但惟此书内容较为真实可靠,可以说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清末以来百年历史发展的轨迹,或可作为研究事涉诸多历史事件和溥仪等人的史实佐证。 我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溥仪的三妹夫。在逊清的小朝廷,我曾被赐“传朝马”,亦曾骑在溥仪的脖子上照相,手握溥仪做游戏的那枚“永保天命”的橡皮图章叩在养心殿隔扇的柱子上。皇后大婚、建福宫大火以至溥仪被逐出宫,我都是亲身经历者。京城各王府的风俗佚闻,我亦知之不少。如积水潭医院是原棍布札布蒙古王府,它的药库就建设在该王府花园内一个土山的山洞内,听说有人进去看到倒挂的蝙蝠,我亲眼看到从洞中跳出小豹被淹死在洞前水池中的尸体。此洞通向何方,我认为有调查研究的必要。 从溥仪寓居天津,充任伪满傀儡,抑留俄国,抚顺改造,一直到特赦成为公民,我都是亲历见证人。其间,我还与溥杰一起留学日本。在后半生,我当过工人、农民、编译,在“文革”期间,一度成为现行反革命,被贴了上千张大字报,下放山区劳动,得了肠梗阻,担架一出屋门,哭声一片,我摆手说:别哭,我没死,好了还回来哪。 “文革”后,六十六岁我被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成为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退休后,我悬壶行医,创立“郭式疗法”,多年前,贾英华先生屡言我一生极具传奇,撰写成书,或可传世。如今。此书即将出版,抚今追昔,思绪颇多。 谨以九十三岁之龄,挥毫作序以纪之。 二○○五年三月十六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末代国舅润麒》由贾英华所著,郭布罗·润麒(1921-2007),他出身高贵,地位显赫,曾祖父长顺大将军是三朝大臣,官至一品,他既是国舅爷,又是驸马爷,他的命运随同末代王朝飘摇起伏。他是溥仪的玩伴。
耳闻目睹宫中秘辛掌故。他与溥杰一同留学东洋,与日本皇族权贵结交往来。日本投降后,他成了苏联红军的阶下囚,归国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他当过农民、工人、学者、医生、全国政协委员……以九十五岁寿龄辞世。他的命运,从一个侧面映射了末代皇族的沧桑历程,也反映了家国民族的百年巨变。作者贾英华与润麒有三十年情谊的忘年交,《末代国舅润麒》中独家披露的逊清宫廷及各王府种种秘辛,以及晚清、民国众多历史人物的真相,皇族命运变迁,日满龃龉内幕,苏联囚中生活,都是第一手材料,许多照片和史料均属首次披露。

作者简介

贾英华,溥仪研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主席。多年来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末代太监及晚清人物史料数千万字。其中一些晚清珍贵照片和史料为国内外罕见;并制作晚清以来人物录音数百小时及珍贵文献纪录片。代表作:《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末代皇弟溥杰传》《末代太监孙耀庭传》《末代皇帝立嗣纪实》《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等,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关注评介。曾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入选《中国首届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书籍目录


