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戏剧图史

廖奔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廖奔  

页数:

245  

字数:

21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戏剧图史》是一部特殊的中国古代戏曲通史,一部以文物证历史的戏曲史著作。书中荟萃近三百幅古代戏曲文物图片及大量珍贵的戏曲文献史料,辅以简明清晰的文字,介绍了中国上至先秦下迄明清的戏剧文物及演出场所,立体化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整个发展历程,图文并茂,堪称中国戏剧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廖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教授、博导,著名学者,出版《中国戏曲发展史》、《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中国古代剧场史》等著作20余种,主编《中华艺术通史o宋代卷》、“蓦然回首丛书”等数十种,发表论文、散文、杂文、诗歌、剧本、词赋600余篇(首)。先后获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田汉戏剧理论奖等奖项。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部 先秦至唐、五代时期
一 概述
二 戏剧发展脉络
(一)原始戏剧
(二)汉魏六朝百戏
(三)唐代优戏与歌舞戏
(四)五代优戏
三 演出场所
(一)原始阶段
(二)汉魏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戏台的起始
第二部分 宋元时期
第三部分 明清时期
插图目录
参考书目
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宋元戏文的总数,根据今天知道名字的剧目统计,大约有二百馀种左右。今天见到存本的一共有十七种,其中《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三种见于明初《永乐大典》,保留了元本样式,《蔡伯喈琵琶记》有出自元本的抄本(清·陆贻典抄本),《白兔记》有1967年上海嘉定县出土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刊本,也接近元本面貌,其他如《赵氏孤儿报冤记》、《杨德贤妇杀狗劝夫》、《秦太师东窗事犯》、《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王十朋荆钗记》、《苏秦衣锦还乡》、《王孝子寻母》、《苏武牧羊记》、《教子寻亲》、《王月英月下留鞋记》、《冯京三元记》等,都只有明代刊本(或改奉),已经失去元代面貌。这些剧本大多长期在舞台上流传。 宋代戏文剧本知道名字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王涣》、《韫玉传奇》、《乐昌分镜》、《张协状元》五种,其中知道作者姓名的有《风流王涣贺怜怜》和《张协状元》两剧。前者为太学生黄可道作,于度宗咸淳四、五年间(1268、1269)盛演于杭州,事见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张协状元》是今存最早的戏文剧本,作者为东瓯(温州)九山书会的双才人,大概是南宋时期温州书会里的一个下层文人。全剧描写士人负心故事,十分生动感人,可以视为宋代戏文精神的代表,但其情节线索设置很不近情理,张协中状元不肯娶宰相女,将其气死,但也不认前来寻找的发妻贫女,上任路过贫女家乡时又把贫女砍了一剑。后贫女被宰相收为义女,张协则重新被宰相招为女婿,夫妻相会。这种生硬调和矛盾的做法显示出早期戏文还不擅长结构剧情的痕迹。 元代戏文重要的有“荆、刘、拜、杀”和《琵琶记》。“荆、刘、拜、杀”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这四部戏文产生之后,成为民间广为流行、并在后世长期盛演不衰的著名剧目。《荆钗记》为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才人柯丹邱作,写王十朋中举不负钱玉莲事,二人终至团圆,题材虽然不出宋代戏文的习惯科套,处理却相反,关目设置也曲折多波。《白兔记》著者不详,元太原人刘唐卿(刘为皮货所提举,曾作有杂剧两种)曾为之做过加工,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妻子李三娘受尽人间折磨终于出头的故事,题材出自金代《刘知远诸宫调》。由于剧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接近,因而《白兔记》成为最受民间欢迎的剧目,在后世长期盛演不衰,为村妇山民所熟悉。


编辑推荐

《中国戏剧图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戏剧图史 PDF格式下载



脉络清晰,学术性强,能看出戏曲大貌。


内容很好,靠谱


包装精美,绝对正版,非常好。


这是我的专业,肯定得学哦!!!


虽然枯燥,估计我能读进去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