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埃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
2009-10
科学出版社
拱玉书,颜海英,葛英会
352
563000
无
时维己丑正月,序属零九初春。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所幸学术免于冲击,燕园依然宁静。我们经营多年、为之“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书稿,终于杀青并将付梓。对我们这个小小的集体而言,零九之春,意义深远,非同寻常。 十年前,在刚刚成立的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即后来的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感召和资助下,出于对古文字的共同兴趣,我们从不同学科走到一起,开始了合作生涯。2000年秋季,我们联手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题为“中国、西亚及埃及古文字比较研究”的课程。次年,以同一题目申请国家立项获得成功,遂由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首批立项课题升级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首批立项课题。从合作开始,至全书脱稿,屈指算来,已经十个年头。在短暂的人生中,特别是一个人的学术生涯中,十年何其长也! 人在学府,身不由己。除正常授课和指导研究生外,参加会议、参与其他课题、出国访学、与外国同仁合作等都要全力应对。这些学术活动,虽然有利于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在资料上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但在时间上,却令我们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年年面临年检,岁岁申请宽限。最近两年,特为尤甚,大有“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之形及“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之势。欲草草结项,则有悖学术道德,于心不安;欲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则被告知不许,着实令人进退两难,备感狼狈。这种狼狈,不但可感于心理,亦可见于身体。于是,我们之中有人填词(清平乐)自嘲道:“红楼翠柳,百岁仍依旧。鹤发苍颜人老瘦,可笑燕园教授。官爷企望一流,学人力棹飞舟。耗尽韶华岁月,无需几个春秋。”人生自古谁无老?自然老,老自然,那是自然规律;但如果是北大使人老,体制催人老,那么这种体制的合理性就存在问题。于是,我们又针对逼人结项的做法向主管部门发出呼吁:“立项严格把关,结项不限时间。成果质量第一,完成莫问何年。瓜熟自然蒂落,一切顺其自然。”此言感于内心,发自肺腑!愿有关部门听之纳之,则课题承担者甚幸,学术甚幸,国家甚幸。
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及中国殷商甲骨文都是人类上古文明中的成熟文字体系。本书以这三种古代文字体系为依托,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创造和使用这些文字体系的先民为后世留下了哪些文字起源传说?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是否产生过影响?早于文字的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是否起了作用?数字在文字起源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各文字体系中都有哪些文字结构类型?不同文字体系中的文字结构类型是否具有共性?文字与国家的关系如何?本书在提供大量实证的同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非常值得参考。 本书适合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亚述学、埃及学的研究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序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一、楔形文字起源传说 (一)《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 (二)《伊楠娜与恩基》 (三)其他传说 (四)小结 二、古埃及文字起源传说 (一)语言、文字与创世 (二)文字与知识 (三)小结 三、汉字起源传说 (一)关于文字始于结绳 (二)关于文字起于八卦 (三)关于刻契 (四)关于河图洛书 (五)关于史皇作图与沮涌仓颉作书 四、文字起源传说比较 (一)文字的首创者 (二)文字产生的原因 (三)文字产生的途径 (四)文字的功用 第二节 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 一、古代西亚地区的陶器符号 (一)陶器符号界说 (二)西亚地区出土的陶器符号 (三)陶器符号的功用 (四)陶器符号与原始楔文 二、埃及陶器刻划符号 (一)关于埃及陶器刻划符号的讨论 (二)前王朝时期埃及陶器刻划符号 (三)王名与王名框:早期文字起源的例证 (四)小结 三、中国史前的刻划符号 (一)原始刻划符号的发现 (二)原始刻划符号的研究 (三)史前陶器几何形符号是象形符号或象形符号的抽象化 (四)史前陶器符号的科学界定 (五)双墩文化陶器符号的文字学考察 