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少陵原西周墓地(上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页数:

8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少陵原西周墓地的发掘报告,该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南约5公里的杜曲镇东杨万村东北约500米的少陵原边上。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发掘西周墓葬429座,殉马坑3座,仰韶时期灰坑12座。书中介绍了此次发掘的整体情况,对出土的陶鬲、陶豆、陶罐以及铜戈、铜泡等遗物进行了型式划分,对墓葬进行了分期,另外对墓地的性质和出土的铜短剑进行了考证,并对西周居民的体质情况及牙病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本书为研究西周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及平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书适合从事商周历史、考古、体质人类学及军事制度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历史沿革第二章 发掘起因与经过 第一节 发掘起因 第二节 发掘经过第三章 墓葬综述 第一节 墓地分布概况 第二节 墓葬形制与结构 一 墓葬形制 二 墓葬结构 第三节 葬具与葬式 一 葬具 二 葬式 第四节 随葬遗物 一 概况 二 陶、瓷器 三 铜器 四 玉、石器 五 蚌、角、骨、铅器第四章 墓葬分述第五章 殉马坑第六章 灰坑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墓葬分期与年代 一 主要器类的演变特点 二 墓葬分期 三 各期墓葬的年代推断 第二节 相关问题简析 一 墓地的性质 二 关于墓地崇尚武勇风气的问题 三 墓地出土青铜短剑的文化属性附表 附表一 少陵原西周墓地墓葬一览表 附表二 陶鬲型式划分、分期及数量统计表 附表三 陶罐型式划分、分期及数量统计表 附表四 陶豆型式划分、分期及数量统计表 附表五 铜戈型式划分、分期及数量统计表附录 附录一 少陵原西周墓地人骨鉴定报告 附录二 少陵原西周墓地周人牙齿磨耗状况的研究 附录三 少陵原西周墓地周人与现代人牙齿形态的比较 附录四 少陵原西周墓地青铜剑鞘的技术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第一节 地理位置少陵原西周墓地位于西安南郊长安区东南约5公里的杜曲镇东杨万村。东杨万村在原南侧的川道上,墓地在原上,距村子有500米远。少陵原位于西安之南,在泸河与涌河(古称樊川)之间。北起西安南郊的曲江开发区南端,南达韦兆、引镇,长约20多公里,宽6-10公里,面积约l40平方公里,海拔470-630米,高出西安l00-200米,最高处在三兆之南。汉时叫鸿固原,汉宣帝葬杜陵,故又称杜陵原,宣帝许皇后葬杜陵南,其陵较小(小与少古代通用)称少陵,其原遂名少陵原。西北和风栖原相接,居高临下,俯视全西安城。可扼控入南山的通道。原的南部陡峭,其下为平川(即樊川),和神禾原隔川相望。一眼看去,风景秀丽的秦岭仿佛就在眼前,山上的森林、庙宇衬托在蓝天白云下,蔚为壮观(图一)。少陵原西周墓地位于少陵原的中部,墓地整体分布情况是墓葬均分布在原的高处。在墓地分布区域内,还分布有仰韶时期的灰坑,且数量比较多。特别是在墓地的西部,灰坑分布比较密集。在墓地下方的台地上,发现有西周时期的灰坑,从断壁暴露出来的情况看,保存较好。灰坑里有大量的陶鬲残片和陶罐残片,证明西周时期人类就在墓地下方的台地上活动,其居住遗址应该就在这一带。


编辑推荐

《少陵原西周墓地(上下)》是以上墓葬资料的汇集,可供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参考。少陵原西周墓地是西安西南郊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墓地,也是沣、镐两京周边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较大型墓地。密集分布的500余座小型墓葬,说明西周时期这里曾存在过一个规模不算太小的聚落,应有不少的人生活在墓地西南侧的遗址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少陵原西周墓地(上下) PDF格式下载



还好,能再多打一点折扣就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