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经济学

邓宏兵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邓宏兵 编  

页数:

330  

内容概要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区域经济学》按照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关系、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研究方法五大板块组织安排内容,共分11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内涵、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和区位与产业区位理论、区位决策影响因素、多部门企业区位决策、跨国公司区位、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区位等问题。第三章至第七章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动力机制、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组织、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等内容。第八章为区际经济关系,包括区域要素流动与分工和贸易、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测度、空间相互作用与区际利益冲突和合作、区际产业转移等内容。第九章为区域经济政策,包括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特征与基本内容,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性及目标、方针与工具,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等内容。第十章为区域经济研究方法论,包括区域经济研究方法体系、区域经济分析常规方法及其新发展。第十一章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新进展、区域营销与区域管治、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总部经济与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等内容。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区域经济学》可用作高等院校经济学、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及政府管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一、区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划分二、区域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研究内容四、学科体系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学科地位与作用一、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二、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三、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四、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动力机制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第六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组织第七章 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第八章 区际经济关系第九章 区域经济政策第十章 区域经济研究方法论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经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因其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具有不同性质,并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特征。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任务就是研究区域经济规律。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E.M.Hoover)曾说“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年轻、最有生气的分支学科之一”。自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农业区位论以来,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学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形成。现在,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已形成明确发展方向并具有研究潜力巨大的经济学科领域,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结合的综合性边缘经济学科。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  一、区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与特征  区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空间概念,往往没有严格的范围、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相对性极强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和学科来观察、分析和理解不同的区域。  不同学科因其研究领域和重点的差异对区域有不同界定。地理学主要将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一个地域单元;社会学将区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政治学认为区域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划分的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是指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经济地域单元(孙久文,2006)。它不但充分考虑了地理单元和行政单元,而且考虑了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等特点。“区域”的产生和存在应具备3个逻辑前提:一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表结构;二是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其分布状况;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状况(储东涛等,2003)。  与区域相近的词有“地区”、“地域”和“空间”等。区域是地区的泛指或抽象,地区则是特指;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的范围一般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空间是对地球表层的一种表达,是与时间相对应的概念,是一个立体感很强的概念。由于空间的存在,地理事物得以存在。区域则是空间的特化,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平面。此外,地点是不计面积的空间概念。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