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技金融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 著  

页数:

655  

字数:

115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决定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金融环境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柱,二者缺一不可。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也提出了建立包括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银行、保险等在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国务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将科技金融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科学技术部通过有效集成科技金融资源,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大力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利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债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  近年来,科学技术部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不断探索建立新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引导力,共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2009年,科学技术部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选聘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吸收了一千多名科技专家作为银行科技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并且在政策、资金、信息、担保以及人员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银行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科学技术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在273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超过75%,180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科学技术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共同开展了中关村科技园区股份报价转让代办试点,已有56家科技企业挂牌交易。

内容概要

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更是面向未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当前,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这两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阶段,这一趋势奠定了科技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虽然“科技金融”一词在实践中已开始应用,但在理论上仍未被科学地界定和研究。本书对科技金融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从财富创造的源泉出发讨论了科学、技术和金融的关系,科技金融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主要理论,中国科技金融发展30年的历史回顾与评价;分论从中国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别研究了以政府科技投入为主的科技财力资源配置、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一部分都提供了相关的案例。 本书适合的读者包括:高等院校经济、管理、金融、科技政策等专业研究生、MBA和高年级本科生;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创业企业家或有志创业的人士;创业风险投资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经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金融和科技政策部门工作人员等。

作者简介

赵昌文,甘肃环县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公司金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经济学会会员,美国金融学会会员,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1编 总论 第1章 科技金融的若干基本问题  1.1 财富创造的源泉:科技与金融  1.2 科学、技术和金融  1.3 科技金融  1.4 科技活动的三个阶段与金融资源配置  1.5 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资源配置 第2章 科技金融:主要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关于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经典理论  2.2 关于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 第3章 科技金融:体系、机制与模式  3.1 科技金融体系  3.2 科技金融机制  3.3 科技金融模式  3.4 中国的科技金融体系 第4章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30年历史回顾与评价  4.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  4.2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30年回顾  4.3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  4.4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30年回顾 第5章 科技金融指数  5.1 科技金融指数系统概述  5.2 科技金融指数  5.3 科技金融专门指数第2编 科技财力资源配置 第6章 科技财力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  6.1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  6.2 R&D的特点及政府的作用  6.3 科技资源配置的意义及方式 第7章 美国的科技财力资源配置  7.1 美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7.2 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  7.3 美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7.4 美国R&D经费的配置  7.5 美国产学研的结合  7.6 科技投入与产出:论文与专利  7.7 美国鼓励R&D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8章 欧盟的科技财力资源配置  8.1 欧盟的觉醒  8.2 欧盟的行动  8.3 欧盟重大科技发展计划  8.4 欧盟R&D经费的配置  8.5 欧盟R&D的产出  第9章 日本的科技财力资源配置  9.1 日本科技发展的阶段及措施  9.2 日本R&D经费的配置  9.3 日本产学官合作  9.4 日本的科技产出 第10章 中国的科技财力资源配置  10.1 中国科技R&D的整体计划  10.2 中国R&D宏观政策的演变  10.3 中国R&D资源配置的演变及现状  10.4 中国R&D经费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0.5 中国R&D资源配置的改进:若干建议第3编 创业风险投资 第11章 创业风险投资:若干基本问题  11.1 创业风险投资的定义和特征  11.2 创业风险投资与其他投资形式  11.3 创业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11.4 私人创业风险投资与公共创业风险投资  11.5 创业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第12章 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12.1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2.2 全球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比较  12.4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政策建议 第13章 私人创业风险投资的价值取向、运行机制与博弈分析  13.1 私人创业风险投资的价值取向  13.2 私人创业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估  13.3 私人创业风险投资的管理阶段 第14章 公共创业风险投资的价值取向、运行机制与委托一代理关系  14.1 公共创业风险投资的价值取向和表现形式  14.2 公共创业风险投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美国为例  14.3 公共创业风险资本与创业投资经理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第15章 私人与公共创业风险资本结合的投资分析  15.1 私人与公共创业风险资本价值取向的协调  15.2 私人与公共创业风险资本的投资条件 第16章 创业风险投资的评价体系  16.1 创业风险投资的效率  16.2 私人创业风险资本的效率机制  16.3 公共创业风险资本的效率机制  16.4 私人与公共创业风险资本结合的效率机制——基于美国、德国的比较研究  16.5 创业风险投资价值传递的效率机制  16.6 创新行为聚合与创业风险投资效率机制  16.7 创业风险投资的效率评价第4编 科技贷款 第17章 科技贷款概论  17.1 科技贷款:若干基本问题  17.2 科技贷款市场  17.3 科技贷款体系  17.4 中国科技贷款现状与原因探析  17.5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创新 第18章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  18.1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概述  18.2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信用评价体系  18.3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定价方法  18.4 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创新产品  18.5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第19章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  19.1 政策性银行贷款概述  19.2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种类  19.3 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发展对策 第20章 民间科技贷款与金融租赁  20.1 民间金融与科技贷款  20.2 金融租赁 第21章 科技银行  21.1 科技银行概述  21.2 科技银行制度设计  21.3 科技银行运作  21.4 科技银行政策支持第5编 科技资本市场 第22章 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  22.1 科技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  22.2 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与资本市场的结合  22.3 典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2.4 建立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第23章 主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3.1 中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历程  23.2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23.3 主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分布特点  23.4 主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特征分析  23.5 主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 第24章 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4.1 创业板市场基本内涵  24.2 世界上典型的创业板市场  24.3 中国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关系  24.4 高新技术企业登陆创业板市场的准备  24.5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筹备历史与情况 第25章 三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  25.1 从“老三板”市场到“新三板”市场  25.2 “新三板”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5.3 “新三板”的相关规则  25.4 “新三板”的几个新问题 第26章 产权交易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  26.1 产权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  26.2 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26.3 产权交易市场的区域化整合  26.4 产权交易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6.5 发展前景: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27章 中小企业集合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7.1 高新技术企业的普通债券融资  27.2 中小企业集合债  27.3 中小企业集合债的特定优势  27.4 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实施要点第6编 科技保险 第28章 科技风险分析  28.1 风险基本知识  28.2 风险管理  28.3 科技风险的基本理论 第29章 科技保险分析  29.1 保险的基本理论  29.2 科技保险:若干基本问题 第30章 科技保险:国内外的实践  30.1 国外科技保险的实践  30.2 中国科技保险的实践参考文献彩图

