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话语类型研究

李美霞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美霞  

页数:

20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书中的“余论”提到网络语言。的确,网络语言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语言文学内部规律的作用,网络语言将是我们绕不开的问题;它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继续存在并发展着。不用说,它是传统语言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以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李美霞,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语篇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符号学和外语教学等学科的研究。近几年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体学、语篇分析、语义学、符号学。任全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已发表学术论文35篇,独立完成并出版学术著作3部,合作完成并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得并主持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1项,独立完成校级科研专著立项1项,主持并完成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子项目5项,承担并完成北京市人才强教科研项目2项。

书籍目录

序言作者的话第一章 话语类型概念渊源及研究目的 1.1 前言 1.2 话语类型分类的起源 1.3 话语类型研究的多元化及本研究的目的第二章 其他学科对话语类型研究的贡献 2.1 前言 2.2 欧洲哲学家对话语类型静态分类的质疑 2.3 俄国话语类型研究状况 2.3.1 形式主义 2.3.2 巴赫金的研究 2.4 20世纪话语类型的多学科研究 2.4.1 话语类型与民俗学 2.4.2 话语类型与交际文化学 2.4.3 话语类型与语言人类学 2.4.4 话语类型与会话分析 2.4.5 话语类型与修辞学 2.4.6 话语类型与文学研究 2.5 结语第三章 话语类型概念的界定 3.1 前言 3.2 常识性界定 3.3 从结构看话语类型 3.4 从语言特征看话语类型 3.5 从主题视角看话语类型 3.6 从修辞视角看话语类型 3.7 从功能视角看话语类型 3.8 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话语类型 3.9 从观念形态视角看话语类型 3.10 从认知视角看话语类型 3.11 从社会视角看话语类型 3.12 从社会认知视角看话语类型 3.13 结语第四章 话语类型理论框架介绍及述评 4.1 前言 4.2 发端于美国的话语类型理论 4.2.1 北美修辞学派 4.2.2 社会认知模式 4.3 系统功能学派的研究 4.3.1 哈桑的“话语类型结构潜势”理论 4.3.2 悉尼学派模式 4.3.3 婉朵拉的话语类型分析框架 4.3.4 弗塞特等人的系统流程图和奥德乃尔的动态系统 4.4 起源于澳大利亚的社会符号模式和模块理论 4.4.1 社会符号模式 4.4.2 模块理论 4.5 斯威尔斯学派的研究 4.6 国内“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模式 4.7 其他研究框架 4.7.1 帕特利奇的研究框架 4.7.2 活动理论观 4.8 结语第五章 话语类型分析和小句关系分析的互补性 5.1 前言 5.2 话语类型、话语类型分析 5.3 小句关系分析的研究 ……第六章 话语类型概念相关问题探讨第七章 话语类型分类问题探索第八章 话语类型研究模式探索第九章 余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话语类型研究 PDF格式下载



帮同学买的,急用,图书馆都借不到,在当当买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