引子
第壹章 童年
一 京城帽儿胡同
二 天津外祖母家
三 外祖父去世
四 母亲和父亲
五 玩伴儿韩升与周有
第贰章 婉容大婚前后
一 进宫前的婉容
二 册封
三 迎娶皇后
第叁章 随母亲进宫
一 赏亮蓝三品顶戴
二 传朝马
三 陪驾皇上
第肆章 宫闱秘闻
一 淘气的润麒
二 宫廷太监
三 电影机与苍鹰
第伍章 内廷轶事
一 锯门槛的“祸首”
二 深宫琐记
三 储秀宫内
第陆章 紫禁秘闻
一 端康皇太妃
二 清初宫廷血案
三 寂寞宫苑
第柒章 家族内外
一 涛贝勒
二 溥儒赠画
三 积水潭密洞之谜
第捌章 溥仪被逐出宫前后
一 在日本公使馆见到溥仪
二 “梅孟之恋”的幕后隐情
三 目睹“冬皇”反目
第玖章 迁居天津
一 租住洋楼
二 溥仪的寓公生活侧影
三 翁同稣题联
四 与大太监小德张为邻
第拾章 日本留学前后
一 自津赴日
二 川岛芳子一家
三 陪溥杰滨口相亲
四 婚姻
第拾壹 章在日本生活的日子
一 初抵中野
二 东洋妇人会
三 铃木夫妇
四 鹿儿岛
第拾贰章 士官学校
一 地狱坡
二 野爷会长
三 溥杰操刀剖蛇
第拾叁章 形形色色的交往
一 日本皇族
二 归国度暑假
三 男女同浴
第拾肆章 返回伪满洲国
一 窃听器
二 兄弟之间
三 挥拳怒打日本人
第拾伍章 危险的航程
一 “半疯儿”武官
二 初进台湾
三 越泰之行
第拾陆章 日满之间
一 《何日君再来》首唱者——李香兰
二 空袭之下
三 吞龙轰炸机
第拾柒章 伪满洲国末日
一 乘机返京遇险
二 陷阱
三 末日降临
第拾捌章 苏联的“抑留”生活
一 与溥仪一起被俘
二 疗养院艳遇
三 溥仪赴远东军事法庭作证前后
四 在第四十五收容所养猪
五 凄苦的劳改生涯
第拾玖章 离乱亲情
一 流浪的妻儿
二 父子同拘
三 第五收容所
第贰拾章 抚顺监狱
一 高岗接见
二 编剧兼导演
三 彭真的关怀
第贰拾壹章 免予起诉回京
一 妻儿重逢
二 汽修厂工人
三 溥仪的婚事
第贰拾贰 章北京编译社
一 周恩来总理接见
二 编译工作
三 川岛芳子被枪毙真假之谜
第贰拾叁章 文化大革命
一 拿“国舅爷”开刀
二 编译社的实情
三 红卫兵抄家
四 溥仪病逝
第贰拾肆章 接受“改造”
一 市委行政干校
二 与文化名人相处
三 副统帅“爆炸”前后
第贰拾伍章 劫后余生
一 下放百花山
二 饲养聪明牛
三 北京地震
第贰拾陆章 任职全国政协
一 法学所
二 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三 来往众生相
四 暮年访澳洲
五 宇宙观
第贰拾柒章 平静的百姓日子
一 东直门外
二 日本小姑娘来京
三 业余教授日语
第贰拾捌章 回眸历史
一 访日重逢旧友
二 电影《末代皇帝》的幕后故事
三 老友溥杰辞世
第贰拾玖章 暮年风华
一 “金婚”夫妻
二 故人今何在
三 悬壶济世
四 尾声
附录 润麒简历
本书资料来源及主要参阅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溥仪想来想去,忽然灵机一动,挖空心思赏赐润麒一匹“菊花儿青”——这就是“传朝马”的那匹“马”。按照宫里的规矩,皇上赏赐时,被赐者必须进宫谢恩。于是,当溥仪再一次打来电话时,母亲再也无法推三阻四了。 这样,润麒不得不进宫领赏谢恩。他能骑着“朝马”进宫陪驾,多少有点洋洋得意。十一二岁的润麒,个子矮得连马背都够不着,得让仆人抱上“朝马”才行。 他骑着“菊花儿青”,高兴地进了宫。按照宫规,马前要有一名太监牵着缰绳,后边跟随着另一名扶镫的小太监,怕他从马上掉下来,时时护卫着。 润麒正从神武门往里走,与五六名头戴顶戴花翎、身穿补褂的男人,正巧迎面碰了个对脸儿。他还没看清那群人是谁,对面一人忽然抢先跪在了地上。紧接着,此人身后的一群人也都跟着跪伏在地。润麒低头一瞅,头一个跪在地上的竟然是他的“九姥爷”——润麒的五姨儿的公公曾崇的叔伯兄弟,当时是内务府一名职位不低的官员,戴着蓝顶子和翎子,在宫外无疑是一名风光人物。论起来,其堂兄察存耆的父亲人称曾二爷,在内务府有一个肥缺,称得上有钱有势,在北京开了不少铺子。其堂弟九姥爷个子不高,蓄着一撇小胡子,是外表极像塔王的一个小老头儿。 骑在溥仪赏赐的马背上,润麒才知“传朝马”居然如此威风。甭说一般人惹不起,无论哪级官员遇到,都要在马前下跪,即使是内务府的至亲,也毫无例外。或许他威风凛凛地骑着朝马,使九姥爷有了自卑感,明知道他是晚辈儿,也要按照宫规恭敬地下跪,待他骑马过去,才起身离去。 不出所料,当他骑着“菊花儿青”来宫里谢恩,溥仪照方抓药,依旧把他“扣”在了宫里。按照溥仪的吩咐,平时,他白天陪溥仪玩儿,晚上再回到储秀宫居住,俩人整天“粘”在一起。 就这样,一年里他总得去宫内住上几次。进宫时,大多由陈妈跟随,每次都住在储秀宫的东配殿。有时,溥仪在养心殿接见外国人,他就在储秀宫等候。俩人渐渐变得形影相随,如胶似漆。在一九二三年岁末,他竟然近两个月没迈出宫门一步。 随后,那匹赏赐的“菊花儿青”被荣源牵回,放进荣宅的马圈,与豢养的几匹高头大马为伴。马圈里原有一匹红黑、一匹雪白和一匹枣红,其实,这些马被骑驭的时间不多,大多只是当作供人观赏的“花瓶儿”。