章节摘录

  (1)科技金融首先就应该是公共金融的范畴。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的规划目标时,必须明确作为“公共品”的科技创新和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作为“公共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首先是科技金融作为公共金融的支持对象,甚至是公共财政的支持对象,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或公共金融投资方式加大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支持,特别是基础研究。  (2)创业风险投资中的公共金融问题。创业风险投资既有属于公司金融范畴的私人风险投资,也有作为公共金融的公共风险投资。许多国家在中央政府层面都建立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如美国的联邦政府SBIC计划与各州建立的各种创新基金,中国科学技术部建立的纯粹政府出资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其目的在于加快创业风险投资市场的发育和弥补市场失灵。还有一种是政府+开发银行型,如苏州工业园、武汉光谷、山西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这种类型的引导基金实际上是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放大效应”,政府资金同样要坚持公共财政本位,开发银行资金也应该坚持政策性银行本位,实行微利化,充分体现开发金融的特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许多省会城市以下的地、市也都建立了政府引导基金和公共风险投资基金。这些基金有些是通过项目申请方式获得,发挥的是公共财政的功能;有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的是公共金融的作用。当然,这里涉及处理好两个关系问题:一是处理好属于公共金融的公共风险投资与属于公司金融的私人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同样都是属于公共金融的中央政府投资与地方政府投资之间的关系。  (3)银行贷款中的公共金融问题。科技贷款中,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政策性贷款本身就属于公共金融的范畴。当然,曾经作为中国最大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转型,但由于其长期定位于开发性金融,而且是仅次于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三大债券发行主体,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家开发银行都应该是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重要对象。至于一般的商业银行,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标准,银行一般都不愿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如果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如通过利差补贴、政府担保、贷款与财政拨款相结合等政策,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通过公共金融与公司金融的互动实现融资的目标。  (4)科技保险中的公共金融问题。科技保险是在政府引导下,运用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创新模式。科学技术部、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和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鼓励保险机构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险种,这也是属于公共金融与公司金融的结合。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技术创新与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从18世纪7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每一次巨大飞跃,既是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正使得资本、技术、知识等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一个能够支持科学和技术持续不断创新及发展的强大的金融体系,将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金融》的研究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既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  ——胡水泰,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人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兼职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东亚项目主任  没有科技知识和资本的有机结合,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赵昌文教授的《科技金融》一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科技金融的方方面面,国内实际联系国际经验,理论探讨辅以实证分析,宏观政策结合微观工具,为我们推动改革,建立适应国家创新体系需求的金融系统提供了最好的指导。  ——薛澜,清华人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科技金融首先是宏观层面的问题,它要求一个国家必须把政府的科技投入作为国家战略,并且要建立一个宏观政策引导下基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科技金融也是微观层面的问题,政府科技投入、风险资本、银行贷款、公司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板等具体的金融工具、市场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赵昌文教授的《科技金融》一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值得一读。  ——何佳,沃顿商学院金融士、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科技金融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挺好的 个人觉得用处挺大


书中的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


对科技金融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性认识


对科技金融的阐述较为全面,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