四、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数字与文字起源 一、数字与原始楔文的起源 (一)计算体系与数字符号 (二)三维计算器——陶筹 (三)陶筹与数字 (四)数字与文字 二、数字与古埃及文字的起源 (一)埃及遗址中的“陶筹” (二)阿拜多斯U—j号墓的数字标签 三、中国数字的产生与汉字的起源 (一)古代文籍中对数字产生的论述 (二)“数本杪留”的论断 (三)筹策、八卦与数字的产生 (四)结绳记事与数字的产生 (五)刻契记事与数字的产生 (六)象形是数字的构造法则 四、数字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第二章 文字的结构类型 第一节 原始楔文的结构类型 一、楔文六书 (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二、字名中反映的文字类型 (一)增画字(gunfi) (二)斜置字(tenu) (三)左斜字(kaba-tenu) (四)右斜字(zida-tenu) (五)省略字(nutilu) (六)加“SE”字(sessig) (七)交叉字(gilimmfi) (八)并列字(-[a]ku) (九)二重字(-minabbi) (一○)三重字(-esseku) (一一)四重字(-limmuku) (一二)对置字(-igigubbQ) (一三)内外字(sa x-[a]ku Y igub) 第二节 古埃及文字的结构类型 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第三节 古汉字的结构理论与结构分类 一、关于“六书”的性质 二、传统六书与新三书 三、传统六书条例正误与新六书条例的构拟 四、新建六书条例举例 五、新建六书条例的几项分析规则 第四节 结构类型比较第三章 文字与国家 第一节 原始楔文与苏美尔文明 一、原始楔文与社会发展阶段 二、没有文字的国家 三、文字不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 第二节 文字与埃及国家的起源 一、关于早期国家的定义和理论 (一)遗址等级理论与埃及国家起源 (二)酋邦理论与埃及国家起源 (三)“一般性理论”与埃及国家起源 二、考古证据中所见埃及国家起源 三、文字与埃及国家起源 (一)最早的文字及其内容 (二)埃及的“陶筹” 四、小结 第三节 汉字与华夏文明 一、文字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二、原始文字产生的物质基础 三、国家的产生 四、原始记事、记数手段 五、文明的延续性 第四节 文字在文明中的地位中文引文西文引文及其缩写
(一)关于文字始于结绳 结绳之于文字的关系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籍中。《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亦云:“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两种记载不仅提出中国的上古时代曾经流行结绳之法,而且还把后世圣人创制文字与此联系起来。所谓书契替代结绳,正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历史的联系,即书契是继结绳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庄子·胠箧》则提出结绳治事在上古时代曾遍及众多的族氏,是一种广为流行的管理手段。该篇记道:“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这段记载涵盖了时间与空间分布上可能互相重合或互有悬隔的十二个上古族团,都曾经以结绳之法统绪族内事务,可见结绳之法在古代社会中曾发挥过何等重要的历史作用。 有关两种管理方法更替的年代,一些学人也曾作出推断。如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伪孔安国《尚书序》则云:“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前者认为,初造书契在黄帝统领天下的时代,后者则提前到伏牺氏统领天下的时代。 有关结绳的功用,《易·系辞》正义引郑玄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周易集解》引《九家易》的诠释更进一步,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对上述文籍所见古代结绳治事的记载,有的学者认为“只不过说有文字以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有过结绳而治的一个阶段,并未说明结绳与文字有若何因果关系”。
本书共设三章:一曰文字的起源;二曰文字的结构类型;三曰文字与国家。章之下再设节,如第一章中设三节,分别涉及文字起源的传说、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数字与文字起源。每章或每节之下,依次论述苏美尔、埃及、中国的相关内容,继之以综合比较篇(或每章最后一节,或每节最后一部分)。三个古代文明,三种沿用几千年的文字体系,从比较的视角进行研究,空间十分广泛,可以大有作为。但限于时间、水平和人力,我们只能有所选择,不能面面俱到。
无
这的确是花了大工夫的一部书,值得一读。而中国文字正是在这样平实客观的比较中,显露出它的非凡之处——在文字的初创中具有较多的合理性,故而可以延绵数千年不绝,独自伫立于历史的潮头,并引发了亚洲数种文字的发明与创制。
我是非语言专业,只是因为喜欢而自己看书研究的,所以不能从学术的角度的评价。
但是这本书真的很好看,有趣,生动,所选资料的角度也很有新意。
虽然是北大的一本课题书,但看起来不象是那种为了课题而课题的,是很认真的,而且闪着某种智慧的光芒的。
不错。懂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