后记

来龙去脉皆我有,突兀一峰插南斗。 这两句旧诗,似乎早已忘却出处。然而,以此来形容我对《末代国舅润麒》的感慨,却再确切不过。 酉末戍初,这部书杀青。至此,我终于了却一件久悬胸中之事。然而,润麒先生却溘然长逝,未能亲眼见到这部传记的问世,这使我深感遗憾。 坦言,在以《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为启端,最初拟定晚清以来“末代皇帝系列”人物中,本无郭布罗·润麒。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其人物的独特性和奇特角度反映上一世纪百年沧桑的剪影,兀现眼前。 “剪影”内容之丰富,绝非常人可比,似可以三字概括:“奇、特、真”——传奇、独特、真实。 无疑,润麒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传奇人物。多重角色,为他罩上了一层殊异于常人的光环——既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胞弟,又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三妹夫。他从世纪之初到跨世纪的一生,横亘近百年历史,也恰恰是中国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他的特殊经历,从特定角度浓缩反映了这一时期发展的轨迹。 “百年沧桑”,或许能概括他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研究晚清暨近现代史,他无疑是解析这一历史轨迹的珍稀活化石。 他生于衰败的晚清官僚家庭。自幼,“国舅爷”的特殊身份,使他可以自由出入紫禁城,且异常熟悉逊清宫廷的一草一木。比末代皇帝小六岁的他,俨然成了溥仪最亲密的“玩伴儿”。至今,故宫仍珍藏着他与溥仪忽而登上殿顶,忽而踏踩铜兽等大量淘气的历史留影,他骑在溥仪脖子上戏耍的照片,显然成了历史回闪中罕见的珍贵镜头。 似乎命中注定,他只能自愿或不自愿地追随溥仪一生,事实恰恰如此。自然,他也有了见证历史的独特价值。毫无疑问,世间任何独特的事物,都具有非凡价值。作品如此,艺术如此,经历亦如此,人物更是如此。 毋庸讳言,润麒是“末代”人物中不可多得的传奇“寿星”。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颇具传奇色彩。近百年来,复杂的社会动荡,他无一未曾亲身经历,自逊清小朝廷,北洋军阀、民国、抗日战争乃至新中国以及“文革”、改革开放各阶段,湍湍洪流,渺渺尘世,身寄星云,足涉五洲……国舅、驸马、军人、学者,这四个毫无关联的奇特身份,或许可以反映他的大致“履历”。 其自幼亲历王府生活,是最后见过端康皇太妃(珍妃之姐)等几位老太妃,在逊清宫廷留居者。他在宫中陪伴溥仪、婉容且披露的各种宫规,以及宫中生活习俗,乃至特殊经历,都已成为不可再得的文史资料。 晚清延至民国期间,末代皇族以至于皇亲国戚的“潦倒”,成了历史奇特的一页。若非润麒先生亲历,没准儿,会被斥之“天方夜谭”——八旗子弟提笼架鸟,竟落魄到举家“四壁皆空”,衣饰典当已尽,夫妻裸身而居,以致无法出门的窘迫地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所接触的晚清及民国历史人物,诸如载沣、载涛、载洵、朗贝勒等王爷、福晋,乃至张学良、溥儒、梅兰芳、孟小冬等,这些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的生动形象,显然为世人留下了珍罕的口碑史料。 至于溥仪被逐出宫,寓居天津,潜逃伪满、“康德”时期以及派遣贵胄赴目留学等一些内幕,本书亦以润麒亲历的角度首次披露,且从特定角度挖掘了世人罕知的史实细节。 伪满洲国垮台之后,他在苏联抑留期间以及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情况,与溥仪和溥杰、毓喦等人经历脉络大致,细致情节却相去甚远。姑以客观笔法一一道来,以期存史求证。 走出灰色“高墙”之后,他返京的新生活以及家庭悲欢离合,饶有趣味。“文革”及此后啼笑皆非的曲折经历,毫无低调之悲怆,反倒成了他暮年颇具特色的趣事。 他当过工人,直到走进北京编译社与五妹夫万嘉熙一起成了日文翻译,六十六岁那年,竟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当上研究员,继而又被推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种种经历,亦庄亦谐,有的令人气愤之极,有的使人拍案叫绝,也有的足以为之捧腹大笑。在时代洪流之中,他犹如投下一粒奇石,所泛涟漪,扩散成了一个个奇妙的“水波纹”。 退休后,他居然成了闻名遐迩的“神医”,还拿到了国家颁发的医疗牌照。他应邀远涉重洋,赴异国他乡讲学,与日本老友尤其是日本皇族的跨世纪交往,颇耐人寻味。 年逾八旬,他仍是公安部门批准的惟一骑摩托车者。乃至年近九旬,仍是一个乐观淘气的“老顽童”,时常骑着摩托车驰骋于京城内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在任何环境下,都堪称乐观而又惹人喜爱的人物,迟至暮年,亦仍如此。 