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益贫式增长”模式研究

蔡荣鑫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蔡荣鑫 著  

页数:

130  

前言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经济增长发展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发展的问题不断出现。探索和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发展的内在机制,把握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已成为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历了和经历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迁。这为经济学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经济科学实验场。中国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也不断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为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在内的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提供了大量的现实例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作为国内经济增长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一直努力探索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并服务于全国和地方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岭南学院注重教学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特色鲜明,可谓逢“天时”;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岭南学院依托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环境,近距离地观察研究,为珠三角建设国际化都市群提供智力支持,可谓占“地利”。岭南学院在探索中国经济增长问题上具有“天时”、“地利”,必将有所作为。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丛书是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的部分成果。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探索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经济差距的成因,已经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扩散等一个长长的相关因素清单。如果说,这些因素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绩效密切相关,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这些因素的高低呢?更确切地说,设计什么样的激励,经济活动主体才会自发地积累资本,投资于人力资本和研发,从而把“蛋糕”做大呢?到目前为止,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并没有为此提供明确的、具有共识性的答案。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践,无疑是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案例。《中国省区经济增长》丛书不奢求能够完全回答上述问题,旨在较系统地梳理中国经济增长故事,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线索,同时力争提供部分有益的探索成果。  才国伟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分析》主要是定量分析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1978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差距不断拉大。

内容概要

本书首先回顾人们对贫困认识的深化和经济增长理念的演进过程;然后系统介绍和比较各种“益贫式增长”的定义和衡量方法,以及“包容性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书分别对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四国是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益贫式增长”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各国相关经验和教训,并归纳“益贫式增长”模式的内涵,以及实现“益贫式增长”模式所需的良性循环机制,讨论“益贫式增长”模式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最后,本书分析我国经济中与“益贫式增长”模式相关的问题,并讨论“益贫式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本书对于国内学术同行、政府部门了解“益贫式增长”的理论进展、促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以及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此外,关心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的读者朋友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书籍目录

总序第1章 引言 1.1 我国贫困减除工作所存在的两大问题 1.2 研究“益贫式增长”模式的意义及思路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第2章 从“增长”到“益贫式增长” 2.1 贫困认识的深化 2.2 增长理念的演进 2.3 “益贫式增长”:不同定义的比较 2.4 衡量“益贫式增长”:不同指标的比较 2.5 从“益贫式增长”到“包容性增长”:一个拓展 2.6 本章小结第3章 越南“益贫式增长”的实践与经验 3.1 越南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概述 3.2 贫困减除与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分析 3.3 越南实现“益贫式增长”的经验 3.4 本章小结第4章 印度“益贫式增长”的实践与经验 4.1 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增长概述 4.2 贫困减除与不平等的变化 4.3 印度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第5章 印度尼西亚“益贫式增长”的实践与经验 5.1 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的经济增长概述 5.2 不平等的变化以及贫困减除的成效 5.3 印尼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第6章 巴西“益贫式增长”的实践与经验 6.1 巴西经济增长概述 6.2 贫困减除与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分析 6.3 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益贫性” 6.4 社会保障支出与税收负担 6.5 本章小结第7章 “益贫式增长”模式的内涵与机制 7.1 实现“益贫式增长”模式的国际经验 7.2 “益贫式增长”模式的内涵与机制 7.3 “益贫式增长”模式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7.4 本章小结第8章 “益贫式增长”模式与中国的相关问题 8.1 “益贫式增长”模式与中国“三农”问题 8.2 “益贫式增长”模式与中国城镇就业和产业发展问题 8.3 实现“益贫式增长”、建设和谐社会 8.4 本章小结第9章 结束语 9.1 主要结论和观点 9.2 创新与不足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2章 从“增长”到“益贫式增长”①  经济发展无疑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经济增长、不平等状况的改善、以及贫困减除都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这三个目标中,哪一个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一度引起人们的争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和认识的发展,人们逐渐对上述问题达成一些共识:首先,绝对贫困的快速消除显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次,为实现快速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各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而制定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和分配政策显得十分必要。事实上,贫困减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均采纳了贫困减除战略文件(th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PRSP)即为明证②。  随着贫困减除实践的推进,人们对贫困本质及其成因的认识不断深化,贫困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并促使人们相应审视既往增长模式及相关发展战略的得失、尤其是这些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在贫困减除方面的表现。然而,将贫困减除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因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早已习惯了专注于实现经济增长,但现在人们需要增加一种关注,即什么人将从经济增长中得益、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多维度的贫困减除,并以此衡量增长对贫困减除的影响。由于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顾及增长的分配效应及其对多维度的贫困减除的影响,决策者需要认真研究和区别对待各种与不同的贫困减除战略和效果相联系的增长模式。  其次,以贫困减除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使得人们对于政策的分配效果以及不平等的决定因素重新产生兴趣,原因在于:尽管不平等与贫困是明显不同的问题和现象,但它们却是紧密联系的。上述认识的转变成为“益贫式增长”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益贫式增长”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同上,大概翻阅了一下,还将就。


相关图书