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外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贾颖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贾颖 主编  

页数:

256  

前言

由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山西省主委、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周然教授主持编写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共17册),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实施的适宜技术推广丛书,由科学出版社付梓印行,是一部向广大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传播最新适宜技术的力作。读后感触颇深。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难”在资源失衡,先进技术过于向中心城市倾斜;“贵”在技术错位,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严重滞后。科技部不失时机地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目标前移,重点下移,有的放矢。堪称“民心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技术的推广,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真正掌握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人才,才能使大量的适宜技术广播于乡村,惠及于农民。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广大农村医疗机构常常因缺乏经费不能及时派学员学习进修,技术难以更新,或者虽经努力得以外出深造,也因不能组成团队,技术不相匹配,终究难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周然教授率领的山西省项目组,经过反复调研,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广农村卫生新型适宜技术为主线,“两个重点”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区域示范,“一个目标”就是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其中独具特色的是,把该丛书的编写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础工程和前置项目,集国家推广的适宜技术之大成,经过编著者的辛勤努力,编著成了这部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并紧扣农村医疗卫生实际的培训丛书,对于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可望发挥重要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对于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欣然为其作序,并期望该丛书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之一。全书对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农村多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与处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的编写考虑到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特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突出中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收集到的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推广的适宜技术。   本书可供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培训时使用。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总前言前言 第一章 外科基本操作 第二章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局部化脓性感染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四节 全身性感染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第三章 颈部疾病 第一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节 甲状腺炎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四节 甲状腺肿瘤 第四章 乳腺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 乳腺增生病  第四节 乳腺纤维腺瘤  第五节 乳腺癌  第六节 乳房异常发育症 第五章 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  第三节 食管癌  第四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五节 胃癌  第六节 大肠癌 第六章 腹外疝  第一节 腹股沟疝  第二节 股疝  第三节 切口疝  第四节 脐疝 第七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泌尿系结石  第三节 睾丸炎与附睾炎  第四节 前列腺炎  第五节 前列腺增生症  第六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八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痔疮  第三节 肛瘘  第四节 肛裂 第九章 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第二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十章 损伤  第一节 颅脑损伤  第二节 胸部损伤  第三节 腹部损伤  第四节 泌尿系统损伤  第五节 烧伤  第六节 冷伤  第七节 毒蛇咬伤  第八节 狂犬病 第十一章 皮肤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疣  第四节 脓疱疮  第五节 癣  第六节 疥疮  第七节 接触性皮炎  第八节 湿疹  第九节 药物性皮炎  第十节 荨麻疹  第十一节 神经性皮炎  第十二节 皮肤瘙瘁症  第十三节 银屑病  第十四节 脂溢性皮炎  第十五节 痤疮  第十六节 斑秃  第十七节 黄褐斑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附录 适宜技术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无菌术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对外科而言,意义尤为重要。在人体和周围环境普遍存在各种微生物。在手术、穿刺、插管、注射及换药等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灭菌和消毒都必须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达到无菌术的要求。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则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任何人都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就达不到无菌术的目的。应用于灭菌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其中以高温的应用最为普遍。手术器械和物品都可用高温来灭菌。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的制备过程,还包括一次性医用敷料、手术衣和巾、容器、注射器及缝线的灭菌。紫外线可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和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常用于室内空气的灭菌。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如下:1.高压蒸汽法这种灭菌法的应用最普遍,效果亦很可靠。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高压蒸汽灭菌器可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类。当蒸汽压力达到104.0~137.3kPa时,温度可达121~126℃。在此状态下维持30分钟,即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物品经高压灭菌后,可保持包内无菌2周。注意事项:①需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宜过大,体积上限为:长40cm、宽30cm、高30cm。包扎亦不宜过紧;②灭菌器内的包裹不宜排得过密,以免妨碍蒸汽透人,影响灭菌效果;③预置专用的包内及包外灭菌指示纸带,在压力及温度达到灭菌标准条件并维持15分钟时,指示纸带即出现黑色条纹,表示已达到灭菌的要求;④易燃和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⑤瓶装液体灭菌时,只能用纱布包扎瓶口,如果要用橡皮塞,应插入针头以排气;⑥已灭菌的物品应注明有效日期,并需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⑦高压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2.煮沸法需有专用的煮沸灭菌器,但一般的铝锅或不锈钢锅洗去油脂后,常也用作煮沸灭菌。此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在水中煮沸至100℃并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即呵被杀灭,但带芽孢的细菌至少需煮沸1小时才能被杀灭。压力锅的蒸汽压力一般为127.5kPa,锅内最高温度可达124℃左右,10分钟即可灭菌。


编辑推荐

《外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可供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培训时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外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