智慧,好奇,这使他的传奇一生充满活力。即使没有特殊身份的光环,他的一生也应不同于平庸之辈。我从接触他的几十年中,始终这样以为,童心未泯,是润麒得以长寿的“三昧”之一。 虽年过九旬,他还多次寻渊探秘,欲将积水潭旧王府山洞之谜,披露于世。达观,以历史过来人的阅历,宽厚地待人待己,此乃二。 达斡尔人的剽悍体魄基因,加之幽默而风趣的性格,使他轻松化解了无数纷繁尘世的烦恼。在其爽朗笑声中,度过了九十余载岁月,此乃三。 坎坷,是一笔巨大财富。磨难尔后,会使人超脱。经历与阅历,因人而异,有了超凡脱俗意识或许会有理念的升华,经历便演化成了“历练”。将人生当作一种修炼,与人与事看得淡一些,随缘且随遇而安,乃是世事洞明,了悟人生之后,挥去琐事的超然处世态度。这或许就是润麒先生得以高寿暨暮年生活,对于世人的启示罢。 屈指算来,自从七十年代初在李淑贤家结识润麒先生,已三十余年。而此书从酝酿至结稿,历经十余载春秋。应该说,此书的笔法与其他几部“末代”传记有所不同。起初,我采用了一个拙笨办法,即先将其回忆生平的数十小时录音,原原本本打印成文字,连语气词也照录不误。设想过两种写法:一种是以此为素材,撰写成书。另一种则是在原原本本的回忆稿上,边改写边考证,待写出初稿后,再行润色。 几经斟酌,我最终采用了后一种方式,或许多费一些气力,却可能最接近真实。在“末代系列”中,《末代国舅润麒》是一部饶有独色的传记,自然更须逼近真实,不饰虚伪。然而,“隐恶扬善”亦是本书撰写的又一宗旨,似与存史求真多少相悖,但又不能违背法律的有关界定,则是笔者始终引以自戒的。 至交无老少。我俩之间,时常开玩笑。一次,他夜里打来电话,说要填出国表,其中一项是其妻子父母的名字。他妻子的母亲名字,他竟然不知。我告其,小名八妞,大号瓜尔佳氏,他马上纠正说,这仅是姓氏,不是名字呵。我笑曰,名字叫幼兰,对吗?顿时,电话那头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畅叙人生之旅,我询问年逾九旬的他,平生最喜欢什么,他笑着让我猜。我遂笑答,当然知道喽,您和张学良崇尚的“名言”一样对不对?他说,你说说看。我故作严肃地说,“平生无他好,惟一爱女人”。听此,润麒放声大笑,遂以京戏腔道白道:知我者,英华也……在他的眼里,热爱生活,丰富的情感,成了他传奇人生不可或缺的活跃细胞。 如果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那么传记则更是遗憾的文学。鉴于传记的生命在于真实,而如实写出一位人物的全视角,固然精彩且有血有肉,而从另一角度则可能或多或少有损传主及他人的声誉。也正因为此,本书从近七十万字删至近五十万字,依然不尽如人意。按照我与润麒先生的约定,也只好暂付阙如。待时机成熟,再将若干宫廷和王府秘史“解密”罢。 应当说,平时与润麒交往的日子里,他以智慧待世、待人,也就有了我喜爱的人物特点——诸葛亮交友三则:友直、友谅、友多闻,其人皆备。此外,他亦有一般常人所没有的洒脱,却不失诚信。二oo二年四月初,我去医院探望住院的润麒。他侃侃而谈,忽然谈及曾经答应过而未办之事,每想起就惴惴不安。他没细说什么事情,我也未追问,但他待人有信,不由使我肃然起敬。 曾有一段时间,他身体欠安。隔不久,就会打来一个电话,心重询问我写作到什么程度,这使我感到不安。几年前,他住院期间,我偕妻看望,交谈之中,他担心年逾九旬,难以在有生之年看到《末代国舅润麒》问世。正碰巧,察存耆之子亦前去探望,润麒先生手捧为笔者亲笔作序的《末代皇弟溥杰》,深情地望着我说: “我相信,你写我的这本书,也一定很真实。” “您放心,连细节我也不会虚构。”我当即表态,“我手里有近百小时的录音和录像,大量素材都用不过来,何必向壁造车?” “哈哈,”听到这儿,润麒笑了,“你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中写我‘文革’期间看大字报时的神态,惟妙惟肖,非常真实。一句话,你写的书我放心。” 我坦诚地对他承诺,书稿完成后,如他认可,再给这部书作“序”。 “好啊。”此刻,他像小孩似的灿烂地笑了。 好事多磨。寒来暑往,风霜数度,润麒先生连“自序”亦亲笔撰写过两遍。其实,早在七年前,他未全部阅读我的书稿,只是浏览了我写的提纲和部分章节,即亲笔为这部传记挥毫作序。他欲寄来,我怕丢失,就说过几天去亲取,他单独放在柜子里以示重视。谁想,我又是出访,又是出差,拖了些时日,待前去取时,竟然找不见而终成遗憾。 二○○五年春节之际,书稿初成。我与妻子来到润麒先生家里,他从计算机上浏览此书后,遂亲笔撰写此序。 尤感庆幸的是,我几经周折,终于在润老的鼎力支持下,于一九九五年初春,拍摄了《末代国舅游故宫》这一珍贵的历史纪实片。此次应我之邀,润老与我畅游故宫,实地讲述他所亲历的逊清宫廷生活,亦披露了不少当年的宫中秘闻。 漫游故宫之际,博闻强记的他,对照历史照片,风趣地讲述了当年他与溥仪嬉闹的童年生活,竟至顽皮地骑在溥仪脖子上玩耍的情景……宫廷的各式各样人物,宫禁礼仪、掌故,在这位亲历者口中,无不栩栩如生。 颇值得提及,他在乾清官秘密通道前,讲述了一桩亲身经历。他和溥仪当年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游至乾清宫台阶下,猛然听到了马嘶人喊的惨叫声。