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

孙佑海,张蕾 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孙佑海,张蕾 等编著  

页数:

44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循环经济研究丛书》之一。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法律与发展循环经济互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是中国第一本研究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专著。包含十个方面的内容: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与实践;循环经济法的内涵;循环经济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循环经济法律关系;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减量化法律制度;再利用与资源化法律制度;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违反循环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其特点是:与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进程紧密联系,反映了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最新成果;在研究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基础上,从法学与经济学理论出发,阐述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立的客观必要性和制度构建的合理性;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以及相关立法的经验,以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历史使命。 本书可供主管循环经济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从事循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学习与参考。

作者简介

孙佑海,搏士,著名环境资源法专家,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务院法制局副司长,现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主持《循环经济法》起草工作。曾参与、起草1985年以来我国所有的环境资源法律,并发表有关环境法、资源法的学术论文17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兼任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教授。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 1.1 循环经济的发生与发展 1.1.1 循环经济理念的历史追溯 1.1.2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 1.1.3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1.1.4 人类的人与自然观的转变历程 1.1.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1.1.6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1.7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2 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1.2.1 循环经济的本质和内涵 1.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2.3 循环经济的系统特征和物流特征 1.2.4 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1.2.5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2.6 发展中国家的隧道说 1.3 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 1.3.1 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3.2 企业循环经济实践清洁生产 1.3.3 工业园循环经济实践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1.3.4 再生资源产业(静脉产业)发展第2章 循环经济法的含义 2.1 循环经济法的概念、特征、性质 2.1.1 循环经济法的概念 2.1.2 循环经济法的特征 2.1.3 循环经济法的性质 2.2 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 2.2.1 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宗旨 2.2.2 循环经济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2.2.3 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2.3 循环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2.3.1 循环经济法适用的主体范围 2.3.2 循环经济法适用的对象范围 2.3.3 循环经济法适用的地域范围 2.4 循环经济法的作用 2.4.1 循环经济法的规范作用 2.4.2 循环经济法的社会作用 2.4.3 正确发挥循环经济法的作用第3章 循环经济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 3.1 循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关系 3.1.1 循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联系 3.1.2 循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区别 3.1.3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3.2 循环经济法与资源法的关系 3.2.1 循环经济法与资源法的关系 3.2.2 资源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3.3 循环经济法与能源法的关系 3.3.1 能源的含义与能源问题 3.3.2 循环经济法与能源法的关系 3.3.3 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3.4 循环经济法与清洁生产法的关系 3.4.1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法 3.4.2 循环经济法与清洁生产法的关系 3.4.3 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3.4.4 清洁生产法的完善第4章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 4.1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4.1.1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分类 4.1.2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及特征 4.2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4.2.1 政府部门 4.2.2 企业 4.2.3 其他社会组织 4.2.4 公民 4.3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4.3.1 作为循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 4.3.2 作为循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 4.4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4.4.1 关于循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一般规定 4.4.2 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从事减量化的义务(责任) 4.4.3 主体在流通、消费过程中从事减量化的义务(责任) 4.4.4 主体从事产业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义务(责任) 4.4.5 主体在流通、消费后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义务(职责)第5章 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 5.1 概述 5.2 德国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 5.2.1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历史发展 5.2.2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制度 5.2.3 德国循环经济法的贯彻 5.3 美国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 5.3.1 美国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实践 5.3.2 美国循环经济立法 5.3.3 美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特点 5.4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5.4.1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历史背景 5.4.2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过程演化 5.4.3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现状 5.4.4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5.4.5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特点 5.5 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国际公约 5.5.1 循环经济与国际法 5.5.2 国际循环经济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5.5.3 几个重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公约和协定第6章 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 6.1 循环经济管理体制 6.1.1 循环经济管理体制的含义及意义 6.1.2 现行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其产生背景 