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地貌学导论

吴正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吴正  

页数:

250  

字数:

371000  

前言

  地貌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的主干课程之一。本书是在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学基础》讲义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了国内外多本著名地貌学教材的优点,以及地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编写而成的。为了适应21世纪高师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本书力求在体系上、内容上有所创新,除反映科学性与系统性外,要更能体现师范院校地貌学课程教材的特色。  面向21世纪高师地貌学教材应有什么特色?我国著名地貌学家和教育家曾昭璇教授曾提出要在浅、广、新三个方面下功夫的意见。所谓“浅”是要易懂,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最基本的内容写得深入浅出,过深难懂的内容不宜编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地貌,缺乏该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果教材过于深奥,学生难以接受,会造成教与学方面的一定困.难。“广”即教材内容要广泛一些,地貌学的主要方面都应涉及。高师地理系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学地理教师,他们只有具备广博的地貌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未来地理教学的需要。“新”是因为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果不以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去充实教材,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所以,要求教材内容新颖,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可能编进去。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貌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在不断的演进。许多以往深受重视的内容已经过时被淘汰、省略,而一些新概念、新理论,甚至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兴起。如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人类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已成为今日一种重要的地貌作用(营力),这是在传统地貌学中所忽略的。人类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地貌营力对地貌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变得越来越强烈,对地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和简接的地貌作用,不仅可以塑造新的地貌体——人工地貌,而且还可因人为不合理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地貌灾害。地貌学在经济建设和改造自然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地貌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结合很密切的学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很广。国民经济的很多部门都对地貌学提出了要求,或者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广泛地应用了地貌学知识。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很有必要在地貌教材内容上增加应用地貌方面的知识。  新的高师地貌学教材,只有在浅、广、新三个方面下功夫,紧密结合生产建设实际,才能使学生打好基础,开阔视野,扩展思路,赶上时代,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和培养的人才素质的提高。

