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

丁炳扬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丁炳扬  

页数:

287  

前言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与该属其他亚属同为世界著名观赏花卉。该亚属植物属于东亚分布区类型,在我国南岭山地和日本中南部形成两个多度中心,前者以映山红组为主,后者以轮叶杜鹃组为主。200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该亚属被分为3个组,约115种,我国有81种。至今,亚属下的分类等级和种类划分在不同学者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分类学订正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一书的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温州大学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开展映山红亚属分类学的深入研究:①广泛深入的在居群概念指导下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以种类分布集中和模式产地为重点,包括我国南岭山地(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福建)和日本九州(宫崎、鹿儿岛县东部),在花期和果期进行两次标本采集,共得标本1200余号,近6000份;②查阅了国内外31个标本馆(中国25个、日本3个、欧洲3个)收藏的3万余份标本;③结合开展花粉和种子形态研究,特别是对一些近缘种和疑难种的变异式样的统计分析,明确了种类划分的依据。作者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对世界映山红亚属进行了全面的分类修订,承认该亚属共59种、3亚种、8变种,包括2个新种、3个新组合亚种、5个新组合变种,将150多个名称作异名处理,在亚属下分成2个组,并将映山红组分为3个系(series)。最后论证了亚属的地理分布、可能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现代分布中心、散布途径和分布格局的形成。

内容概要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是一部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z分类研究的专著,是作者在广泛查阅文献、野外采集标本及鉴定,并结合花粉和种子的微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对本亚属作了全面的分类研究而完成的。第一章简述了杜鹃花属尤其是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的历史。第二章到第四章以居群概念为指导,对形态性状(包括花粉和种子形态)的变异式样进行了分析,并评价其分类学意义。第五章对世界映山红亚属进行了全面修订,承认了本亚属共59种、3亚种、8变种。在亚属下,分成映山红组Sect.Tsutsusi和轮叶杜鹃组Sectl.Brachycalyx两个组,并将映山红组分为映山红系Ser.Tsutsusi、岭南杜鹃系Set.Kaempferi和短花杜鹃系Ser.Serpyllifolia三个系。记述了每个种的文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查检过的标本。第六章分析了映山红亚属内各个分类等级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本亚属可能的起源、现代分布中心、散布途径和分布格局的形成。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可供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为生物、农林、生态、环境、自然保护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书籍目录

序前言英文摘要第一章 绪论1.1 杜鹃花属的分类研究简史1.2 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进展1.3 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二章 形态性状及其分类学意义2.1 野外调查方法2.2 形态性状变异的测量分析2.3 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第三章 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3.1 花粉形态实验的材料来源3.2 花粉形态实验方法3.3 花粉形态的实验结果3.4 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第四章 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4.1 种子形态实验的材料来源4.2 种子形态实验方法4.3 种子形态实验结果4.4 种子形态的分类学意义第五章 分类修订5.1 系统大纲5.2 分组、系、种检索表5.3 分类处理第六章 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6.1 各等级分类群的地理分布6.2 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6.3 各类群的系统位置附录映山红亚属种(亚种、变种)分布图参考文献标本馆索引拉丁名索引中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形态性状及其分类学意义  对于映山红亚属的分类修订,首先必须选取稳定可靠的分类性状,而以往对本亚属,特别是映山红组的几次较大修订选用的性状侧重不同。如何明友(1994)、He和Chamberlain(2005)侧重于雄蕊的数目、花柱被毛情况、雄蕊是否比花柱长等;Chamberlain和Rae(1990)侧重于幼枝的毛被、花冠大小、雄蕊数目和花冠的形状等;Yamazaki(1993,1996)则侧重于幼枝毛被、叶片大小和花冠大小等。在他们所选用的这些形态性状中,是否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呢?必须在使用前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在本章分析中所用种类的名称,主要参考谭沛祥(1983b),何明友(1994)和Yamazaki(1993,1996)。  2.1 野外调查方法  我国在1977~1987年的十年中,共发表了映山红亚属的新分类群74种和l6变种。在这短短的10年中,发表的新植物超过了以前200多年发表的总数。近年还陆续有新种发表(丁炳扬,1990;Chamberlain&Rae,1990;李光照,1995;何明友,1995;刘仁林,2001;高信芬和彭玉兰,2004)。说明这段时间里采集调查的深入以及大量变异类型的发现,但这些变异是否是稳定可靠的?从原作者发表时的标本引证来看,相当多的名称发表时仅仅引证了一号标本。Chamberlain和Rae(1990)对映山红亚属首次全面的分类学修订,将多达27个名称作为存疑处理。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标本查阅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可能是依据的标本实在太少。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