据说,当年“闯王”打进紫禁城前,一些怯弱的宫女和太监躲藏进乾清官台阶下的秘密暗道,被“闯王”的兵将发现,遂凶残地纵马暗道,从一头狂奔至另一端。顿然,宫女和太监被战马残忍地践踏成肉泥,血溅石壁。 有意思的是,这一幕历史惨剧被录制在地球的磁场上,每逢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历史的录音机便自然回放当年的悲惨情景。无疑,润麒重游紫禁城,留下了不可再得的珍稀影像史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一个独特的人,往往从某一特定角度书写了历史的侧影。我笔下的“末代人物”,无一不是晚清以来以其个人坎坷的独特经历,折射了百年沧桑演幻。若此,也总算我没枉用多年时间观察研究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多重历史色彩的人,同时侧记了一段难以再现的历史。 在撰写这部传记过程中,我愈来愈感到,晚清以来的百年历史,将是中华民族史乃至世界史上丰富多彩的一页——一个酝酿历史巨大变革的年代。囿于历史局限及各种原因,晚清以来这段历史,确有多种或莫衷一是的说法,有些细节确系传主的亲历或亲闻,依照存史求真的原则,姑以一家之言写入书内,有待进一步考证和探讨,以期得到爱新觉罗家族和各位方家的指正。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诚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坦言,人如浮尘,游弋世间,也许惟有人性和亲情的悲欢离合,才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演绎成了富有复杂人性的历史。随着“马齿徒增”,我愈加体会到了“魑魅喜人过”未必切肤,倒是“文章憎命达”这一命句之深髓。 或许,阅毕这部传记,我与读者伴随老人坎坷的百年历练,消褪了些许刚烈之情,倒蕴蓄起宽厚仁和之心。喧嚣的历史,融入心胸,只能寄期以恬然淡泊的心灵之感,平和、大气,荡气回肠,俨然融于历史老人博大的襟怀之中了。 细忖之,以末代皇族典型人物的经历,反映百年来历史演变的轨迹,无疑是“末代皇帝系列”撰写的初衷。迄今为止,除《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是我年轻时从溥仪妻子李淑贤口中获知一些生平线索和生活细节,又遍搜档案,采访三百多名知情者(如今大多已去世)而成书,其他五部书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我多年的忘年挚友。传记所依据的,都是第一手资料或口碑史料,且经过了较为客观的考证。 记述我身边的人和事,这是绝然殊于他人传记作品的,亦使我深感三生有幸,或许,这就是历史的缘分。 倘若,我能以晚清以来人物的几部传记来反映这段历史的一页真实侧影,吾愿足矣。 迄今,“末代系列”已出书六部。欣慰的是,每一部书都受到了海内外读者欢迎,也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乃至轰动,有的还引起了国内外的争鸣。如身体允许,天假时日,我将以此为勉,继续撰写出其他几部“末代”作品。 我想强调的是,“存史求真”,仍是我写作的宗旨。我所依据的不仅是采访三百多人的口碑史料以及传主的回忆录音、录像等,而且查找了相关原始档案记载和史籍,作了必要的考证。此书定稿前,我对一些细节,又当面或在电话里向润麒先生作了逐一核对,如宫中生活的琐事,庄士敦给他起的英文名字等,他都一一作答,不厌其烦。可以说,连书中的人物对话,我也绝不凭空杜撰,而力图建立在可靠的史料基础上。这既是对读者的承诺,也是我的自勉。 衷心感谢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著名清代“帝王系列”小说家二月河先生的鼎力支持。亦感谢多年老友——故宫博物院林京先生、向斯先生暨慈禧曾侄孙那根正先生多年来对我的支持,此次又帮助翻拍了部分照片,提供了历史线索。 感谢润麒先生在生前亲笔作序,并拨冗审阅书稿。不能不提到,我的多年至交且已移民新西兰的钱立言先生,与我同是润麒先生的忘年挚友,在本书写作中,曾给予无私襄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线索,亦不应掠其美而忽略。在此,诚挚地鸣谢润麒家人以及一切为此书问世而作出努力的朋友。 兹为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贾英华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与智慧,以口述、档案、谱乘、踏访资料为所长,凝聚成“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九书,成为清史、民国史、民族史、北京史和满学、故宫学、历史学、谱牒学史苑中的新葩。 ——阎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写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


