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算选粹
2008-11
科学出版社
徐泽林 译注
653
李文林
无
李文林同志在本译丛导言中指出,古代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不仅便利了东西方的交通与商业往来,“更重要的是使东西方在科学技术发明,宗教哲学与文化艺术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接触、碰撞,丝绸之路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纽带。”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沿丝绸之路进行的知识传播与交流,促成了东西方数学的融合,孕育了近代数学的诞生。”在李文林同志的精心策划与组织带动之下,我国先后支持并派出了几批对数学史有深厚修养的学者们远赴东亚特别是中亚亲访许多重要机构,带回了一批原始著作,翻译成中文并加适当注释。首批将先出版5种,具见李的导言。它们的深刻意义与深远影响,李文言之甚详,不再赘述。
本书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留传下来的数万种和算典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几种著述,进行翻译、注释和解说。共涉及和算家七位,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学、无穷小算法、代数化几何、不定分析与组合分析等知识领域,基本能反映和代表日本和算家创造性的数学成就与特色。 本书前言部分完整地概述了和算的发展历史、与中国数学的关系、和算的主要成就与特色、和算书籍现存情况等。在每篇数学文献前都有简单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与数学业绩、所选文献的数学内容、流传与影响。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数学史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
徐泽林,教授,2008年3月4日-12日应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综合文化研究科“共生国际哲学交流中心”的邀请,赴东京大学参加“共生国际哲学交流中心开设纪念学术会议”,2003年4月-2003年10月,以外国人客员研究员身份访问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相关基础科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室,从事半年的学术研究工作。
前言 1.和算发展史概略 2.和算主要成就与特色 3.从汉字文化圈数学传统看日本近世的和算 4.和算书籍现存情况 5.本书编辑说明与凡例一、关孝和著述 1.《发微算法》提要 2.《发微算法》 3.《三部抄》提要 4.《三部抄》 5.《括要算法》提要 6.《括要算法》二、建部贤弘著述 1.《缀术算经》提要 2.《缀术算经》三、井关知辰著述 1.《算法发挥》提要 2.《算法发挥》四、久留岛义太著述 1.久留岛义太著述提要 2.《久氏弧背草》 3.《久氏遗稿天之卷》(算学粹沙)五、松永良弼著述 1.松永良弼著述提要 2.《立圆率》 3.《方圆算经》六、安岛直圆著述 1.安岛直圆著述提要 2.《弧背术解》 2.《圆柱穿空圆术》 4.《圆柱穿空圆术起源》七、小出兼政著述 1.《圆理算经》提要 2.《圆理算经》后记
秦汉时期因天灾战祸,有大量的中国移民进入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早期史书,记载了来自朝鲜半岛的汉族“归化人”向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及生产技术的内容。汉字、佛教,以及《论语》、《诗》、《书》、《易》、《礼》、《春秋》、《千字文》等中国经典,此时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初,日本从百济招聘五经博士段扬尔讲授这些经典,三年后又招入博士汉高安茂。这段时间,历史文献中没有留下数学方面的材料,今日无法获知其数学发展详情。不过,随汉字的传入,中国的数字系统与简单的算术知识以及度量衡制度,也应该在此期间系统地移植于日本,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也会引用中国的天文历法制度。据《日本书纪》记载,钦明天皇十五年(554)有历博士固德王保孙与易博士施德王道良、药博士奈率王有凌陀去日本。推古天皇十年(602)百济僧人观勒携有关历法、天文、地理、遁甲、方术等书籍来到日本。可见,中算伴随儒学、天文历学、术数等由大陆移民经朝鲜半岛间接传入日本。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很久以来,我国数学吏研究的视野多囿于国内,尤其对外国数学文献的研究比较薄弱。当今东亚各国因政治和历史后遗症等因素的影响,相互之间尚存在一些来自心理上的隔阂,学术文化领域多少也有这样的隔阂,这种隔阂甚至远胜于东西方之间的隔阂,数学史领域也不例外,以至于国内对与中国数学同源的日本和算及李氏朝鲜数学知之甚少。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的设立,旨在鼓励调查发掘中国数学沿丝绸之路传播于阿拉伯地区乃至西方的历史。在宋元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算,在代数学、无穷小算法、几何等方面的成就,足可与牛顿之前的欧洲近代数学相媲美,它为我们认识中国数学传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这样的意义来说,将和算及其与中算关系的研究纳入丝路基金项目,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吴氏基金项目的意义,不只在于为中国数学文化对世界近代数学的贡献作辩护,而且将中国数学史研究引向更广阔的历史视野。
《和算选粹》为我们认识中国数学传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和算及其与中算关系的研究纳入丝路基金项目,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