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治沙启示录

杨有林 等 著 科学分社
出版时间:

2004-8  

出版社:

科学分社  

作者:

杨有林 等 著  

页数:

332  

前言

  在人类文明的源头,我们发现这样一番隋景:森林茂密,碧草如茵,田畴富饶,环境宜人,到处是鸟语花香、欢歌笑语,遍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而今这个地方展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黄沙漫野,沟壑纵横,寸草不生,飞鸟绝踪,一片萧寂荒凉的惨淡光景。难怪历史学家曾一度悲观地断言:“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的必将是一片片荒漠。”而人类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被历史学家一次又一次不幸言中!上述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  5000年前的古埃及,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滔滔尼罗河水滋润万物,人民世代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然而仅仅600年的文明好景,换来的却是近3000年的无尽荒凉和贫穷,至今仍蹲在金字塔旁的司芬克斯脸上布满风尘,充满了忧伤,那深陷的眼窝中闪烁着凄然的泪光,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询问另外一个谜——埃及文明的遗物究竟还能持续多久?  在现今伊拉克的地方,曾经诞生过另一个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与埃及文明交相辉映,共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正是这块土地曾经诞生过一个强盛的帝国——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人世代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平原上农耕劳作,几经沧桑,几度兴衰,最后留下的只有两河流域的不毛之地——伊朗沙漠。那座一度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池,最终默默地长眠在茫茫流沙的怀抱中,成为留给考古学家研究的遗迹。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第一本全面系统总结和阐述50年来中国防沙、治沙成就、经验和教训的专著,内容涉及科技治沙、工程治沙和依法治沙三个层次及技术、管理、政策、法规等多个侧面。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科技治沙论述了50年治沙的三个阶段:沙进人退、人进沙退、辉煌科技。中篇工程治沙重点评价了中国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它的启动和实施开创了我国以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标志的林业发展模式的先河,是林业建设进入工程化、系统化、标准经的一次伟大转折。下篇政策法规详述了自1978年以来分布布和制定的多项优惠政策、技术规程、检查验收办法和财政监督保障体系等,特别是《防沙治沙法》的实施,完成了从“人治”到“法制”并正在走向“法治”的世纪跨越,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大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上篇 科技治沙——从实践到科学的历史飞跃第一章 科技治沙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从艰难起步到再创辉煌一、旧时代沙进人退二、新中国人进沙退三、21世纪辉煌科技第二节 机构与能力建设一、治沙科教机构二、科教能力建设第二章 科技治沙的技术、模式与体系第一节 专项治沙技术一、概述二、物理治沙三、化学治沙四、生物治沙五、农业生产中的防沙治沙技术第二节 成功治沙模式一、新疆和田极干旱区绿洲沙害防治二、甘肃临泽干旱区绿洲周围沙害治理三、陕西榆林半干旱农牧交错区沙害的防治与沙地的开发利用四、科尔沁沙地亚湿润干旱区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五、青海贵南高寒地区旱地农业沙化防治六、干旱区绿洲农业区果粮间作模式七、沙区铁路、公路干线沙害防治第三节 综合治沙体系一、概要二、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荒漠化治理示范样板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培育出一批适合荒漠化地区种植的优良植物材料五、沙质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与动态评估技术第三章 科技支撑治沙工程第一节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防沙治沙重大专项(摘要)一、背景二、总体目标三、共性技术研究四、试验示范区建设第二节 全国防沙治沙科技支撑方案(摘要)一、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二、工程区类型划分三、可推广和应用的先进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四、开展与工程配套的科技攻关研究五、建立防沙治沙工程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六、建立和完善技术培训体系七、完善和加强工程监测与效益评价八、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第三节 京津风沙源治理科技支撑方案(摘要)一、工程布局与科技支撑技术思路二、示范区设置与试验示范内容三、可推广的先进实用技术四、急需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五、科技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参考文献中篇 工程治沙——从民间到官方的伟大转折第四章 “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节 伟大的世纪工程一、建设方针和思路评价二、规划评价第二节 英明的绿色决策一、立项的宏观决策评价二、立项的宏观背景评价第三节 旷世的国家实践一、指导理论创新二、建设进度评价三、林种结构变化四、造林方式变化五、造林权属变化六、基础工作评价七、执行政策与评价第四节 创新的投资机制一、投资预(决)算二、投入一产出分析三、几点评价第五章 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第一节 工程的创立和布局一、工程的概念及内涵二、工程总体布局第二节 主要建设内容一、防护工程二、治理工程三、开发工程四、其他工程第三节 建设区划和分区治理途径一、建设区划二、分区整治途径第四节 分区建设任务一、干旱地带沙漠及沙漠化土地治理区二、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沙漠化与风沙化土地治理区三、湿润地带风沙化土地治理区第五节 工程实施评价一、指导理论创新二、技术政策创新三、基础工作扎实第六章 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第一节 新时期、新问题、新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节 新战术、新机制、新布局一、工程范围二、工程布局三、新方案、新成就、新景象主要参考文献下篇 依法治沙——从人治到法治的世纪跨越第七章 立法治沙第一节 有关防治荒漠化领域的法制建设一、环境立法的回顾与评述二、防沙治沙相关的法制建设第二节 中国加入有关国际公约及履约情况一、联合国21世纪议程二、防治荒漠化公约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四、生物多样性公约五、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概览第三节 优惠政策保障一、国债投资林业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二、贴息贷款为防沙治沙做贡献三、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四、其他激励措施第八章 21世纪中国防沙治沙的战略决择第一节 战略选择一、建设三道屏障,遏制土地沙化二、以人为本,创新思路三、明确责任目标,分区治理突破四、实施工程监理,项目责任到人五、健全六大体系,完善管理手段六、问题与措施第二节 关于我国防治荒漠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建议一、明确目标,分步实施二、重点工程,加大投入三、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四、健全法制,依法防治……

章节摘录

  1.组织管理  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工程建设的重大事项。工程建设由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原林业部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具体负责三北工程的规划、计划、督导、检查。三北地区各省、区、市在林业主管部门内部成立工程建设专管机构,或固定专管人员,负责本省区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县林业主管部门全权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各乡镇林业站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造林成果验收合格后,按林业行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进行资源的经营管理。  工程建设中先后制定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管理办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管理办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11项管理办法,使三北工程建设从种苗准备到检查验收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管理都有章可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组织实施措施,推进了工程建设组织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计划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计划管理中不断引入新的机制,加强计划的实效性和严肃性。一是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招标制。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公开招标,专家评议,民主决策,择优扶持;对竞标的工程项目从建设规划,组织技术措施,配套资金落实,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进行评议打分,择优安排,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和建设成效。


编辑推荐

  从事荒漠化防治的研究、管理、立法等领域的专业组织、机构和科研人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治沙启示录 PDF格式下载



关心沙漠,治理沙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