编辑推荐

《末代国舅润麒》由贾英华所著,他是末代国舅爷,又是晚清王朝最后一位驸马爷。他曾是二品顶戴的皇亲国戚,他也曾当过战犯、阶下囚、农民、工人,他还是学者、医生、全国政协委员;他从历史的沧桑中走来,带着独有的神秘与传奇。他,就是郭布罗•润麒。

名人推荐

贾英华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与智慧,以口述、档案、谱乘、踏访资料为所长,凝聚成“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九书,成为清史、民国史、民族史、北京史和满学、故宫学、历史学、谱牒学史苑中的新葩。 ——阎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写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末代国舅润麒 PDF格式下载



“他是末代国舅爷,又是晚清王朝最后一位驸马爷。他曾是二品顶戴的皇亲国戚,他也曾当过战犯、阶下囚、农民、工人,他还是学者、医生、全国政协委员;他从历史的沧桑中走来,带着独有的神秘与传奇。他,就是郭布罗·润麒。”光看到这简介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了O(∩_∩)O~


三格格很好看,可以了解末代皇族颠肺流离,自立自强的历史。


书已看完,润麟的一生传奇,是个全面的人才!佩服!


非常有味道、有厚度的人物传记,百年沧桑尽收眼底。


觉得是近几年写得较好的传记


不错值得一看,了解历史,喜欢。


很好的文笔,很吸引人的故事。


这套书写的都还不错,正在品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