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

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1-0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  

页数:

21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美合作对内蒙古赤峰市阴河、半支箭河及锡伯河下游古代遗址调查的阶段性总结报告。调查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发现古代遗址1000多处。此次调查采用了GPS定位、全站仪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等多项新的科技手段,还采用了美国考古学调查遗址、聚落的方法。这将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赤峰地区考古学研究的新认识。本书可供考古、历史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第一章 绪论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第二章 赤峰地区聚落分布的演变第三章 聚落考古研究的实践第四章 区域性人口规模重建之尝试第五章 区域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改进谢辞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赵宝沟文化的陶器与兴隆洼文化相近,手制,烧成温度较低。尽管与兴隆洼文化相比,赵宝沟文化陶器的器形和装饰比较多样化,但器形大多很简单。陶器上的装饰以动物为主题,同时还发现了属于这一时期的动物和人的小雕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1987,1988,1997b;朱延平1990;承德地区文物保管所1994)。与兴隆洼文化相比,赵宝沟文化尽管也发现了一些未经磨制的石器,但大部分石器都是磨制的。石器种类有锄、斧、臼和杵,另外还有被发掘者称为“犁”(耜)的石质工具。在赵宝沟遗址已经发掘到36件这种石器,其中有些长达30多厘米。还不能确认这种石质工具是否真的作为犁来使用,但如此大型的石质工具表明当时已有了对土地的耕作。  通过对在赵宝沟遗址出土的4件石斧和3件石“犁”进行的微痕分析表明,这些石器确实是农业工具,并且石“犁”曾被用来打碎土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97b:238~243)。尚没有在赵宝沟文化的遗址中发现植物遗存。通过对赵宝沟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进行死亡年龄的鉴定,推测当时已经有家养的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97b:180~201)。在赵宝沟、小山、白音长汗和水泉遗址中都发现了赵宝沟文化的房屋遗存,均为方形半地穴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198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97b;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1993)。已发现的完整房屋面积13~87平方米,大部分的房屋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大部分房屋中有4个柱洞,房屋中间有一个方形的灶。有些房屋的地面可以分为两层,有些墙上挖有壁龛。与兴隆洼文化一样,赵宝沟文化的房屋都呈成排的分布,很可能这些聚落也都经过事先的规划。不过在已经发掘的遗址和已经调查的范围内,还没有发现壕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97b;敖汉旗博物馆1991)。所调查到的含有赵宝沟文化陶片的遗址共29处,遗址的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3公顷之间。做采集点39个,采集点涉及的总面积0.37平方公里,总共采集陶片320片(图2.4,表2.2)。已发现的赵宝沟文化时期的遗址广泛分布在已调查范围内,另外在一些发现了兴隆洼文化遗址的地区也发现了赵宝沟文化时期的遗址。除了濒临锡伯河、半支箭河、阴河这些主要河道两侧的坡岗上有所分布外,出现了一批分布于距干流较远的缓坡或山坡上的遗址。分布于干流近旁的遗址,既有在河道西北一侧的,也有个别的位于河道东南侧。


编辑推荐

《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是中美合作对内蒙古赤峰市阴河、半支箭河、锡伯河下游古代遗址调查的阶段性总结,此次调查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发现古代遗址1000多处。对了解内蒙古东部古代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及环境变迁有重要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 PDF格式下载



是一本考古报告,可由于查阅和学习之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