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北传统器乐

李建林 等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建林 等著  

页数:

336  

前言

  为便于研究,我们这里所指称的燕赵区域总体包括现今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大致相当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南北麓,不仅包括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而且也包括存在其间的古中山国、代国和邢国等地。燕赵区域内特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连绵不断的战争、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导致了燕赵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燕赵文化的主体是华北平原的汉族旱地农耕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特征。  燕赵文化虽然与相邻的三晋、关中、中原、齐鲁各区域文化多有交叉和重叠,但它却更具北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就燕赵文化的气质特性而言,人们多认同它的慷慨悲歌和任气豪侠,这一特征虽非燕赵区域所独有,但无疑它在该地表现得更为典型,它形成和成熟于战国时期,其后绵延两千余年,成为燕赵区域悠久而稳定的文化传统。就燕赵文化的构成和发展机理而言,有学者认为,兼收并蓄而自成一家乃其重要特征。这既与燕赵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多元构成等因素息息相关,又与燕赵地区的先贤今哲洞烛社会发展先机,并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魄,对各家各派思想成果择善而从、整合提炼关系至密。这样的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思考燕赵文化无疑颇多启示。不过,在尚未对燕赵文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之前,我们还不能对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妄加评说。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在全面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考察方法,结合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工作,对河北传统器乐的历史、艺术特征、分类及民间乐社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全书条理清晰,内容全面,既有历史视野,又具现实关怀。 本书可以为从事文艺学、民俗学、音乐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第一章 中国传统器乐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 第一节 中国传统器乐的发展简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的总体特征 第三节 乐器分类法 第四节 中国传统乐种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 第五节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标题 第六节 中国传统乐种的曲体结构第二章 河北传统器乐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河北器乐 第二节 秦、汉代时期的河北器乐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北器乐 第四节 隋唐辽宋时期的河北器乐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河北器乐 第六节 辛亥革命之后的河北器乐第三章 河北传统器乐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河北传统器乐的祭祀功能 第二节 民间器乐的礼仪功能 第三节 岁时节日社区活动中的禳灾祈福功能 第四节 河北传统器乐的教育宣传功能第四章 河北传统器乐与其他传统音乐的联系 第一节 河北传统器乐与民歌的关系 第二节 河北传统器乐与戏曲的联系 第三节 河北传统器乐与民间歌舞的联系 第四节 河北传统器乐同民间花会的联系第五章 器乐乐种 第一节 乐种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传统器乐乐种的特征 第三节 乐种的划分第六章 河北传统器乐研究一瞥 第一节 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北卷》为代表的基础性建设 第二节 研究的热点之一——冀中音乐会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热点之二——巨鹿道教音乐 第四节 其他研究第七章 河北鼓吹乐概述 第一节 鼓吹乐的界定以及基本概况 第二节 河北鼓吹乐概况 第三节 河北四个区域流派的鼓吹乐简况第八章 鼓吹乐乐种——冀中音乐会 第一节 河北音乐会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冀中音乐会的音乐观念 第三节 音乐会当中“会”的概念 第四节 音乐会的组织和音乐特征第九章 鼓吹乐乐社——屈家营音乐会 第一节 屈家营音乐会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林中树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节 艺术特征 第四节 屈家营音乐会的传承 第五节 屈家营音乐会的保护第十章 军卢村音乐会 第一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乐队的乐器、编制及演奏形式 第三节 曲目及功用 第四节 传承谱系 第五节 资金投入情况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第十一章 迁民庄音乐会 第一节 文化背景——徐水县概况 第二节 跃进吹歌会的诞生背景 第三节 迁民村音乐会的历史 第四节 新时期迁民庄音乐会的功能第十二章 圈头村音乐会 第一节 安新县概况 第二节 音乐会的组织 第三节 音乐会的功能与村民信仰 第四节 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给我们的启示第十三章 后屯村古音乐 第一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和文化功能 第三节 传承与保护第十四章 抚宁鼓吹乐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和文化功能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第十五章 唐山花吹第十六章 永年吹歌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和文化功能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第十七章 子位吹歌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和文化功能 第三节 濒危状况第十八章 河北吹打乐 第一节 吹打乐概况 第二节 河北吹打乐概况第十九章 河北丝竹乐 第一节 丝竹乐概况 第二节 河北丝竹乐概况第二十章 河北锣鼓乐 第一节 河北锣鼓乐概况 第二节 河北的几种主要锣鼓乐及其艺术特点第二十一章 宗教器乐总论第二十二章 道教音乐概况第二十三章 河北巨鹿道教音乐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第二十四章 张庄音乐会 第一节 历史简况和艺术特征 第二节 传承与保护第二十五章 小冯村古音乐 第一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及文化功能 第三节 传承与保护第二十六章 中国佛教音乐的概况 第一节 中国佛教概况 第二节 佛教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佛教音乐概况第二十七章 南响口村音乐会 第一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乐队编制及演奏形式 第三节 音乐会演奏的场合及功能 第四节 曲目及音乐特征 第五节 传承与保护第二十八章 涞水县高洛古乐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艺术特征和文化功能 第三节 传承与保护第二十九章 任丘辛安庄音乐会简介 第一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乐队的乐器、编制及演奏形式 第三节 音乐会的曲谱和曲目 第四节 音乐会的作用

章节摘录

  河北省位于我国南温带和中温带大陆东岸,面海背陆,冀北、冀西山地耸峙于西北部,河北平原分布在东南方。受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影响,河北省气候四季分明,其突出特点是季风现象显著。冬季时,我国大陆在蒙古高压控制之下,受这一高压的影响,河北省上空盛行西北方向的气流,这就是冬季季风,它表现的特点是风速大而干冷,为时持久。夏季时,印度低压笼罩我国大陆,河北省气压也降至全年最低季节,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一步加强,海上来的夏季风频频入境。春秋为过渡季节,气候也具有过渡色彩,但来也匆忙,为时短暂。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其他天气形势的影响,河北省气候的具体表现是:冬日寒冷少雪,春日干燥,风沙盛行,夏日炎热多雨,秋日晴朗,冷暖适中。2.雄浑深厚的河北文化底蕴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所以简称“冀”,因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赵国,故又被称作燕赵大地。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之称。汉代,河北被正式命为“幽”、“冀”等州。三国时期河北成了各诸侯王国逐鹿中原,争夺地盘的主要战场。宋代,河北成为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辽金两国交兵的战场,有霸州和永清境内的宋辽古战道和定州塔。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为京师的畿辅之地。到了清代承德成了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近代和现代,燕赵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抒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反资本主义为内容的革命史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北传统器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