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2009-3
科学出版社
郑文丽 编
347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财政的一般理论、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收入、财政管理体制、税收制度、我围现行税制结构、税收征收管理等,分十一章进行阐述。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财政税收的操作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经济、金融和管理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教材,还可供对财税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序前言第一章 财政概述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第二节 公共财政和公共产品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第二章 财政收入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概念、形式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第三章 国债第一节 国债概述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和偿还第三节 国债负担第四章 财政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第三节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支出第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第六章 财政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分类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工具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目标第五节 货币政策第七章 税收概述第八章 流转税制第九章 所得税制第十章 资源税制第十一章 行为税制第十二章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参考文献
第一章 财政概述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的概念及要点 财政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运用国家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社会产品分配中形成的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 为了正确理解财政的基本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财政属于分配范畴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个互相依存的环节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分配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产品被分配给不同部门、单位及个人,其分配渠道是不同的。例如,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通过企业财务分配渠道获得的:企业之间互相融通资金,主要是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进行的信贷分配。在这些分配渠道中,应有专门渠道用于解决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行政管理的需要,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救济的需要,经济建设中私人企业无力解决或不愿承当的公共工程投资需要,如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这些社会公共需要的责任由国家承担。国家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通过征税等方式,从社会生产中取得一定份额的产品。这一分配渠道,就是所要研究的财政。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通过学习财政与经济问的基本关系,能够分析我国财政参与经济分配的过程;通过财政收入的学习,理解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进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通过国债历史发展的学习,了解国债的种类和结构、国债的负担与规模、国债的发行原理、国债的流通与偿还,理解国债的性质和功能;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结构和原则,掌握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方法;阐述国家预算的构成编制和审批程序,掌握我国现行复式预算、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税收的基本内容,掌握各个税种的征税范围、纳税人,以及税额的计算方法、税收征收管理及税务违法行为的处理等。通过本书的教学,学生对财政与税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