6.1.3 循环经济监督管理权限配置和制度设计 6.2 循环经济规划制度 6.2.1 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含义 6.2.2 循环经济规划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6.2.3 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具体内容 6.3 总量调控制度 6.3.1 总量调控制度的含义 6.3.2 总量调控制度的理论基础 6.3.3 总量调控制度是落实环境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 6.3.4 总量调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6.4 循环经济评价制度 6.4.1 循环经济评价制度的含义 6.4.2 循环经济评价制度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 6.4.3 循环经济评价制度设计及其实施 6.5 循环经济考核制度 6.5.1 循环经济考核制度的含义 6.5.2 循环经济考核制度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 6.5.3 循环经济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 6.6 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 6.6.1 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定义和产生背景 6.6.2 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必要性 6.6.3 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主要内容 6.6.4 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 6.7 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重点管理制度 6.7.1 重点管理制度的含义 6.7.2 重点管理制度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6.7.3 重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施 6.8 统计、标准等基础管理制度 6.8.1 循环经济统计和信息发布制度 6.8.2 循环经济标准制度 6.8.3 循环经济标志标识制度第7章 减量化法律制度 7.1 生产过程中的减量化制度 7.1.1 鼓励、限制或者禁止名录制度 7.1.2 生态设计制度 7.1.3 工业节水制度 7.1.4 工业节油制度 7.1.5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制度 7.1.6 建筑产业的循环经济要求 7.1.7 循环农业制度 7.2 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制度 7.2.1 绿色消费制度 7.2.2 城市生活节约的要求 7.2.3 服务业的减量化要求 7.2.4 一次性消费品限制制度第8章 再利用与资源化法律制度 8.1 产业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制度 8.1.1 区域循环经济 8.1.2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要求 8.1.3 工业废水、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制度 8.1.4 综合利用信息和废物交换的要求 8.2 流通消费后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8.2.1 废物回收体系建设的要求 8.2.2 拆解和再利用的资质管理制度 8.2.3 废电器电子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化要求 8.2.4 报废机动车船的回收拆解要求 8.2.5 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的要求 8.2.6 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要求第9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 9.1 利用激励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 9.1.1 激励机制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9.1.2 经济激励手段的理论根据 9.2 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与财政补贴制度 9.2.1 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财政支持及其特征 9.2.2 专项资金与财政支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作用 9.2.3 专项资金与财政支持的应用 9.3 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制度 9.3.1 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手段及其特征 9.3.2 税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9.3.3 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税收激励措施的应用 9.4 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制度 9.4.1 价格手段的性质 9.4.2 合理价格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 9.4.3 价格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9.5 发展循环经济的收费制度 9.5.1 发展循环经济的收费手段及其特征 9.5.2 收费制度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9.5.3 收费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9.6 发展循环经济的押金制度 9.6.1 押金手段的内涵与特点 9.6.2 押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9.6.3 押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9.7 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采购制度 9.7.1 政府绿色采购的含义与特征 9.7.2 政府绿色采购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9.7.3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应用 9.8 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资制度 9.8.1 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资的含义与特征 9.8.2 绿色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 9.8.3 绿色投资制度的适用 9.9 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 9.9.1 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的含义与特征 9.9.2 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9.9.3 金融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9.10 小结第10章 法律责任 10.1 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主体 10.1.1 行政主体 10.1.2 企业 10.1.3 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 10.2 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种类 10.2.1 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行政责任 10.2.2 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刑事责任 10.2.3 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民事责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  循环经济目前已成为了世界热点和未来趋势。循环经济理论因人类对于资源及环境承载极限的认识而被提出,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被倡导。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而实际上,其中涵盖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勤俭节约、物质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我们并不陌生。追根溯源,其精髓与古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观有殊途同归之处。但也许古人自发的物质循环利用的做法与当今的循环经济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未来的理念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与传统的勤俭节约在意义上和范畴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1.1 循环经济的发生与发展  1.1.1 循环经济理念的历史追溯  从形式上来讲,循环经济行为自古就有。远古时代的中国和日本,都有利用稻草编绳、粪便回田、节约用水等传统习俗的记载。在生产力落后、物质资源匮乏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处在相对蒙昧状态,普遍存在着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节约资源、尽可能地回收利用资源来维持生产和生活,减少浪费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同时,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废物回收利用具有相对的经济性。如在一个人口较多的贫困家庭完全可以通过回收牙膏皮、煤渣等来改善家庭生活。再如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困难时期,就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废弃资源回收系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 PDF格式下载



不错的书,值得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