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田季生,贺润坤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田季生,贺润坤 著  

页数:

274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进程相结合,与现代社会对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相适应,努力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专业人才。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我们组织编写“高等专业人才现代教育系列教材”。  “系列教材”的编写着力体现现代特色。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教育以育人为本,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必须贯彻的教育理念;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是必须关注的创新点。  “系列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基础,以专业教育为根本,是我们的立足点;注重专业能力,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是我们的着眼点;着力专业创新,以创新精神为指归,是我们的总要求。  “系列教材”的编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注重学科体系的完备,又突出学科知识重点;既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关注当前学术动态;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系列教材”的编写倡导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内容上,精选素材,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思想和方法;在语言上,字斟句酌,既要严谨周密,又要简洁明快;在形式上,精心设计,既要美观大方,又要经济实用。  “系列教材”按照课程建设的一体化设计思路进行开发,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每种教材均以文字主教材为基础,配套开发网上文本、IP课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以方便教学和自主化学习使用。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高等专业人才现代教育系列教材)》在吸收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简明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概观(高等专业人才现代教育系列教材)》采用的是当代的学科分类法,即将传统文化分为中国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宗教、法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礼仪文化、衣食住行和科技文化十一类,分别介绍其基本概况、基础知识和有关理论,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和掌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内豪感。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条件与背景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政治结构思考题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思想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观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思考题第三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与特征第二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规范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思考题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第一节 中国原始宗教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节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思考题第五章 中国传统法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第三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反思思考题第六章 中国传统教育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及科举制度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及其特征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思考题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发展概览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思考题第八章 中国传统艺术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概览第二节 灿烂的古代艺术成就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思考题第九章 中国传统史学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概览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与优良传统第三节 中国传统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思考题第十章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礼仪概说第二节 中国传统礼仪举要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现代价值思考题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第一节 服饰文化第二节 饮食文化第三节 建筑文化第四节 古代的交通工具第五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思考题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第二节 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第三节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反思思考题第十三章 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和特点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题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条件与背景  【导读】  本章要求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理解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文化特性,认识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与农业一宗法社会结构之间的深层联系。  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离不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应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三方加以整合,寻找文化发展的脉络。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文化与地理是互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然经济以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相结合的伦理政治,既是中国文化发生的土壤,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面貌。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是创造文化的前提,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质产生的物质基础。自然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要素的改变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人类的活动反过来又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构成,因此,必须注意文化与地理的互动性。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创新能力和精神风貌。只有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提升人生境界、道德精神和审美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