内容概要

地貌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书是在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多本著名地貌学教材的优点,以及地貌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编写成的。在编写过程中,除力求反映教材应具备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外,更突出地体现了师范院校地貌学课程教材要具有浅、广、新的特色。同时,首次在地貌学教材中增加了应用地貌内容。 全书共分十五章。除第一章绪论外,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二章至第七章,详细介绍了部门地貌学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主要的地貌类型和特征;第二部分,第八章至第十章,重点论述了应用地貌学的三个主要应用方向:环境与资源地貌、灾害地貌和工程地貌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扼要地介绍了地貌发育的重要理论、地貌系统的基本特性,以及地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书除作为高师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的地貌学课程教材外,还可用于综合大学地理系各专业和地质、农林、交通、水利、测绘等院校非地理系科学习地貌学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亦可供有关科研、生产部门的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第二节 地貌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地貌的若干基本性质第二章 构造地貌 第一节 活动构造地貌 第二节 静态构造地貌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一节 流水作用 第二节 片(散)流地貌 第三节 暴流(沟谷水流)地貌 第四节 河流地貌 第五节 流域地貌第四章 岩溶地貌 第一节 岩溶的地貌作用 第二节 岩溶的地貌形态 第三节 岩溶地貌发育的规律性第五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类型 第二节 冰川地貌 第三节 冻土地貌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一节 风沙作用 第二节 风蚀地貌 第三节 风积地貌 第四节 荒漠类型与荒漠化问题 第五节 黄土地貌第七章 海岸地貌 第一节 海岸的动力作用 第二节 海岸地貌类型 第三节 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 第四节 海岸分类第八章 环境与资源地貌 第一节 地貌与环境 第二节 地貌与资源第九章 灾害地貌 第一节 崩塌 第二节 滑坡 第三节 泥石流 第四节 岩溶地面塌陷第十章 工程地貌 第一节 地貌与农业 第二节 地貌与工程建设 第三节 地貌与城市建设第十一章 地貌发育的理论问题 第一节 地貌发育的重要理论 第二节 地貌系统的基本特性第十二章 区域地貌调查与制图 第一节 地貌野外调查 第二节 地貌制图第十三章 地貌学研究的数学方法 第一节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数学模拟 第三节 非线性方法第十四章 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遥感图像种类与分析方法 第二节 航空相片的地貌解译 第三节 卫星相片的地貌解译 第四节 遥感动态监测第十五章 地貌学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野外定位和半定位观测 第二节 室内实验分析和模拟试验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方山 方山是从构造高原或台地分割出来的破碎山体,它同样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如我国粤北的丹霞山,高600多米,由厚层坚硬的晚白垩系红色砾岩、砂岩等岩层组成,岩层倾角仅5°—8°,峰平坡陡,形似城堡或山寨,故俗称为“城”、“寨”,如平头寨、扁寨、巴寨等。又如浙江省永康县的方岩,是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方山,高384 m,附近诸峰群立,顶平形方,四壁如削。此外,在我国的湘、赣、川、鄂、甘、冀等地红层堆积的盆地中,都普遍发育出构造台地和方山地貌。由砂岩组成的方山以湖南张家界、索溪峪和天子山一带为典型,如黄狮寨、腰子寨、扁桶寨、顶天楼等。它们均由上泥盆纪坚硬的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等组成,发育在向斜的终端,岩层倾角6°~8°。 3.峰林地貌 它由台地和方山演变而来,当侵蚀作用深入到构造台地和方山内部时,它们都遭受强烈的破坏,形成高低参差、面积较小的峰林地貌,其中包括有狭长的石岭,如粤北坪石的“一字峰”;矮窄的石墙,孤立的石峰,如丹霞山的僧帽峰、姐妹峰、茶壶峰,武夷山的玉女峰、大王峰;高尖的石柱和石针,如张家界的金鞭岩、丹霞山的蜡烛峰;还有圆大的石蛋,如粤北坪石金鸡岭上的金鸡石等。它们都是很好的地貌旅游资源。 4.崖壁和峡谷地貌 1)崖壁地貌 崖壁地貌是组成水平构造地貌的两大要素之一,也是该类地貌的另一大特色。崖壁的坡度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大于90°,或逆坡倾斜。崖壁的形态受岩性支配,种类有悬崖、额状崖、四状崖和阶级状崖。悬崖坡度一般在90°左右,造崖层是岩性均一的硬岩,崖壁的后退多沿垂直节理作折线状进行。其中出现的平坦状地面即为硬岩层面,它与硬岩的急坡一起组成阶级状崖,又称为构造阶地或假阶地,这种阶地是差别侵蚀而成的,与地壳上升及河流作用无关。组成崖壁的岩层中如果夹有软弱岩层时,它就因为易被侵蚀而向内凹入,成为凹状崖,如果凹人很大,则成为岩洞,但这种岩洞宽度往往大于高度和深(长)度,也无支洞,故与石灰岩溶洞不同。 崖壁上还有溜痕、石沟和小溶洞等小型地貌,它们多产生在含钙质胶结物多和含有石灰岩砾石的砂砾岩中,此时岩壁受散流溶蚀后就会出现宽浅的溜痕和石沟,如福建武夷山的晒布岩上,就分布着许多互相平行、深宽约20 em的石沟,构成奇特的景观。如果雨水溶蚀了镶嵌在砂砾岩中的灰岩砾石后,就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洞穴,直径一般为10~20 cm。 崖壁的生成条件是: (1)岩层垂直节理发达。垂直节理是风化和流水下切作用的通道,它为崖壁的发育提供了构造条件。


编辑推荐

《现代地貌学导论:地学卷》除作为高师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的地貌学课程教材外,还可用于综合大学地理系各专业和地质、农林、交通、水利、测绘等院校非地理系科学习地貌学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亦可供有关科研、生产部门的工作者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地貌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吴正是国内有名的地貌学家,主要做海岸风沙地貌等,这是他主编的第二版教材,内容有不少更新,虽定位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使用,但是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也有参考价值!


已经开始参考,从中学到了不少河流地貌的知识,非常受益。


早就买了这本书,暂时没细看,刚到货时翻了翻,感觉一般。


作为入门级的参考书


就是学校规定的教材啊


精装版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